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g-chān:戰後臺灣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Remove ads
臺灣戰後時期是指臺灣歷史上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後到今予中華民國統治兮時期,嘛號做中華民國時期、民國時期[3][4][5]。
![]() |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ū Pe̍h-ōe-jī ê pán-pún. Chham-khó chit phiⁿ bûn-chiuⁿ ê Pe̍h-ōe-jī pán-pún.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了後,大日本帝國共臺灣佮澎湖交予代表盟軍接收臺灣兮中華民國[6],對遮開始,臺灣着予中華民國統治到今。1945年8月15到10月25之間,因為中華民國派來接管臺灣兮專責人員需要一寡行政流程佮等待命令兮時間,大日本帝國佇臺灣兮日籍人員(包括軍人、警察)是佇1945年9月了後開始轉去日本本土(日本共號做「引揚歸國」),這段期間臺灣毋是予日本統治而且中華民國嘛猶未來接管,臺灣着相當於無政府狀態[7][8],但是戰爭已經佇1945年8月15結束,所以這兩個月兮時間佇臺灣歷史嘛
Remove ads
沿革
臺灣佇國民政府接收了後,因為政府兮外省儂紀律較䆀,語言、文化閣有抾結,造成臺灣儂對中華民國愈來愈失望,落尾佇1947年2月爆發二二八事件。1948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施行、隔年兮臺灣省戒嚴令開始國民黨佇臺灣四十外年兮白色恐怖。
1950年韓戰爆發,美國為着欲防止共產勢力楦大,開始佇軍事佮經濟方面援助臺灣。
1973年,全球發生第一擺石油危機,臺灣嘛受着影響,自按呢佇隔年開始推行十大建設。
1979年12月10號美麗島事件爆發,是戒嚴時期上大兮警民衝突,嘛是一个重要兮黨外運動,臺灣民眾對遮開始關心臺灣兮政治,後來1980年兮林宅血案、1981年陳文成命案、1984年江南案攏對中華民國政府造成公論兮壓力。1986年9月28,民進黨成立,成做臺灣戰後時代兮第一个在野黨。1987年7月15,蔣經國發佈《臺灣地區解嚴令》,結束38年兮戒嚴,對1949年到1987年,攏總29,407儂予政府掠去關。
1990年野百合學運爆發,要求政治上兮改革。1991年李登輝宣佈廢除動戡、1992年刑法第一百條修正,中華民國正式進入民主憲政兮時代。1996年第一擺中華民國總統直選,李登輝當選。2000年、2008年、2016年政黨放伴。
Remove ads
註跤
参考
閣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