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昌國

位于今新疆吐鲁番的西域古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昌國
Remove ads

42°51′10″N 89°31′36″E

快速預覽 高昌王國高昌قۇچۇ, 地位 ...

高昌維吾爾語قۇچۇQocho),位於今日的新疆吐魯番市,是古時西域交通樞紐。公元5世紀中葉至7世紀中葉,在這個狹窄的吐魯番盆地中,最早隸屬於車師,漢王朝也在此建立屯田,建立西域都護府管轄,至公元五世紀開始出現多個獨立王國,分別是匈奴人建立的高昌北涼,漢族人建立的闞氏高昌張氏高昌馬氏高昌麴氏高昌貞觀二年(628年),高僧玄奘曾途經高昌。貞觀十三年(640年),設高昌縣。到840年漠北回鶻國崩,一部份回鶻人佔據高昌國,建立高昌回鶻。最終被併入察合台汗國

元代文獻根據維吾爾語Qara-hoja (قاراهوجئا) 稱高昌為火州、合拉火者、哈拉霍州、合拉和州、哈拉火州[1]代文獻稱高昌為「哈拉和卓」、霍州

高昌歷史文獻有二十四史南北朝各書的高昌傳,但記述疏略,如出一轍。《新唐書·高昌傳》、《元史·地理志》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另外羅振玉於1933年在遼東出版的《遼居雜着乙編》中有《增訂高昌麴氏年表》及《高昌專錄》各一卷,以考古實物補訂史書頗詳。考古學家,西北史地學家黃文弼亦有關高昌論著《高昌陶集》(1934)、《高昌專集》(1951增訂)、《羅布淖爾考古記》(1948)、《吐魯番考古記》(1954、1958)、《塔里木盆地考古記》(1958)、《新疆考古發掘報告》(1983)、《西北史地論叢》(1981)等。

Remove ads

歷史

漢代到晉代

高昌最早隸屬於車師,西漢宣帝時,派士卒攜家屬往車師前部屯田,且耕且守,佔領了一部份土地。元帝時,在其地建築軍事壁壘,「地勢高敞,人庶昌盛」[2],稱為高昌壁,又稱高昌壘(也有人認為高昌地勢不高,而是高車的訛傳[3])。同時,設戊己校尉,治於高昌,主管屯田和軍事。東漢沿襲其制。這一時期,高昌壁隸屬涼州敦煌郡。

西晉十六國初期,高昌社會經濟發展,開始具備置郡的條件。前涼建興十五年(327年)戊己校尉趙貞謀叛,張駿擊擒之,在其地置高昌郡及高昌、田地等縣。十六國時期,此郡先後隸屬前涼、前秦後涼西涼北涼五國。

獨立王國時期

北涼時,獲得柔然支持的當地漢人望族闞爽,自立為高昌太守,高昌首次成為獨立王國。魏太武帝太延中(435年 - 440年),太武帝遣散騎侍郎王恩生至高昌郡,被柔然捕拿。

太平真君中(440年 - 451年),闞爽被沮渠無諱襲擊,沮渠無諱奪得高昌郡,在此建立獨立王國,稱北涼高昌。沮渠無諱死後,弟沮渠安周立。

和平元年(460年)、高昌郡被柔然併合,柔然立闞伯周為高昌王,高昌國成立。

太和(477年 - 499年)初,闞伯周死去,子闞義成立。1年後闞義成被從兄闞首歸被殺,闞首歸自立為高昌王。

太和5年(481年),高車阿伏至羅殺死闞首歸兄弟,立敦煌人張孟明為高昌王。後張孟明被國人所殺,馬儒被立為高昌王,鞏顧禮麴嘉為左右長史。

太和21年(497年),馬儒遣司馬王體玄到北魏奉表朝貢,請求舉國內徙。魏孝文帝(在位:471年 - 499年)接納,派明威將軍韓安保率千餘騎赴高昌。至羊榛水,馬儒派麴嘉,鞏顧禮率步騎1500出迎韓安保。韓安保到達距高昌400里之地,鞏顧禮回到高昌,韓安保回到伊吾。韓安保送韓興安等12人使者到高昌,馬儒派鞏顧禮和世子馬義舒迎韓安保的使者。高昌舊人留戀故土,不願東遷,馬儒被麴嘉殺死。

麴氏高昌

麴嘉即位高昌王,從服柔然可汗那蓋(在位:492年 - 506年)。鞏顧禮、鞏義舒隨從韓安保至洛陽

柔然始平3年(508年)、柔然可汗伏圖(在位:506年 - 508年)被高車王彌俄突殺害,麴嘉臣服高車。嚈噠攻撃焉耆焉耆國王位不在,麴嘉派遣第二子為焉耆王,統治焉耆國。

永平元年(508年),麴嘉派兄子左衛將軍、田地太守麴孝亮到京師(洛陽)參朝,求內徙。北魏命龍驤將軍孟威率領涼州兵3千人出迎。麴嘉之後遣使何度獻上珠像、白黒貂裘、名馬、、鹽枕。

永平3年(510年),麴嘉遣使到北魏朝貢,魏宣武帝遣孟威慰勞。

延昌中(512年 - 515年),麴嘉被北魏加官持節、平西將軍、瓜州刺史,封泰臨縣開國伯。

熙平(516年 - 518年)初,遣使朝獻。神龜元年(518年)冬,麴孝亮請求內徙,沒有得到朝廷許可。

正光元年(520年),魏孝明帝(在位:515年 - 528年)遣假員外將軍趙義冊封麴嘉。麴嘉朝貢不絶,遣使奉表,求五經、諸史。國子助教劉燮為博士,孝明帝許可。

麴嘉死後,孝明帝贈其為鎮西將軍、涼州刺史。子麴堅立,關中亂起,使命途絶。

普泰初(531年),麴堅遣使朝貢,北魏命他為平西將軍、瓜州刺史、泰臨縣伯,加衛將軍。

永熙中(532年 - 534年)至,特除儀同三司、進郡公,後遂隔絶。

西魏大統14年(548年),西魏文帝(在位:535年 – 551年)詔命麴堅的世子麴玄喜為高昌王。西魏恭帝二年(555年)、田地公麴寳茂被封為高昌王。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王遣使獻上方物。保定(561年 - 565年)初,遣使來貢。

Remove ads

隋代

唐代


高昌君主列表

高昌君主世系一向有爭論

  • 闞氏高昌
    • 闞伯周(460年—約477年在位)
    • 伯周子闞義成(約477年—約478年在位)
    • 義成兄闞首歸(約478年—約488年或491年在位)
  • 張氏高昌
    • 張孟明(約488年或491年—約496年在位)
  • 馬氏高昌
    • 馬儒(約496年—在位—約501年在位)
  • 麴氏高昌
更多資訊 諡號, 君主姓名 ...
Remove ads

風土人文

高昌居民以漢族(主要為漢魏晉屯戍軍民的後裔和逃避戰爭的內地移民)為主,少數西域民族(主要為昭武九姓的粟特人和其他西域國家的僑民)為輔。因而高昌國建制,如官制、兵制、賦役制、士族制等,大抵脫胎漢晉之中原文化和制度,又自具特色。漢族傳統文化在高昌一直佔主導地位。俗奉天神,兼信佛法。十六國時期,祆教已在高昌流行,但佛教在高昌一直受到尊崇。道教也有一定的影響。此外,高昌亦曾流行景教摩尼教,這兩教的寺院遺址於20世紀初被德國吐魯番考察隊發現。

高昌氣候溫暖,宜蠶,谷麥再熟。著名土產有赤鹽、白鹽、葡萄、凍酒、刺蜜、白面、疊布(棉布)及絲織品等多種。其地處天山南北孔道,絲綢之路北路衝要,政治穩定,物產豐富,文化發達,中西使節、商客和僧侶過往頻繁,成為漢唐間中西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15世紀初,已風物蕭條,僧寺零落。

圖片

高昌遺址:

歷史地圖:

參考文獻

研究書目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