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太上老君

道教神中的老子神化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太上老君
Remove ads

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稱「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青玄祖炁太清道德天尊混元上德皇帝[1]、「太清仙境洞神道德天尊[2]、「太清仙境太上老君道德天尊[3]、「清微始祖太清道德五靈玄老君[4]、「太清仙境萬變混沌道德天尊至眞大帝[5],又稱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

Thumb
太清道德天尊(北京市白雲觀藏)

道德天尊乃道教主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及最高尊神,為「三清」之一,相傳他化身周朝思想家老子

簡介

據記載,太上老君的形象是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足有八卦。居金樓玉堂,穿五彩雲衣,有十二條青龍、二十六隻白虎、二十四隻朱雀、七十二隻玄武、十二隻窮奇、三十六隻辟邪護衛在身旁[6]

魏書.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雲笈七籤》稱太上老君「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其化身眾多,有老子八十一化之說,據《太平廣記.神仙一》記載,金闕帝君廣成子赤精子務成子等皆為老君降生的化身

歷史起源

對於三清的信仰的源頭

Thumb
太上老君

道教認為混元老君是由三清之一太清道德天尊所化出的。《道德經》第四十二章宣稱:「,一生,二生,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無名大道化生混沌元氣,由元氣化生陰陽二氣,陰陽之相和,生天下萬物。第十四章又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認為一化為三,三合為一:「用則分三,本則常一。」後來道教認為這是指居於三清勝境的三位尊神。對有着三清的形象的神像的擺放包含了君子居則貴左之意,先以有着太清道德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左、 有着玉清元始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中間、 有着上清靈寶天尊的形象的神像在大殿居右。三清這個概念是作為道家相關哲學思想的一部份的關於「三一」的學説的象徵[7]

對老聃的神格化

歷史學家劉屹博士在探討了〈老子銘〉等文獻的內容的意思之後,對老聃在漢朝時期已經被當時的民間宗教和所謂的道教尊為地位最高的神靈這一傳統説法提出了質疑,劉屹聲稱〈老子銘〉的內容可能反映了道家所提出的變化説 而非佛教所提出的化身説,故此其作者可能不認為老聃曾經多次投胎轉世,而是可能認為他是一個歷代以來曾經多次改名換姓以成為帝師的長生不死的仙人[8]

劉屹聲稱 生活在漢朝時期的人民仍然把太一神視為地位最高的神靈,而老子在當時被認為只是一位從屬於太一的、與王子喬尹喜東方朔等等之間沒有太多差別的神仙,在當時 在民間宗教教內佔主導地位的仍然是關於「」的觀念 而非關於「道」的觀念,道教完成了針對「道」的人格化進程及神格化進程一事是把道教與道家區分開來一事的重要標誌,隨着把「道」視為地位至高者的道教興起,對「道」及作為把其人格化一事的產物的元始天尊等等的崇拜開始取代了對天帝的崇拜的地位,在六朝時期,在道教教義中,天帝的地位已經低於老子及太上等道教所崇信的主要神靈的地位,儘管如此,不過在〈老子銘〉出現的時期,這個過程仍未被完成[8]

Remove ads

相關稱號的首次出現

道教早期教典《老子變化經》宣稱老子是混元老君所投生而為的,其與道同體,《老子變化經》的作者可能受到了大乘佛教所認可的關於三身的理論的影響,因而創立了宣稱道會使其精炁入胎為人以教化世人的道成身化論[9]

道教的前身古道教認為,在殷商時期開始之前,混元老君即分身下降,隨世立教,事竟則隱,故在世未有誕生之跡,至殷商十八世天子陽甲踐祚之十七年,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於武丁九年二月十八日降生。這是最早關於老君誕生之跡的紀傳。

古道教認為在周昭王二十三年,混元老君投生為老子,西過函谷關,度關令尹喜、僕徐甲,授以《道德經》五千言,此後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

東漢明帝、章帝之際(公元58~88年),益州太守王阜將老子神格化為先天地之神物,並且宣稱其與「道」相等同。

漢順帝時(公元 126~144年)張陵巴蜀鶴鳴山創立了道教,其被認為是五斗米道的創立者,即奉老子為道祖。據傳道教開創者張道陵在弘法時所寫的《老子想爾注》一書宣稱:「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這是歷史上首次在道書中出現了太上老君這個名號[10]

Remove ads

聲名益顯

自魏晉南北朝起,太上老君的名聲益顯。道教認為老聃得道之後成仙,是為太上老君。

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匯集群書所見之老子傳記,或稱老子先天地生,或稱其母懷孕八十一年生,生而白髮,故稱老子。亦有稱其母於李樹下生,生而能言,指樹而姓「李」,把先天神降格為後天神。然而據東漢延熹八年陳相邊韶的《老子銘》,老子「離合於混沌之氣,與三光為終始」,「道成化身,蟬蛻度世」[11]

北周武帝建德三年五月「初斷佛、道兩教,經像悉毀,罷沙門、道士,並令還民」。據道書稱,當時太上老君曾遣使顯靈。時過一月,武帝即又下詔曰:「至道弘深,混成無際,體包空有,理極幽玄……今可立通道觀於都城……並宜弘闡,一以貫之。」

以後「三清」神名逐漸流變發展,至唐代才成為定說。《道藏·太平部·三洞珠囊》卷七引《老君聖跡》云:「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靈寶天尊)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目,即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位,在三十三之上也。」於是「三清」遂成為道教的最高神。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立道教為國教。太上老君不僅被奉為李唐王朝的始祖,幫助唐高祖李淵平定天下,據稱當武則天篡奪李唐王朝後,又顯靈降世,謂「武后不可革命」,「不得輒立異姓……武后亦終懼此言,不敢立武三思」[12]

到宋代真宗於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加號「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是歷代帝王對太上老君的最後一次加封。明朝成祖朱棣崇尚老子為其化身真武大帝大修武當,有北修故宮,南修武當之稱[13]

Remove ads

宗教界觀點

基督教

致力研究大秦景教歷史的基督教傳教士川口一彥博士在其所寫的文章中提及了道教與大秦景教之間在用語上的相似之處及不同之處,他用道德天尊的形象與翳數景尊的形象作比較,他聲稱大秦景教把後者尊為死而復活升天和引導人進入天國救主,而道教雖主張達到長生不死這個境界和崇拜白髮蒼蒼的太上老君,但在其教義中沒有復活一事作為證據,故此在唐朝時期,大秦景教是唯一一個宣揚三位一體論及復活論的宗教[14]

文學作品中的太上老君

  • 封神榜》中,道德天尊居於「玄都洞八景宮」,是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兄,有法寶太極圖、玲瓏塔等,曾下山助姜子牙誅仙陣、萬仙陣等。
  • 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居於「離恨天兜率宮」(事實上「兜率」為印度文詞語,在道教神話中,太上老君居住在太清聖境),有法寶「金剛鐲」、「八卦爐」等,曾助二郎神降伏孫悟空,後想將孫悟空用八卦丹爐煉化,反被其逃脫並踢翻丹爐,爐磚化作「火焰山」,其座下青牛怪、金爐童子、銀爐童子曾下界為妖,使取經隊伍遭蒙劫難。在道教教義中,道德天尊的地位高於玉皇上帝的地位,但在《西遊記》中,太上老君只是為玉皇大帝辦事的承相[15]

影視形象

Remove ads

節慶

新加坡道教協會1996年起,以「道教節」為名,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慶祝太上老君聖誕,藉以弘揚道教教義與中華文化,並提高社會大眾對道教的認識。[16]

參考資料

外部鏈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