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線狹鱈學名Gadus chalcogrammus[a],又名阿拉斯加鱈明太魚,為鱈屬的一種魚類。分佈於朝鮮半島東岸及日本本州西側中部以北、日本海韃靼海峽鄂霍次克海白令海周緣、到美國加利福尼亞中部以及分佈於北太平洋北部、黃海東部(很罕見)等海域。黃線狹鱈屬於北太平洋北部沿岸近底層冷水性海魚。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400至-3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鄂霍次克海及堪察加兩岸。[2][4]

Quick Facts 黃線狹鱈, 保護狀況 ...
黃線狹鱈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i
目: 鱈形目 Gadiformes
科: 鱈科 Gadidae
屬: 鱈屬 Gadus
種:
黃線狹鱈 G. chalcogrammus
二名法
Gadus chalcogrammus
(Pallas, 1814)[2]
異名[3]
  • Pollachius chalcogrammus Pallas, 1814
  • Theragra chalcogramma Pallas, 1814
  • Gadus periscopus Cope, 1873
  • Gadus minor Döderlein, 1887
  • Theragra fucensis Jordan & Gilbert, 1893
  • Theragra finnmarchica Koefoed, 1956
Close

分類和命名

明太魚傳統上長期分為狹鱈屬(Theragra)下,但2008年的研究表示其與大西洋鱈親緣甚近,因此移回鱈屬(Gadus)。[5][6]2014年,美國食藥監採用了新的鱈屬命名,強調其與鱈魚的親緣關係。[7]

二名法上的重新分類也引發了改變俗名的討論。[7][8]現有的「阿拉斯加狹鱈魚」(Alaska pollock)名稱在國際上通行,但與現有分類不符,導致分類學和漁業專家都認為此名稱有誤導性。[9][10][11]雖然和真正的狹鱈魚都屬於鱈形目,但「阿拉斯加狹鱈魚」並非青鱈屬一員,而是鱈屬一員。新提出的「正確」俗名有「雪鱈」(snow cod)、[12][13][14]「大眼鱈」(bigeye cod)、[13]從拉丁名直譯的「黃線鱈」(copperline cod)、和從次異名Gadus minor翻譯的「次鱈」(lesser cod),但都沒有受到廣泛採用。[8]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評論說,「(現有的俗名)可能永遠都不會改變,畢竟俗名和學名就是沒什麼關係」。[8]

另外,同樣原屬於狹鱈屬的挪威狹鱈Theragra finnmarchica)很可能只是該種的一個種群。[5]

特徵

本魚背鰭3個,臀鰭2個,背鰭是分開很遠,腹鰭些微地有一個瘦長的絲狀突起,側線不連續,在頭部上具側線孔。體色是橄欖綠色的到褐色的在背部上而且側邊上變成銀色與腹側灰白的,通常有有斑點的圖案或斑塊,背鰭軟條38-48枚,臀鰭軟條33-42枚,體長可達91厘米,棲息在沿海,喜群游,具迴游特性,屬肉食性,以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為高經濟價值的食用魚,適合各種烹飪方式食用。

食用

Thumb
辣椒明太子

黃線狹鱈在朝鮮半島中國東北地區稱「明太魚」(韓語:명태어),是朝鮮族人最喜愛食用的魚類之一,也是韓國的國魚。[15][16]

魚卵俗稱明太子,經辣椒等香料醃製後,日本稱「辛子明太子日語辛子明太子」。

在朝鮮和韓國料理中,其精巢俗稱魚花,在烹飪後會呈現出捲曲、層疊的花狀結構,因為外形類似花朵而得名。通常被用於各種辣湯、火鍋或者燉菜中。

其魚肉經裹粉後常用於煎炸魚排,是很多西式快餐魚堡(如魚柳包)的原料。[17]做成魚漿後常用於蟹肉棒等產品。[18][19]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