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安徽各地級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

維基媒體列表條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安徽省各地級市地區生產總值列表收錄各主要年份安徽省地級行政區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和人均GDP指標,當年數據參考次年底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鑑》和《安徽統計年鑑》。GDP指標有修訂,地級區劃單位GDP每隔五年的經濟普查有修訂。

2021年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1] ...
Remove ads

2020年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3] ...


Remove ads

歷年數據

2019年

2019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5] ...
Remove ads

2018年

2018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7] ...
Remove ads

2017年

2017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9] ...
Remove ads

2016年

2016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11] ...
Remove ads

2015年

2015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行政區,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13] ...

註: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銅陵市六安市安慶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181號)、《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調整六安市淮南市銅陵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國函[2015]206號),安慶市樅陽縣劃歸銅陵市管轄、六安市壽縣劃歸淮南市管轄。

Remove ads

2014年

2014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17] ...

2013年

2013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19] ...
Remove ads

2012年

2012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21] ...
Remove ads

2011年

2011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地級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23] ...

註:根據《國務院關於同意安徽省撤銷地級巢湖市及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國函〔2011〕84號),撤銷地級巢湖市。撤銷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設立縣級巢湖市,以原地級巢湖市居巢區的行政區域為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的行政區域。新設的縣級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轄,合肥市代管。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廬江縣劃歸合肥市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無為縣劃歸蕪湖市管轄,和縣的沈巷鎮劃歸蕪湖市鳩江區管轄。原地級巢湖市管轄的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0年

2010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地級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25] ...

2009年

2009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27] ...

2008年

2008年安徽省各地級市GDP與人均GDP列表
更多資訊 市, 地區生產總值(GDP)[註 29] ...

相關條目

備註

  1.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3.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4.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5.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6.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7.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8.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9.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10.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11.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12.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13.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14.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15. 2015年人民幣匯率年度中間價為1美元兌6.2284人民幣。
  16. 各市GDP佔比為該市GDP÷各市GDP相加之總和。
  17.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18.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19.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0.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21.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2.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23.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4.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25.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6.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27.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28.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29. 各市GDP相加不等於全省GDP。
  30. 人均GDP以年平均常住人口計算。
  • 人均GDP:人均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按居民人口核算的GDP平均值;年度人均GDP則為年度GDP總量與年度平均居民人口比值。年度平均居民人口亦即年中居民人口(年中人口),為上年末與本年末居民人口平均值。由於中國內地長期實行戶籍管理,戶籍人口資料齊全,以前人均GDP核算採用戶籍人口。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人口流動性增加,用戶籍人口核算已經不能反映實際情況。2004年國家統計局提出實行按常住人口核算人均GDP,允許兩年的過渡期。有關中國內地人均GDP指標,非特別證明,則指按常住人口計算[12]
  • ^中國GDP」數據類型:GDP核算分為季度核算和年度核算。全國GDP數據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對外公布,分年度「預計數」(年份前家「e」)、年度「初步核算數」 (年份前家「p」)、年度「初步核實數」(年份前家「r」)、年度「最終核實數」(年份前家「r」)與「修正數據」五個類型,季度初步核算數、季度初步核實數、季度最終核實數。其中「預計數」屬於估算數;「初步核算數」則於次年《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發布;「初步核實數」則於次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最終核實數」則於隔年出版的《統計年鑑》中發布;「修正數據」則按照經濟普查的結果修正,其中經全國經濟普查之後修訂數據,修訂之後不再有變化。
  • ^ 中國官方對外公布按照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計算的GDP,以按照生產法和收入法混合計算的GDP為標準。
  • ^ 地區生產總值(GDP或GRP)數據來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統計局的國民經濟核算資料,見諸於統計年鑑、經濟年鑑。關於「地區生產總值」中文名稱:國家統計局規定,自2004年開始,各地GDP中文名稱改為「地區生產總值」,特定地區的GDP用行政區的名字作定語,如「XX省生產總值」,簡稱為「XX省GDP」。各地GDP稱為「各地生產總值」。常見的有(自治區)區內生產總值、(省)省內生產總值、(縣)縣內生產總值[13]
  • ^ 1978-2003年曆年GDP:1992年進行第一次全國第三產業普查之後,已經對1978年至1992年的GDP歷史數據進行過修訂。1993-2004年曆年GDP:2004年第一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06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4-2008年曆年GDP:2004年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已對歷年數據作出了修訂,參見2010年及其之後各年份地方《統計年鑑》與《中國統計年鑑》。
  • ^ 2009年及其以後年份GDP: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將對數據作出修訂,每年的修訂結果見諸隔年的《統計年鑑》,如2009年GDP第一次核實數據在2011年《統計年鑑》上公布核實後的修訂修訂數據。GDP最終修訂數據參見之後的全國經濟普查。
  • ^ 「本幣」即人民幣CNY),人民幣折算美元USD),按國家統計局每年公布的年均價換算(參見人民幣匯率)。
  • ^ 購買力平價PPP),根據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各經濟體歷年GDP本幣與購買力核算指標推算。購買力平價使用「國際元」,英文即international dollar,縮寫為Intl. $);或國際貨幣單位(英文即unit of International currency,縮寫ICU。購買力平價指標以1美元在美國的平均購買力為參考基數,故1國際元亦即1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故1國際元即等於1美元,常直接使用美元計量。鑑於購買力平價指標每半年修改一次,購買力平價折算指標僅供參考。
  • ^ 人民幣購買力平價(CNY) :根據2011年4月更新的數據,2010年中國GDP總量397,983億元,按購買力平價合100,857.1億國際元, 購買力平價指數3.9460人民幣合1國際元;2009年中國GDP總量340,902.8億元,按購買力平價折合90,573.8億國際元,購買力平價指數3.7638人民幣合1國際元;其他年份參見人民幣匯率。人民幣購買力平價參考來源:根據IMF - WEO數據推算,推算數據參見人民幣匯率#購買力平價
  • ^ 由於採取分級核算,地區生產總值(GDP)省級數據相加不等於內地全國總計;同理,地級層次數據累加不一定等於省級總計;縣級累加不一定等於地區級總計。
  • ^ 地理區域內人均GDP:使用加權平均法推算。地理區域指特定的區域,常指按照地理區域劃定的經濟大區,如中國中部經濟區;省層次下的區域,如廣東省粵北山區。區域內GDP總量從GDP1…GDPn之和;對應人均GDP為各個區劃單位的人均GDP1...人均GDPn,區域內人均GDP(人均GDP1×GDP1 + … + 人均GDPn×GDPn)/(GDP1 + … + GDPn)
  • ^ 港幣(HKD):港幣兌美元匯率,2010年按7.7692港幣合1美元,2009年7.7520合1美元,2008年7.7870合1美元,2005年7.7770合1美元,2000年7.7910合1美元。港幣購買力平價根據IMF發布數據推算,2010年按5.366港幣合1國際元,2009年5.370合1國際元,2008年5.453合1國際元,2005年5.688合1美元,2000年7.482合1國際元。
  • ^ 澳門幣(MOP):澳門幣兌美元匯率按兌港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8.0023澳門幣合1美元,2009年7.9842合1美元,2008年8.0206合1美元,2005年8.0109合1美元,2000年8.0260合1美元。澳門幣購買力平價以1港幣兌換1.03澳門幣固定匯率推算,2010年按5.5270澳門幣合1國際元,2009年5.5311合1國際元,2008年5.6166合1國際元,2005年5.8586合1國際元,2000年7.7065合1國際元。

資料來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