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鄂托克旗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下辖旗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鄂托克旗(蒙古語:ᠣᠲᠣᠭ
ᠬᠣᠰᠢᠭᠤ,西里爾字母:Отог хошуу)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下轄的一個旗。旗人民政府駐烏蘭鎮。
鄂托克旗東鄰杭錦旗,西連寧夏平羅縣陶樂鎮並與石嘴山市隔河相望,南接烏審旗,西北界烏海市,是鄂爾多斯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旗南北長209公里,東西寬188公里,面積2.1萬平方公里,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佔多數的少數民族聚集區。
Remove ads
歷史
旗境秦代屬北地郡,後入匈奴。北魏時置長澤縣,屬闡熙郡。隋增置白池縣。唐初增置延恩、歸仁、懷德縣,又置宥州,治長澤。西夏時屬夏州。元代屬察罕腦兒宣慰司。明天順年間蒙古部落入居河套,正德後屬鄂爾多斯萬戶。
「鄂托克」系蒙古語,漢意「營」或「部」,是元,明兩代蒙古萬戶下設的行政建制,也譯稱「千戶」,它是組成萬戶的小領地名稱,是地緣組織,每個鄂托克要根據人口的多寡提供一定數量的軍隊。17世紀中葉,清朝以擁有軍事權力的「旗」取代了「鄂托克」。
清順治六年(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下設15甲喇(參領)83個蘇木(佐領),為伊克昭盟下轄七旗之一。

民國時期,鄂托克旗漸成為正式名稱。1940年代初,綏遠省政府在鄂托克旗與杭錦旗交界處,設立桃力民辦事室(後改桃力民辦事處)。1950年,以桃力民辦事處設置桃力民中心區。1951年,廢除桃力民中心區,原鄂托克旗轄區回歸。1954年綏遠省撤銷,併入內蒙古自治區。2001年改屬鄂爾多斯市。
2000年之後發展農業與礦業,曾有過破壞生態環境事件,引起媒體關注。[2]
Remove ads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鄂托克旗常住人口為162726人。[3]
2006年人口9萬人,其中蒙古族2.4萬人。
資源
鄂托克旗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全旗擁有天然草牧場2575萬畝,大小牲畜頭數156.2萬頭(只)左右。
全旗已探明天然鹼儲量天然鹼1026.5萬噸,遠景儲量4500萬噸,一般品位含碳酸氫鈉23.5—41.9%,氯化鈉小於4%,硫酸鹽小於1.3%,水不溶物小於20%。
經濟
近年來,鄂托克旗全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牧業現代化、特色城鎮化進程。200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現價同比增長40.5%,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演進為2.5:77.2:20.3;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30億元,同比增長8.3%;財政收入達到21.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同比增長84.2%;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穩步增長,分別達到16991元和7058元。在全區101個旗縣中,GDP列第12位,人均突破2萬美元。
行政區劃
交通
338國道過境。
旅遊
鄂托克旗有鄂爾多斯高原第一峰——烏仁都西山(又名桌子山),有以懸崖絕壁坐禪洞著稱的迪延阿貴廟,有成吉思汗西征時的飲馬泉和百眼井,有世界矚目的面積最大、種群最多的恐龍足跡化石(10000多枚),百鳥棲息的布龍水庫、布龍湖溫泉(常年水溫在39.8℃左右)旅遊區等風景名勝。
特產
鄂托克旗是馳名中外的阿爾巴斯白絨山羊原產地,阿白山羊絨在國際市場上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