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雁蕩鳥屬

蜥臀目的一属鸟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雁荡鸟属
Remove ads

雁蕩鳥屬學名Yandangornis)是獸腳亞目的一個(可能為鳥翼類),化石發現於中國晚白堊世塘上組,生存於距今8150萬年前。模式種長尾雁蕩鳥(Y. longicaudus)由蔡正全和趙凌霞於1999年正式描述。

快速預覽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是一副接近完整的骨骼,於1986年在中國浙江省臨海縣發現,現收藏於浙江自然博物館,編號為M1326。雁蕩鳥首次描述於1999年,得名自化石發現地附近的雁蕩山[1]

描述

正模標本尺寸很小,大致與始祖鳥相同,全長約58.8厘米(1.93英尺),其中尾部就佔據了30.5厘米(1.00英尺)。該標本以坐姿保存,從腹側可見。雁蕩鳥是繼始祖鳥後發現的第二種保存有骨質長尾的原始鳥類,這一特徵也是種加詞longicaudus的由來,在拉丁語意為「修長的尾巴」[1]

顱骨已被壓扁,長約50毫米(2.0英寸)。顱骨小巧而無齒,吻部短粗強壯,可能有角質。這些特徵與孔子鳥相似。前肢雖不完整,但總體類似始祖鳥。胸骨較大且無龍骨,但具有擴張的中後部及腹肋骨。後肢長而強壯,尤其是股骨脛跗骨腓骨跗跖骨則較短。第一趾尺寸較小,位置高於其它三趾且無反趾。腳趾細長,腳爪短而鈍。第二趾沒有大而彎曲的爪子,與其它鳥翼類及近鳥類不同[1]

雁當鳥的某些特徵,如趾爪較鈍、第一趾不會反轉及粗壯的腿,均暗示其棲息於地面上。這種生活方式,可能是為該屬又長又重的尾巴(會制約飛行能力)而進化出來的[1]

Remove ads

分類

蔡正全與趙凌霞將雁蕩鳥放在鳥綱蜥鳥亞綱內,並歸入單系的雁蕩鳥目、雁蕩鳥科。事實上,兩人認為雁蕩鳥是始祖鳥的直系後裔,儘管其隸屬有別於現代鳥類的陸生長尾鳥類譜系[1]。然而,蜥鳥亞綱(「長尾鳥類」)現被認作無效的並系群[2]。另一方面,鳥綱的範圍目前被限制為所有現存鳥類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後裔。由於雁蕩鳥比鳥綱成員原始得多,根據最新定義不應視為該類群成員。雁蕩鳥描述中「鳥綱」的用法更接近如今的鳥翼類,後者定義為與現代鳥類(鳥綱)的關係近於傷齒龍科馳龍科的所有動物[3]

2007年,周忠和與張福成簡要指出雁蕩鳥的親緣關係未得到充分鑑別,且雁蕩鳥很可能是種非鳥類的獸腳亞目[4]。雁蕩鳥在文獻中記載較少,近來對鳥翼類系統發生學的重新評估也通常忽略了對該屬的討論。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