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鉛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鉛礬(英語:Anglesite),又稱硫酸鉛礦,是一種硫酸鹽礦物,化學式為PbSO4。它是原生硫化鉛礦石方鉛礦的氧化產物。鉛礬以稜柱狀斜方晶體和土狀的形式出現,與重晶石和天青石同構。它含有按質量比74%的鉛,因此具有6.3的高比重。鉛礬帶有淡黃色條紋。如果不純可能是深灰色。
1783 年,威廉·威靈在安格爾西島的帕里斯銅礦中首次發現它是一種礦物物種;1832年F. S. Beudant以這個地方命名了鉛礬。安格爾西島的晶體以前大量存在於暗淡的褐鐵礦基質上,尺寸小且形狀簡單,通常以稜柱的四個面和圓頂的四個面為界;由於褐鐵礦的污漬導致它們呈棕黃色。來自其他一些地方的晶體,特別是來自撒丁島的Monteponi,是透明無色且具有燦爛的金剛光澤。晶體呈現出的各種組合和習性非常廣泛,V. von Lang在他的物種專刊中描述了近200種不同的形式;如果不測量角度,晶體通常難以破譯。平行於稜柱(110)和基面(001)的面有明顯的解理,但這些解理不如同晶礦物重晶石和天青石那麼發達。[5]
鉛礬是一種次生礦物,由受風化過程影響的礦脈上部的方鉛礦氧化形成。在大多數地方,它在含鉛礦脈中被發現為孤立的晶體,但在澳大利亞和墨西哥的某些地方,它以大塊的形式出現,並作為鉛礦石被開採。[5]
鉛礬有時被用作寶石。[6]
Remove ads
圖集
-
來自摩洛哥Touissit區的鉛礬晶體(尺寸:2.8×1.6×0.5 cm)
-
來自卡博尼亞-伊格萊西亞斯省伊格萊西亞斯蒙特波尼礦的鉛礬(尺寸:15.3x7cm)
-
說明其斜方晶型的鉛礬圖片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