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砂號防護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高砂號防護巡洋艦
Remove ads

高砂號防護巡洋艦(日語:高砂たかさご Takasago ?)是舊日本海軍防護巡洋艦[2][3]。一般認為高砂屬於吉野級防護巡洋艦日語吉野型防護巡洋艦(日方正式名稱「吉野型防護巡洋艦」)2號艦,但由於高砂在吉野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所以也有將其單列為「高砂級」的做法。本艦參加了日俄戰爭,在參與日本海軍對旅順港的封鎖時,觸雷沉沒,成為日本海軍在日俄戰爭中所損失的最後一艘大型軍艦。

快速預覽 高砂たかさご, 概況 ...

本艦的艦名來源於加古郡加古川日語加古川河口的高砂浦[1]

Remove ads

設計和概述

背景

1892年(明治25年),日本海軍就曾經制定過一份海軍造艦計劃,打算建造以4艘1萬1400噸級的鐵甲艦為首的19艘作戰艦艇,其中二等巡洋艦計劃增建兩艘,預定噸位3800噸[4]。1895年(明治28年)甲午戰爭結束,海軍方面根據實戰得到的經驗教訓而修正了之前的明治25年計劃,大量增加新建數量,其中二等巡洋艦調整為增建三艘吉野級[5]。然而此項造艦費用,加上添建各地設施以及岸防的費用,總計超過了2億日元,因國力所限,海軍必須將總額壓縮至2億日元以內[5]。同年7月,時任海軍大臣西鄉從道在閣議中提出了縮減過的計劃,二等巡洋艦總數依舊維持3艘不變,總數減少到17艘[6]。關於巡洋艦的問題,西鄉明確指出,為了實現在海上與敵方進行鐵甲艦決戰,海軍有必要大量裝備高航速的巡洋艦,以對敵方進行偵察、探知戰機;同時因為敵人也會如此為之,故而海軍同樣需要高速巡洋艦進行追擊。因此海軍需要建造大量的巡洋艦來為主力戰列艦進行護衛偵察[7]。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除了建造裝備重裝甲與大口徑火炮的一等巡洋艦(即裝甲巡洋艦)以外,還要增建二等巡洋艦;新艦應該在日本海軍現役的吉野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加大[8]。這份十年造艦計劃在閣議時得到了通過,但因為國家的經濟狀況,將會把計劃先分成兩期再呈遞給帝國議會審議[9]

1895年12月,西鄉將第一期海軍擴張計劃、總計金額9497萬餘日元提交到第9屆帝國議會審議[9]。其中二等巡洋艦預定為4850噸級3艘[10]。議會這一次沒有像之前那樣對海軍的計劃大刀闊斧地裁減,僅僅削減了20萬餘日元預算,並分攤到1896-1902年的7年中去,大體上全盤同意了海軍的計劃[11]

Remove ads

概述

Thumb
布拉西海軍年鑑1902年版所刊載的本艦線圖
Thumb
本艦所採用的8英寸主炮

本艦由菲利浦·瓦茨主持設計,在早前為阿根廷海軍建造的文蒂辛科·德·馬約號英語ARA Veinticinco de Mayo (1891)的基礎上進行了改進。阿姆斯特朗公司最初為自行投資建造本艦。1896年7月,阿姆斯特朗公司將本艦出售給日本。

本艦主要設計均與同為瓦茨所設計、1892年開工的吉野大同小異,因此可以算作是吉野級的二號艦;但因為英方進行了一系列改進,包括增加裝甲防護、增大主炮口徑等措施,因此本艦也可以單獨成一級。

本艦艦體屬於典型的「埃爾斯維克巡洋艦」,為全鋼艦體,共劃分為109個水密艙,外觀上低船艏樓、雙煙囪、雙桅。從這點上來說,本艦與吉野幾乎完全相同。[12]

本艦主炮為兩門45倍徑單裝8英寸(203毫米)速射炮,一前一後分別安裝在艏艉樓上,由炮盾進行保護。副武器則是10門埃爾斯維克40倍徑單裝120毫米(4.7英寸)速射炮,分別安裝在炮廓以及兩側的耳台上。輕型武器包括12門76毫米6磅炮,以及6門哈奇開斯40倍徑47毫米單裝機關炮。魚雷武器方面,本艦裝備了5具18英寸(457毫米)魚雷發射管,全部位於水線上。[12]

本艦採用了哈維爾滲碳裝甲,設計目標是要能抵禦8英寸(200毫米)穿甲彈。防護能力比起吉野略有增強,裝甲甲板水平部分厚63毫米,傾斜部分為114毫米。主炮炮盾正面裝甲為203毫米,側面則為62毫米。司令塔裝甲厚114毫米。[12]

艦歷

建成至早期

1896年(明治29年)5月29日,阿姆斯特朗公司開始動工興建本艦[1]。1897年(明治30年)3月26日,日本海軍對4艘外購軍艦進行命名,其中3號二等巡洋艦定名為「高砂」[2][13]。同年5月17日,本艦開始下水[1]

1898年(明治31年)3月21日,日本海軍制定軍艦及魚雷艇等級,將3500-7000噸的巡洋艦劃分為二等巡洋艦[14],將高砂等艦劃入這個等級內[15][3]。同年5月17日,本艦建成[1],入籍吳鎮守府[16]。同年5月25日,高砂從南希爾茲出港返航[17],8月14日抵達橫須賀港[1]

1900年6-7月期間,為了應對中國的義和團運動,明石奉命在芝罘大沽一帶進行活動。

Thumb
高砂號停泊在樸茨茅夫,由阿爾波特·魯本·馬丁拍攝
Thumb
高砂號在台灣
Thumb
1896年

1902年(明治35年)6月16日,伊集院五郎指揮兩艘巡洋艦(本艦及裝甲巡洋艦淺間),隨同代表天皇的小松宮彰仁親王前往英國,參加英王愛德華七世的加冕閱艦式[18][19]。隨後伊集院率領兩艦訪問了歐洲各國[1]

1903年(明治36年)10月,皇太子嘉仁親王選擇高砂作為御召艦,巡視和歌山縣以及瀨戶內海[20]

Remove ads

日俄戰爭

1903-1904年間,日本和俄國之間為了爭奪在朝鮮的權益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12月下旬日本海軍將常備艦隊解散,重新編成為第一、二、三艦隊,第一、第二艦隊又編組為聯合艦隊。其中第一艦隊第三戰隊下轄4艘性能較為先進的二等防護巡洋艦(笠置千歲高砂吉野),戰隊司令為出羽重遠海軍少將[21]

1904年2月6日09時,聯合艦隊第三戰隊首先開始起錨駛出佐世保港[22]。7日早上,第三戰隊捕獲了一艘俄國商船俄羅斯號[23]。當天15:30,第三戰隊奉命前往小青島一帶偵察俄軍艦隊動向[23]。8日08時,第三戰隊抵達目的地,並未發現俄艦蹤跡,於是出羽率隊轉向西北,11時與主力會合[23]。8-9日夜間,日本海軍以驅逐艦對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攻擊,日俄戰爭正式爆發。9日08:08,出羽率第三戰隊抵近至距離旅順口僅7000米處,偵察夜襲效果,同時試圖引誘俄艦出港交戰[24]。出羽看到港內俄艦停泊位置雜亂[25],判斷俄軍在受到偷襲後承受了重大損失,於是08:09率隊退走,與主力會合[24]。在偵察期間第三戰隊發現了一艘不明蒸汽船,高砂奉命前往攔截,捕獲俄國遠東航運集團英語Fesco Transport Group商船滿洲號(「Manchuria」)(即日後的維修船關東日語関東 (工作艦)[26]。聯合艦隊高層根據報告認定俄國艦隊已然軍心渙散,於是決定冒險進入港內進行炮擊,用右舷火力射擊俄艦[25]。11:45聯合艦隊在旅順口8500米外轉向正西,闖入港內[27]。第三戰隊在隊列最末尾,12:15進入旅順港內[28]。2號艦高砂對準裝甲巡洋艦巴揚號進行射擊。12:18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一度逼近日艦,高砂、千歲兩艦與之交火,數分鐘內命中阿斯科利德號兩發[29]。12:24,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進行突擊,千歲改為攔截諾維克號,而高砂重新炮擊巴揚號[29][30]。俄艦以及炮台的猛烈還擊超出了日軍指揮官的估計,日艦被迫撤退。第一、第二戰隊先行調頭後,12:25以後的幾分鐘內排在末尾的第三戰隊承受了俄軍的全部火力[31]。12:37第三戰隊調頭退出港內[32]

同年5月15日,日軍初瀨八島敷島、笠置對旅順口執行近程封鎖,當時高砂等各日艦也在附近執行別的任務。中午時分八島、初瀨先後觸雷,第一艦隊司令梨羽時起日語梨羽時起海軍少將指派就在不遠處的高砂前往八島處進行救助[33]。八島乘員盡力搶救,然而始終無法阻止進水,只能棄艦,艦上人員分別撤離轉移到高砂和須磨等艦上[34]

同年6月23日05:40,日軍負責監視港口的驅逐艦發現偵察防護巡洋艦諾維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Novik (1900)及一批艦艇從黃金山下出港。收到警報的日本艦艇立即從裏長山群島泊地出航。當天第三戰隊僅高砂、笠置停泊在裏長山泊地,也出發參加攔截[35]。這次實際上是太平洋艦隊旅順分艦隊的一次突圍嘗試,諾維克號、巴揚號佩列斯韋特號波爾塔瓦號塞瓦斯托波爾號帕拉達號阿斯科利德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Askold戴安娜號等8艘主要艦艇率先抵達饅頭山東南岸[36]。11:00左右皇太子號勝利號列特維贊號也已經出港[37]。面對傾巢出動的俄艦,日艦主力尚未抵達,此時出羽指揮着僅有的高砂、笠置兩艦,與隸屬第六戰隊、匆忙趕到的千代田在遇岩西南會合[38]。出羽先派出高砂、笠置前往帽島方向增援日軍驅逐艦,同時探察敵情;其後又加派千歲、千代田作為進一步的增強[38]。18:15俄國的戰列艦與巡洋艦戰列以皇太子號為先導,出現在遇岩西北約8海里(15公里)處,諾維克號則帶領着7、8艘驅逐艦行駛在主力縱隊右側[38]。第三戰隊則佔領了俄艦主力前方約5海里(9.3公里)的位置,其餘陸續趕到的日艦也紛紛組成包圍圈[38]。雙方主力持續接近,20時左右無心戀戰的俄國艦隊突然調頭往北撤退。20:20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東鄉平八郎海軍中將下令讓驅逐艦發動突擊,其他各隊撤往警戒地點[38]

隨着日軍在陸地上的推進,日軍的陸軍重炮已經可以對港內俄艦造成嚴重的威脅。8月10日俄艦被迫再次嘗試突圍。當天出羽率領第三戰隊(八雲、笠置、高砂、千歲,欠淺間)從天剛亮時起就在老鐵山南邊15海里(28公里)處監視俄艦動向。他在收到扶桑的急電後立即率隊出發,10:23向東尋找俄艦蹤跡[39]。不久出羽收到了更詳細的電報,稱俄艦正在往渤海灣方向挺進,於是又調轉編隊方向往西。正午時分第三戰隊趕到老鐵山西北偏北方向,發現俄國艦隊正在往東移動。此時附近還沒有其他的日艦趕到,於是12:10出羽下令升起作戰旗,準備單獨迎戰[39]。12:20第六戰隊出現在東北方向,其後第一戰隊也從東邊稍偏北方向趕到戰場,並與俄艦交火。第三戰隊則乘機繞到俄國艦隊尾部,對殿後的俄艦進行攻擊[40]。15:15東鄉下令第三戰隊攻擊俄國巡洋艦,出羽遂率隊逼近射擊,然而俄艦猛烈的火力將防護薄弱的第三戰隊逐退,迫使後者往南與第一戰隊會合[40]。18:37俄軍旗艦皇太子號司令塔受到日軍大口徑炮彈命中,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戰死,俄艦陷入了混亂[41]。第三戰隊在俄艦東南方進行了攻擊[42]。隨着天色漸暗,俄艦大部退回旅順港,而日艦則向東撤回泊地[42]

當晚日艦分散搜索四處逃散的俄艦。出羽一開始派出高砂、千歲前往第一戰隊處幫助追擊小型敵艦,在第三戰隊發現兩艘俄國驅逐艦的蹤跡後,又召回千歲,只留高砂單獨尋找第一戰隊[43]。11日黎明時分高砂與第一戰隊會合,其後對退回旅順港的俄艦進行監視[44]。11日23時皇太子號進入膠州灣,12日上午又陸續有數艘俄艦抵達該地區。出羽接到情報,於14時率領第三戰隊(八雲、淺間、高砂首先出發,千歲、笠置後來陸續到達)以及輔助艦日本丸前往青島[45]。各日艦在膠州灣附近搜索了一圈(後來又有驅逐艦陸續加入搜索),確認除了進入青島的俄艦外當地再無其他敵艦之後,16日出羽派出參謀山路一善海軍少佐搭乘驅逐艦雷號前往青島與德國人交涉,其他日艦則在灣口戒備[46]。日軍人員在德方陪同下確認了港內各俄艦的確已經繳械,於是不再作要求而退去,17日返回里長山泊地[47]

同年12月13日00:01,高砂在任務途中,左舷前部觸雷,艦體迅速左傾,僅幾分鐘即傾斜達12度之多。艦上乘員拼死搶救,然而未能改善進水情況,艦身逐漸傾斜超過30度,引擎停車,只好全體棄艦。01:10高砂左舷傾覆,01:34完全沉入水中。乘員中僅25人登上了救生艇,其餘人員只能跳入冰冷的海水中。當晚吹着強勁的東北風,風雪交加,能見度極低,漆黑的夜色中只有附近趕來救援的音羽艦上發出的微弱燈光。音羽在風浪中共救起了161人(其中9人救上來後不治身亡),副艦長在內274人未能獲救。[48][49]

為了穩定士氣,日本海軍在戰時隱瞞了軍艦損失的消息。直到1905年(明治38年)6月1日,日本海軍才正式對外公布了軍艦損失情況,承認高砂等6艦已經在戰爭中沉沒的事實。[50]。同年6月15日,將已損失各艦從軍艦中除籍[16],同時也從艦艇類別等級表中除名[51][52]

俄國方面,確認是驅逐艦憤怒號英語Сердитый (миноносец)布下的水雷取得了這一戰果,因此表彰了當時的艦長亞歷山大·瓦西里耶維奇·高爾察克,授予其聖安妮勳章英語Order of Saint Anna以及英勇金劍英語Gold Sword for Bravery[53]

Remove ads

歷任艦長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将官履歴》,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返航委員長
  • 內田正敏日語内田正敏 海軍大佐:1897年6月10日 - 12月10日
艦長
  • 內田正敏 海軍大佐:1897年12月10日 - 1898年11月2日
  • 早崎源吾 海軍大佐:1898年11月2日 - 1899年6月17日
  • 丹治寛雄 海軍大佐:1899年6月17日 - 11月20日
  • 中山長明 海軍大佐:1899年11月20日 - 1900年5月20日
  • 瀧川具和日語滝川具和 海軍大佐:1900年5月20日 - 9月25日
  • 成川揆 海軍大佐:1900年9月25日 - 12月6日
  • 梨羽時起日語梨羽時起 海軍大佐:1900年12月6日 - 1901年1月23日
  • 岩崎達人 海軍大佐:1901年1月23日 - 9月10日
  • 吉松茂太郎日語吉松茂太郎 海軍大佐:1901年9月10日 - 1903年4月21日
  • (暫代)石橋甫日語石橋甫 海軍中佐:1903年7月7日 - 1904年1月17日
  • 石橋甫 海軍大佐:1904年1月17日 - 12月23日
Remove ads

准同級艦

註釋

參考文獻

相關條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