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首都圈國電暴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首都圈國電暴動是於1973年4月24日在日本東京發生的暴動事件,在日本又稱4.24騒動、4.24事件。事件起因於日本國有鐵道財政惡化而計劃削減編制,國鐵工會(國鐵勞動組合與國鐵動力車勞動組合,分別簡稱國勞與動勞)發動按章工作工業行動,結果通勤列車嚴重脫班,導致大量乘客在多個車站暴動,影響範圍包括諸如新宿站等主要車站,共有38個國鐵車站,最後導致國鐵全天停駛至第二天早上繁忙時段後,共600萬名乘客受影響。這是日本國鐵史上最嚴重的乘客暴動,也可說是1973年3月的上尾事件乘客暴動的後續。
![]() |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起因
日本國鐵的工會「國鐵勞動組合」於1973年3月,因勞資糾紛發動按章工作,導致高崎線上尾站乘客暴動(上尾事件)後,工會取消工業行動並恢復與國鐵談判,但對於列車應由一人駕駛(國鐵立場)還是二人駕駛(工會立場),雙方一直無法達成協議,工會於是在1973年4月24日再次發動按章工作。
事件經過
1973年4月24日,由於按章工作,國鐵各線列車未按時刻表運行而造成混亂。加上國鐵員工爲了4月27日的總罷工做準備,導致這一天按章工作的程度更加嚴重。
當日16:30分左右,在下班的繁忙時段開始時,大宮站的東北本線和高崎線列車已因工會的全天按章工作,脫班延誤60至90分鐘,大量下班乘客滯留鼓譟,部分乘客甚至佔據了站長室。埼玉縣警方出動,並要求東武野田線和地方巴士協助疏導乘客。同時,東北本線和高崎線的赤羽站也出現乘客鼓譟的情形。
原定19時35分從上野站出發,經宇都宮站往青森的「津輕1號」,因按章工作導致行李運送延誤,遲至20時15分才從上野開車,且已嚴重超載。
在赤羽站的東北本線・高崎線下行月台上,由於列車遲遲不來,旅客們越來越不滿。20時左右,車站廣播告知開往青森的急行列車「津輕1號」,到宇都宮站區間將做為普通列車行駛。
在「津輕1號」列車抵達赤羽站前,有一列中距離上行電車停靠在月台。月台上約有1500名乘客,因為一直等不到下行列車而極度不滿,於是要求「將這輛停著的電車掉頭開回去!」。乘客們隨後將司機員拖下車,並開始破壞這列電車。
20時30分左右,「津輕1號」抵達赤羽站,但列車已嚴重超載,久候的眾多旅客無法上車。擠滿月台的乘客包圍了機車,嚇跑了司機員,然後乘客開始砸破車窗並破壞列車,結果「津輕1號」就滯留在該站。國鐵廣播希望乘客改搭京濱東北線列車。
然而京濱東北線的北行列車也因按章工作所致的延誤,以及赤羽站前的號誌機故障而停止運行,乘客於是下車沿着鐵軌走向車站。
21時左右,赤羽站各線月台上擠滿了6,000名乘客,眾人開始暴動,衝進站長室並與趕到的鎮暴警察對峙。大約21點30分,停靠在1號線的京濱東北線開往磯子站的電車車廂內,有人點燃了從乘務員室拿出的發煙筒並破壞車內。22時30分左右,有人在駕駛台上縱火[1]。
赤羽站為主要車站,所有來往埼玉縣與東京都之間的路線都通過此處,此中斷導致混亂波及到山手線等其他路線,暴動也隨之蔓延到其他車站。同時不滿的乘客間還發生了爭執與打鬥,有人因此受傷。
在上野站,於21時以前,不耐久候的旅客向開往高崎線籠原站的列車投擲石塊,高崎、東北兩線電車的駕駛員被從電車上拖下來帶走。在7號月台,約3,000名乘客開始破壞,點燃從乘務員室拿出的發煙筒並在車內縱火,或打破車窗玻璃。上野站因暴動而癱瘓,雖然警察在21時到達,但現場已全面失控,暴徒開始破壞剪票處的辦公室和售票處,職員們擔心生命安全而逃走。到凌晨0點20分左右,大廳有人縱火,無法開動的列車資訊看板被收集起來扔進火堆中 [1]。憤怒的乘客丟擲石塊和看板擊中了其他乘客而引發爭執,暴徒們在火堆前相互推擠,甚至有人因此全身燒傷,最後有數百人受傷。混亂之中車站的保險箱被破壞,約600萬日圓現金被不明人士搶走[2]。
由於上野站發生暴動,新宿站也在21時10分左右出現騷動。21時30分左右山手線停駛,站方廣播通知乘客轉乘至地鐵及私鐵各線時,乘客湧向站長辦公室。22時左右,西口的精算所和商店遭到攻擊,東口的鐵路警察辦公室被縱火。暴動一直持續到4月25日早上7點左右。新宿車站的暴動人數最多高達2萬人[1]。暴動之中,有數百名乘客受了輕重傷。在1984年出版的《新宿車站90年之發展》中,提到車站職員堅守崗位努力維持秩序,後來獲頒感謝狀。
此外,在涉谷站、秋葉原站、有樂町站等,共計38個車站,同時發生多起破壞、縱火等暴動事件。據稱群眾總數超過32,000人。部分暴徒搶奪車票、現金及商店商品,估計單僅現金損失即超過1,000萬日元。在池袋站因群眾鬥毆導致多人受傷,在神田站則有人向的士投擲石塊。新橋站因車站設施被破壞,疑似發生瓦斯洩漏。除了鐵路設施遭破壞,周邊商店、住宅、公共設施、汽車等也有受損,還有無辜路人或鄰近居民遭遇投石、竊盜、毆打等暴力行為。
暴動造成多人受傷,至25日凌晨總計出動了200多輛救護車,因救護車在醫院大排長龍,造成周邊道路堵塞。還有受傷暴徒自行前往醫院,醫療系統無法應付大量傷患,現場一片混亂。還有人因等候處理傷勢,發生不滿而與醫療人員爭執,傷者之間又鬥毆打破了醫院窗戶玻璃。
警視廳在22時左右命令最大規模的機動隊出動以阻止破壞行為,保護站務人員和車輛,並要求各站站長留守現場。在23時30分左右,警視廳向全體警察下達了防止事件擴大、確保列車運行以及逮捕、拘捕不良份子的指令。此外還要求加開私鐵電車與公車,並延後末班車收班時間。不過對於同時發生於多處的暴動,仍然未能有效控制,導致有超過數千名群眾和路人等受傷,而站務人員不斷逃離崗位,也未能協助控制混亂場面。
國勞於21時30分宣布東京地方本部停止遵法鬥爭,動勞也表示在混亂停止前將配合當局措施。然而21時45分左右,赤羽線、京濱東北線、山手線、東北線、高崎線、常磐線(含常磐線各站停車的列車)已全部停止運行,情況完全無法挽救。
由於大量鐵路車輛及設施被破壞,直到4月25日上午10時左右才全面恢復首都圈的列車運行,後來仍被迫大幅減班。國勞自25日起,在東京以外地區繼續抗爭[3]。
Remove ads
- 東北線、上越線等以上野站為終點站的特急、急行列車,除了因「順法鬥爭」誤點以外,又因為暴動影響而半途滯留或停開,於是與暴動無關的地區也遭到影響。其中有四班列車停留在埼玉縣內的車站,11班列車停留在栃木縣內車站,乘客在車內過夜。
- 在青森站,於4月25日有部分搭乘青函連絡船欲轉乘東北線的旅客,眼見列車無望行駛,包租巴士前往東京。在16時20分左右,在誤點了約10小時的下行急行「八甲田」號上,發現了從上野站失竊的131張普通車票。據猜測,嫌犯在暴動時乘機偷走這些車票,但發現沒有日期戳印而無法退票換成現金,而將其扔進了「八甲田」號的車廂內。
- 暴動並未對東海道線、橫須賀線沿線造成重大影響,但在25日清晨,在大磯站至二宮站之間有施工中的陸橋橋桁墜落,弄斷架空電線,該區間直到上午11點左右才恢復通行,加劇了混亂。
- 罷工期間,通常由工會在現場判斷是否將修學旅行列車列入罷工對象,但24日動勞召開緊急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將修學旅行列車排除於順法鬥爭及罷工對象之外。
- 由於有許多通勤者無法回家,24日晚間營團地下鐵增開29班列車,京王帝都電鐵增開9班列車,通宵運行。除東急與都營地下鐵外,其他各公司也隨時準備實施通宵運行。25日早晨,國鐵仍未恢復行駛,且因本事件並非預先公布的罷工停駛,眾多通勤與通學乘客並未採取提前出門等分流措施,仍於繁忙時段湧向營運中的私鐵與地鐵。與東海道線平行的京急、都營淺草線及京成線最為擁擠,誤點最多達30分鐘。京急的擁擠程度達平日的2.5倍,且持續至上午10點;東急各線擁擠度是平常的2倍,小田急江之島線也因藤澤站的轉乘運輸而達到2倍,各路線大為混亂,採取了進站限制和剪票口限制等措施,但在東武伊勢崎線、日光線、野田線和京急等路線有許多乘客上不了車。在橫濱站的剪票口附近有5,000人發生推擠,造成7人受傷[4]。
- 山手線範圍內的運輸主要由營團地下鐵與都營地下鐵處理,丸之內線池袋站需等待60至90分鐘才能上車,其他車站也實施入場限制,並延長繁忙時段班表(即增開臨時列車)。
- 公車運輸也受到影響。在新宿站西口廣場,想要搭乘丸之內線的乘客擠到地面層公車總站,公車無法駛入,從上午8點30分到10點左右陷入癱瘓。在池袋站前,等候搭乘公車的乘客大排長龍,當局於是限制一般車輛進入,並將部分乘客疏散到附近的雜司谷公園。
- 25日在松戶站有100名乘客因電車停駛,憤而闖入車站辦公室,強逼助理站長等人步行到綾瀨站。另外在大宮站,上午7點左右也有4,000人聚集與逼問國鐵職員,一時造成騷動。當時,該地區如常磐線停駛,就沒有可以轉乘到東京都心區的替代鐵路線(相同走向的私鐵筑波快線在的2005年才通車)。
- 25日凌晨,有138人因盜竊、縱火等罪名被逮捕。
- 截至25日凌晨,共有138人因竊盜、縱火等罪名被逮捕(新宿站43人,上野站35人等)。
- 暴動造成的大量傷患使各醫療機構應接不暇,有些院所的病床不足,且有暴徒因傷患無法立即接受治療而破壞了醫療設施。
- 依據不完全的統計,包括國鐵職員、群眾、旅客及周邊居民在內,至少有2,000人以上受傷。
Remove ads
受災情況
國鐵於26日統計損失金額如下,並由磯崎叡總裁於26日的眾議院運輸委員會中報告[5][6]。
國鐵損失金額
- 總損失金額:9億6000萬日元(以下為細項)
- 車輛:1億日元
- S級損害:有數個編組因嚴重損壞而無法行駛,需報廢並補充新製的車輛,。
- A級損害:有23個編組需進場修理。
- B級損害B:有36個編組可在電車區處理,約在1週內。
- C級損害C:有32個編組僅有玻璃破損等可在1天內。
- 建築物:1億2000萬日元
- 電氣機械設備:4億1000萬日元(包含電腦等)
- 自動售票機:1億3000萬日元,東京都內約3000台自動售票機中,208台無法使用。
- 車票退款:2億日元
其他
- 鐵道弘濟會損失:數千萬日元(包括售貨亭的損壞等)
- 貨物運輸量減少:47萬噸(包括生活必需品10萬噸)
- 受傷人數:2000人以上(包含國鐵職員、暴動群眾、路人、附近居民等)。
此外,上野、神田、有樂町等站的綠色窗口受損而暫時無法營業,其指定席車票的銷售被改至秋葉原、東京、新橋等車站。神田車站在5月初重新開始,但其他兩站的恢復時間未定。由於車輛損壞規模前所未有,國鐵在一段時間內被迫減班。
除了上述地面設施的損害外,仍繼續進行全國範圍的罷工,生活必需品的運輸量下降,於是運輸省根據《道路運送法》第34條[7],命令一般運輸業者進行代行運輸,於4月27日起實施。該條款規定,在災害運輸或維持公共生活所需的運輸手段顯著不足時,運輸大臣可命令業者進行代行運輸。在3月因上尾事件而知名的罷工中已有實施,但當時是由國鐵自行與業者簽約,而此次則是基於法律的強制命令,也是1951年該條文制定以來首見之狀況。當時國鐵平日每天有19班生鮮食品急送列車,改由公路運輸則需要500輛卡車與大約10倍的運費,每日費用達1億日元,差額由國家補助[8]。
受到暴動及其後於4月27日開始的總罷工所影響,1973年黃金週運輸受到重大影響。連假前半段因列車停駛,許多旅客只好取消行程,運輸業績較前一年大幅下降。而且黃金週期間民眾的旅行距離也趨向縮短[9]。
Remove ads
相關事件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