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右,即隴山(今六盤山)之右,亦稱隴西,位於漢地西部。中國古時以正向面南,故「東為左,西為右」,所謂隴右,是從地理方位指稱隴山以西的地方。今天甘肅的簡稱,隴右在很多情況下也指甘肅秦穆公稱霸西戎,甘肅甘谷武山岷縣臨洮等地在當時納入秦國版圖,公元前280年(秦昭王二十七年)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後為秦王朝三十六郡之一。西晉曾設過隴西國隴西郡治在狄道(今甘肅臨洮),今隴西縣古稱襄武,一度為省會

秦國

據《史記.周本紀》,周孝王時嬴秦氏族居於隴西東部的天水一帶,以西犬丘為要地。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時隴西西部及涇水以北有西戎八國,都是游牧民族。即緜諸(今甘肅東部)、緄戎(活動於今甘肅東部)、翟戎、獂戎(活動於今陝西北部)、義渠(活動於寧夏南部、甘肅東部)、大荔(活動於今陝西西部、甘肅東部)、烏氏(活動於今寧夏固原、甘肅平涼)、朐衍(活動於今寧夏鹽池、同心一帶),史記又載「秦穆公得由余,西戎八國服於秦」,於是甘肅甘谷武山岷縣臨洮等地區在當時納入戰國時代的君主制諸侯國秦國版圖戰國時期,秦國又在以上地區設隴西郡,後為秦王朝三十六郡之一。

月氏、烏孫與匈奴

月氏烏孫在戰國時期曾在隴右西部及河湟地區居住過。秦及漢初,月氏勢力強大,與蒙古高原東部的東胡從兩方面脅迫游牧於蒙古高原中部的匈奴,匈奴曾送人質於月氏。秦末,匈奴質子自月氏逃回,殺父自立為冒頓單于,約在公元前205年—前202年間舉兵攻月氏,月氏敗。可能從這時起,月氏便開始棄河西走廊而向西遷徙。公元前177年或前176年,冒頓單于再次擊敗月氏。後來月氏攻擊烏孫,烏孫族大敗,昆莫難兜靡被殺害。《烏孫研究》提及雖然大多學者相信漢書所載月氏殺害烏孫昆莫難兜靡,但是有關事件有可疑之處,有需要進行深入的論證。據記載,難兜靡被殺時,獵驕靡還在襁褓中,被遺棄荒野。烏鴉找肉餵養獵驕靡,狼又為他哺乳。匈奴冒頓單于感到奇怪,認為獵驕靡是神,於是決定養育他。難兜靡之子獵驕靡長大後「自請單于報父怨」,並得到匈奴單于的幫助,趕走伊犁河流域的月氏,約在西漢文帝后元三年至後元四年(前161年-前160年)舉族西遷至那裏復國。

魏晉

魏晉時期隴右屬曹魏西晉

十六國時期

十六國時期隴右屬前秦後秦西秦

北魏、西魏與北周

南北朝時期屬北魏西魏北周

隋唐

隋代該地區屬於涼州地區的會寧郡、平涼郡、西平郡、武威郡、張掖郡、敦煌郡、西海郡、河源郡、善山郡、且末郡、澆河郡、隴西郡、臨洮郡、漢陽郡、宕昌郡、安定郡、天水郡、河德郡、北地郡、安定郡、弘化郡、隴川郡。

唐代分十八個州,即秦州:今甘肅秦安縣渭州:今甘肅隴西縣武州:今甘肅武都縣蘭州:今甘肅蘭州、河州:今甘肅臨夏縣岷州:今甘肅岷縣洮州:今甘肅臨潭縣疊州:今甘肅迭部縣宕州:今甘肅宕昌縣臨州:今甘肅臨洮縣成州:今甘肅成縣鄯州:今青海樂都縣廓州:今青海化隆縣涼州:今甘肅武威市甘州:今甘肅張掖市肅州:今甘肅酒泉市沙州:今甘肅敦煌市瓜州:今甘肅安西縣。與安西都護府北庭都護府同屬隴右道

安史之亂(756年11月—791年)以來為吐蕃所佔據。

吐蕃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唐朝將朔方河西、隴右邊軍大量內調,平息叛亂,於是邊防力量虛弱,吐蕃趁着唐朝的內亂攻略隴右諸州。[1]至德元年(756年)八月,回紇葛勒可汗、吐蕃赤松德贊相繼遣使,「請助國討賊」。十二月,吐蕃陷隴右所轄的(今青海湖邊)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勝、金天、天成等6軍及石堡、百穀、雕窠3城,同時又陷鄯、武、疊、宕4州。[2]寶應元年(762年)至廣德元年(763年),先後取秦、渭、洮、臨、成、河、蘭、岷、廓9州。[3]十月,吐蕃以吐谷渾党項20萬軍隊乘勝長驅直入,逼近長安,入據15天而退,期間一度擁立吐蕃國舅李承宏為帝。唐朝太常博士柳伉向皇帝上疏「吐蕃軍隊進犯大震關(今甘肅張家川),越隴山,刀上沒沾一滴血,便占陷長安。」[4]

此後,吐蕃軍隊開始向西行,取黃河西北地區的隴右諸州,亦稱河西道。[5]廣德二年(764年),吐蕃陷涼州;河西節度使楊志烈因攻僕固懷恩不成,軍隊喪失殆半,以孤城無援,出奔甘州,被沙陀人所殺。[6]永泰二年(766年),陷甘州及州境的居延海(今內蒙額濟納旗),吐蕃北邊界拓至回紇,大曆元年(766年)與大曆十一年(776年),由東而西攻克肅州、瓜州。[7]同時,吐蕃也開始圍攻沙州;大曆元年(766年),楊休明繼任河西節度使,徙鎮沙州,後有刺史周鼎,大曆六年(771年),因欲棄城東奔而被都知兵馬使閻朝殺,此後閻朝領州人保城抵抗,建中二年(781年),在糧械皆竭的情況下,以勿徙它境為條件而開城出降,沙州遂陷。[8]吐蕃西進陷伊州(今新疆哈密),刺史袁光庭天寶末年堅守累年,後糧盡兵乏,城陷而殉城。[9]至此,東西阻絕,西陲四鎮淪為分隔飛地[10]建中元年(780年),李元忠郭昕遣使假借回紇道(今蒙古)至長安,二人被提為北庭安西都護。[11]貞元六年(790年)回紇援軍與吐蕃初戰失利,又不斷勒索庭州(即北庭都護府,今新疆吉木薩爾),州人舉城降於吐蕃,節度使楊襲古西州(今新疆吐魯番),次年(791年),以5萬人與楊襲古又攻庭州,被吐蕃所率的葛邏祿白服突厥打敗,楊襲古遂被回紇於牙帳英語Ordu-Baliq暗殺。同年,西州亦陷,隴右道全境入吐蕃,歷35年。[12]據唐朝僧人悟空於貞元五年(789年)所見,此時西域尚有疏勒鎮守使魯陽于闐鎮守使鄭據缽浣鎮守使蘇岑龜茲鎮守使郭昕、焉耆鎮守使楊日祐[13]

會昌二年(842年),吐蕃朗達瑪德贊卒,佞相與王妃綝氏擁立3歲的乞離胡為贊普,自己攝政,大臣不服,而大宰相結都那被殺,吐蕃帝國崩潰。論恐熱於洛門川(今甘肅武山),起兵反叛,討伐篡位的乞離胡,遂於渭州敗走宰相尚思羅,不久尚思羅以蘇毗、吐谷渾、羊同8萬軍隊反攻不利被殺,論恐熱並其10萬部眾。會昌三年(843年),論恐熱自稱國相,以20萬軍隊攻鄯州節度使尚婢婢,遭4萬人埋伏而敗,次年(844年),退守薄寒山(今甘肅隴西)。[14]會昌五年(845年)十二月,又集結軍隊攻尚婢婢大敗,尚婢婢遂向河湟一帶發佈論恐熱的罪狀,支持唐人後裔歸唐。[15]大中三年(849年),屯軍河源軍(今青海西寧)的尚婢婢輕敵,敗於論恐熱,兵驅甘州,留拓拔懷光居守鄯州。事後,論恐熱欲投靠唐朝,求作河渭節度使,唐朝不許,不久因乏糧食奔廓州。[16]咸通七年(866年)十月,論恐熱為鄯州城使張季顒打敗,隨後沙州歸義軍與西州回鶻仆固俊共殺論恐熱,將其首級送至長安。[17]

歸義軍與回鶻

唐文宗開成五年(840年),回鶻別將句錄莫賀黠戛斯(今葉尼塞河最上游的的河谷盆地)10萬軍隊滅回鶻汗國,殺闔馺特勒可汗與宰相掘羅勿,焚燒牙帳。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十月,阿熱可汗遺使,告知已攻佔安西、北庭之地(今新疆吉木薩爾縣),[18]唐朝向黠戛斯索要其地,遭李德裕反對。會昌四年(844年)三月,唐朝利用吐蕃諸部的甘青內亂,擬復河湟四鎮十八州,派劉蒙為巡邊使,命令他儲備糧餉、軍械,探聽吐蕃兵力的虛實。[19]大中三年(849年)二月,唐朝先後收復秦、安樂3州、原州所屬的石門7關。[20]此時,沙州人張義潮已起兵接管州城,遂遣使到吐蕃軍隊勢力未曾深入的北境軍、守捉,繞道漠北至天德軍(今內蒙烏拉特前旗)降唐。[21]其後,又發兵攻克瓜、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10州,於大中五年(851年),遺其兄張義澤至長安,獻隴右諸州地圖,唐朝置歸義軍於沙州,以張義潮為節度使,河湟之地入唐。[22]咸通二年(861年),歸義軍又克涼州,後年(863年),置涼州節度使,領涼、洮、西、鄯、河、臨6州。[23]

咸通三年(862年),散居於甘、肅、瓜、沙、河、渭、岷、廓、疊、宕10州之間的嗢末部,向唐朝進貢,嗢末本是河西、隴右後裔,淪為吐蕃奴部,以涼州作根據地。[24]同時,回鶻餘部逐漸入居河西道,咸通七年(866年)與咸通十三年(872年),西州、甘州先後為回鶻所並,為後來的高昌回鶻甘州回鶻[25]張義潮至長安後,其侄張淮深繼任為歸義軍節度使,曾兩次討伐並打敗回鶻,[26]大順元年(890年),張淮深猝死,歸義軍內亂,實力遂衰,轄地縮為瓜、沙2州,[27]自開平五年(911年)後,張氏與曹氏節度使先後奉稱甘州回鶻可汗為父,實為傀儡政權。[28]875—884 年的王仙芝+黃巢之亂五代十國時期(875年—960年),西、甘、肅、沙、瓜5州分別投於回鶻,而涼、臨、河、岷、洮、疊、宕、蘭、廓、鄯10州逐漸被吐蕃六谷部唃廝囉等諸部佔領。宋朝時,党項族的西夏興起,控制了河西5州。

西夏

Thumb
高昌回鶻公主,身穿長袍和帽子,柏孜克里克9號洞,五代至北宋時期

咸平五年(1002年)三月,党項攻佔靈州(今寧夏吳忠),宋朝留守裴濟戰死,改靈州為西平府宋真宗遂遺張崇貴、王涉議和,向其割讓5州(今陝北)。[29]此後,党項向西部進軍。咸平六年(1003年)十二月,党項陷涼州,逐出吐蕃部,殺宋朝殿直丁惟清,然而六谷部首領潘羅支詐降,引六谷部及者龍合擊党項軍隊,李繼遷中矢出逃,不久身亡,其子李德明繼位,夏州政權雖遙領涼州,卻時時受到涼州附近的吐蕃諸部威脅。[30]景德元年(1004年)五月,出兵攻涼州,被潘羅支以蘭州、龕谷、宗哥、覓諾諸族打敗。[31]六月,潘羅支遣使至宋朝,告知願率其部落及回鶻精兵與宋朝共討李德明,會師於靈州。李德明遂離間涼州吐蕃諸部,事後潘羅支為部屬所殺,者龍十三族中的六族叛,潘羅支弟廝鐸督率軍平亂,繼任為首領。[32]九月,六谷部援結回鶻,李德明屯其境而不敢出兵攻討。[33]

此後,又與回鶻結怨,屢次出兵攻甘州。景德四年(1007年)十二月,遺張浦抄掠甘州境,被回鶻打敗,次年(1008年)三月,党項軍隊進攻涼州,見吐蕃部兵盛,不敢攻討,懼而轉攻甘州回鶻,又為其伏兵所敗,被宰殺殆盡,幾乎全軍覆沒。[34]八月,回鶻屢敗其軍,乘勝長驅直入黃河。[35]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四月,李德明因憤其兵屢敗,又遣張浦率2萬精騎攻回鶻,被襲擊大敗而還。[36]十二月,李德明親自出兵進攻回鶻,以常星晝見,懼而退兵。[37]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九月,遺涼州人蘇守信領蕃騎襲擊涼州的吐蕃諸部,為六谷部首領廝鐸督大敗而歸。[38]大中祥符九年(1015年),派蘇守信帶兵7千、馬5千,把守涼州;次年(1016年),蘇守信死,其子羅麻領涼州,不能服眾,甘州回鶻襲擊,涼州遂陷。事後,羅麻企圖奪取涼州,向李德明求援,又遭回鶻與六谷部大敗,將党項勢力逐出了河西,李德明與回鶻休兵十餘年。[39]天聖六年(1028年),遺其子李元昊襲擊回鶻,一舉攻陷甘州,置兵戍其地而還,明道元年(1032年)九月,又派李元昊從回鶻手中收回涼州。十月,李德明卒,其子李元昊繼位,景佑三年(1036年),李元昊再舉兵攻回鶻,一連攻克瓜、沙、肅3州,遂於景佑五年(1038年)建立西夏政權,都興慶府(今寧夏)。至此,經西夏李氏三代人33年的討伐,最終從回鶻及吐蕃諸部手中奪取了河西5州之地。[40]但由於西夏政治中心的興慶府,與西北邊緣相隔遙遠,瓜、沙2州地區的實際統治者仍是沙州回鶻王國,直至1070年前後才併入西夏。[41]

Thumb
宋神宗(1067—1085在位)

宋朝立國之初,西北地區仍沿五代岐國疆界,西部只及秦、渭、成、武(階)4州,此時隴右大部分地方仍由互不相統一的吐蕃各部佔據。至熙寧年間,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宋朝先後收復了宕、疊、洮、岷、河、臨(熙)6州,史稱熙河開邊,由王韶主持;熙寧五年(1072年)七月,宋朝軍隊進攻蒙羅角、抹耳水巴部族,襲擊武勝(今甘肅臨洮),守將瞎藥等棄城夜遁,首領曲撒四王阿珂出降,宋朝遂在武勝設鎮洮軍,十月改為熙州[42]熙寧六年(1073年)二月,攻吐蕃首領木征所統治的河州,木征遁走,不久集結諸部復入河州,八月,王韶分兵兩道,一部圍河州,一道擊木征,連戰皆勝,木征敗走,守將以城降,宋朝再次收復河州;九月,王韶進軍至馬練川,降木征弟瞎吳叱,又率軍攻克宕州;其後,開通洮河路及熙州路,於是岷州守將木令征、疊州守將欽令征、洮州守將廝郭敦皆以城投降王韶。[43]至此,宋朝盡得產良馬之地。[44]

宋朝平定了隴右東南的吐蕃殘部後,開始向其核心地區河湟(今青海湖邊)進軍。嘉祐八年(1063年)二月,西使城(今甘肅榆中)吐蕃首領禹藏花麻,因與宋朝不和,把西使城及蘭州獻給西夏。元豐四年(1081年)六月,西夏內亂,宋朝納種諤的議題乘機大舉攻西夏,同時,又請唃廝囉首領董氈共同出兵,隨後調集32萬大軍,詔李憲王中正高遵裕劉昌祚、種諤5路出師;八月,李憲所統領7軍和吐蕃兵3萬進軍至西使新城,敗走西夏2萬騎,斬2千級,奪馬5百匹,九月,攻克西夏蘭州;其餘4路撤退時損失約16萬人,僅凍溺死者約14萬人。[45]元豐六年(1083年)十月,董氈卒,養子于闐阿里骨繼位,因非唃氏家族,一直遭到部族的不滿。[46]元佑二年(1087年),阿里骨與西夏合攻宋朝,相約以熙、河、岷3州歸吐蕃,蘭州及西使城(定西城)歸西夏。四月,阿里骨攻破洮州,遂與西夏會軍,同圍南川寨,大肆焚掠。又在西使城擊敗宋朝軍隊,殺都監吳猛。八月,以10萬軍隊圍攻河州,令鬼章引2萬眾駐常家山。不久,因鬼章被俘而退兵。[47]紹聖三年(1096年),阿里骨卒,子瞎征繼位,隨后角廝羅政權發生內訌,勢力日衰。元符二年(1099年)七月,宋朝乘河湟混亂之際,派王贍由河州北上渡黃河攻邈川城(今青海樂都),八月,入宗哥城(今青海平安);瞎征等趨宗哥城投降,族人遂立隴拶為青唐主,九月,進軍至青唐城(今青海西寧),隴拶同、西夏、回鶻三公主及諸族首領出降,鄯、湟、廓3州之地入宋,改邈川為湟州,青唐為鄯州。不久,吐蕃部反叛,宋朝被逼放棄河湟,於崇寧三年(1104年)再次收復失地,置隴右都護府。[48]其後,金人南下,滅唃廝囉政權,結束了自會昌年間以來,吐蕃、回鶻、歸義軍、回鶻及吐蕃殘部於隴右各州所建立的割據勢力,再度歸中央政權統治。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