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軍營皇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軍營皇帝(英語:Barracks Emperor),也稱為「士兵皇帝」,是憑藉軍隊而奪取政權的羅馬帝國將軍或行省總督[1]。軍營皇帝在公元235年至284年這段時期尤為普遍,當時正值三世紀危機,該時段始於亞歷山大·塞維魯皇帝遇刺。從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上任開始,33年間大約產生了十四位軍營皇帝,平均每人在位時間非常短。由此導致的帝國皇位不穩定以及幾乎持續不斷的內戰和起義狀態威脅著從內部摧毀羅馬帝國,並使其容易受到外部蠻族的攻擊[2]。

三世紀危機的狀況
以前在軍事政變中奪取政權的皇帝都來自傳統的中產階級,但軍營皇帝往往是下層平民(通常來自邊境地區);第一個軍營皇帝馬克西米努斯·色雷克斯作為一名士兵開始了他的軍事生涯。軍營皇帝不能吹噓聲名顯赫的姓氏或作為政治家或公務員的成功事業;相反,他的影響力僅來自忠於他指揮的士兵[3]。
其中一些士兵皇帝來自騎士階級,他們一步步在晉升體系向上爬,在軍團中的影響力達到了足夠的地位後,便藉助士兵們的支持來爭奪權力。但這種方式也是一種冒險,因為士兵們可能會在任何時候,投靠給當時看起來更有前途的另一位軍事領導人[4]。
由於軍營皇帝經常擔任邊防指揮官,推翻在位皇帝並為自己奪權的行為在帝國的邊界防禦中留下了巨大的缺口,這些缺口會被羅馬的敵人利用,導致日耳曼人在260年成功入侵羅馬領土,進一步導致羅馬建造了奧勒良城牆圍繞城市。軍營皇帝也用國家的財富來支付他們的軍隊——沒有一個通過武力上台的皇帝敢於讓他的士兵心懷不滿,這導致了公共工程和基礎設施淪為了廢墟。為了滿足收買士兵的巨大需求[5],國家經常沒收私人財產,損害經濟並推高通貨膨脹[6][7]。
Remove ads
過渡至多米那特制
284年,一位名叫戴克里先(原名狄奧克萊斯)的騎兵統帥,奪取了政權。 戴克里先進行了一系列旨在穩定帝國和帝國職務的改革,包括四帝共治制,結束了三世紀危機,開啟了羅馬歷史的多米那特制[8]。
儘管後來的皇帝會根據軍事實力(例如君士坦丁一世和狄奧多西一世)奪取皇位,但軍營皇帝的現像已經消失,在帝國晚期被斯提利科等大權在握的攝政王所取代[9]。
軍營皇帝列表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