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比較像字典的條目,建議刪除此頁,重定向邏輯學一條。

移動完畢
More information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
基礎條目 邏輯屬於維基百科哲學和宗教主題的基礎條目第二級。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評級標準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數學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數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數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哲學專題 (獲評丙級極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極高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極高重要度
Note icon
根據標記,本條目頁需要您的關注。
Close
移動自Talk:逻辑

對這篇詞條的學術性的一些疑問

本人不敢貿然改動詞條,只是對這個詞條是否具有我所覺得的專業水提一點疑問。

我認為這篇詞條可能反映的不是現代學界對邏輯的看法。按照邏輯學家王路的論證,現代我們已經明確的認識到邏輯並不是泛泛地研究推理,而是着眼於那種只要前提為真,結論就不可能為假的那種推理,也就是亞里士多德曾提出過的「必然地得出」。這是在邏輯長期發展中,我們逐漸剔除了不屬於邏輯的哲學內容,並且用高度可操作性的符號,像數學那樣建立起高度普適性的體系,才認識到並凸顯了邏輯的本真。現在任何一門邏輯體系想要建立起來,必須先要完成有可靠性、一致性、完全性等元定理層面的證明,凡沒有這樣的證明該邏輯體系就得不到承認之事實;以及現代邏輯教科書只包括命題演算、謂詞演算、帶模態的命題及謂詞演算、元定理證明這樣的內容,便是邏輯就是「必然地得出」的明證。所以,J S Mill所系統闡述過的那種「歸納邏輯」(現代的歸納邏輯是用現代意義上的邏輯來研究歸納,而不是Mill那種討論怎樣歸納才歸納得好),還有黑格爾首先闡釋,並被後人命名為「辯證邏輯」的體系,並不是邏輯的組成部分,因為他們不具備必然地得出的屬性,當然不被現代邏輯教科書收錄。「非形式邏輯」在邏輯學界得到何等承認度,也都值得懷疑,辯謬也只是邏輯之應用,與邏輯本身有別。這個詞條關鍵就沒有體現出現代的邏輯觀,它提到了傳統的看法——亞里士多德的,康德的;但沒有現代的,突破了傳統的看法,比如哥德爾的。此外詞條把不是邏輯的東西包括進來了,邏輯與現代分析哲學之產生與發展的本質關係沒有提到,都是缺陷。此外還有一些錯誤,比如它說「絕不存在一個同時滿足三個性質(相容性、可靠性、完備性)的系統」就是錯誤的:一階邏輯就滿足全部三個條件。Bay Melody 2010年5月2日 (日) 19:24

這是一篇胡思亂想,可以不用理會

任何的邏輯都必需有二個特徵:

1.一元性 2.實物性

一元性保證了一個邏輯問題的本質存在,而不會淪為空談。 如:A是一個蘋果,則A必然是蘋果,因此蘋果就是蘋果。不會是檸檬。 如果A不是蘋果,則A必然是其它任何水果。

實物性保證了一個邏輯問題的推理能力,而不會淪為謬論。 如:A是一個蘋果,B也是一個蘋果,因此A和B兩個蘋果皆為蘋果。 如果A不是蘋果,B郤是一個蘋果,因此A和B兩個蘋果皆為蘋果。<---不可能。

有了這兩個基本上生活中可以得知的自然概念,邏輯才會產生功能。 不然所有的問題帶進邏輯中都會產生無法推理跟證明的本質的困境。

接下來要說的是:對立邏輯跟二元邏輯

對立邏輯有一個重要的特徵: 命題法: 中國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一個國家,因此中國跟台灣皆為國家。這個命題成立,因為 用一元性可以得知,如果中國是國家,則中國必然是國家。不可能是其它任何東西。 用實物性可以得知,如果中國不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一個國家,則中國跟台灣皆為國家。<---不可能。

所以我們可以透過邏輯建立一個新的命題。 如果中國不是一個國家,則中國必然不是一個國家。 如果中國不是一個國家,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則中國跟台灣皆不為國家。<---可能。

最後,再建立一個新的命題。 如果中國是一個國家,台灣是一個國家,所以中國統一台灣,台灣統一中國。這個命題成立,因為。 一元性跟實物性皆存在。

這是一個對立邏輯,因為不是台灣統一中國,就是中國統一台灣。因為 如果中國是一個國家,中國卻實可以統一台灣這個國家。 如果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卻實可以統一中國這個國家。

什麼是二元邏輯?

從上面的命題可以得知,任何的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問題經過邏輯的思考後,其命題都要符合一元性跟實物性。 怎麼樣才能將命題實現成二元邏輯的形式?

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可以統一中國這個國家。也就是說台灣統一中國這國家。這個命題是成立<--可能。 然而,台灣是一個國家,台灣可以獨立中國這個國家。意思是說台灣獨立之後,台灣還是一個國家的一元性存在,而且台灣是一個國家的實物性依然存在。

所以,台灣不是統一中國這個國家,就是台灣獨立中國這個國家。命題成立(你也可以講台灣離開中國或台灣獨立中國,或是台灣統一中國或是台灣孤立中國) 反之,中國不是統一台灣這個國家,就是中國獨立台灣這個國家。命題成立(你也可以講中國離開台灣或中國獨立台灣,或是中國統一台灣或是中國孤立台灣)

問題的關鍵在於,一個邏輯的思考中你使用了什麼邏輯的運算思維。你用統一這個詞,他必然就有一個二元的相對詞就是獨立。如果不論真正現實中的情況,這些邏輯命題都可以成立。

這就是一個最好的例題,說明了。二元邏輯的命題。

一般來說,你可以稱對立邏輯為相對邏輯。相對論就是一個相對邏輯。愛因斯坦試着用兩個相對但是相同的實物;光來解譯能量傳送其中的變化現像。 而你也可以稱二元邏輯是一個絕對邏輯。牛頓力學就是一個絕對邏輯。牛頓試着用一個絕對但也是相同的實物;以太來解譯能量傳送其中的變化現像。

從以上的論點得知,AND ,OR ,XOR ,NOR ,NOT 這些數學上的邏輯在生活中使用的可靠性。以及推論的有效性。

唯物辯證法可能是一個對立邏輯。但是唯物辦證建立在一個唯物的實物上來論證問題。可能是會產生問題的。因為唯物辯證中,強調唯物的性質。他本身可能是一個有矛盾的邏輯。統一對立律就徹底展現了同樣的問題會有兩種不同的性質。質量互變律說明了任何的問題如果要達成實物性那必然就有得有失。唯物的條件不一定永恆存在,也不一定永恆不變。如果實物性是有得有失不是絕對存在的。那如何進行否定之否定這個推論呢?如果一開始就不存在,也就是一元性不存在。那跟本就不會有問題,何必用邏輯來推論?

實務上來說,唯物辯證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人可以合理使用邏輯針對問題進行反向思考。可是並沒有提供一個有效的解答。 解答的來源反而是在質量互變律過程中,一個有效的創造跟一個非實物事件的發生。創造可以解決問題,也可能解決舊問題而產生新問題,而一個非實物事件的發生也可以改變統一對立律中不平衡的狀態。讓所有的事物達到平衡,或產生一個新的不平衡。那這樣,唯物辯證還有意義嗎?因為最後原本的問題非但沒有進入否定之否定的情況中,而是被忘記或消失。這等於是沒有解決問題,也等於讓問題自我消滅。    MACINTOSH 2011,3,6

因明邏輯要留有姓名?

1 歷史久遠 2 民國章太炎等做過比較研究,如今「因明學」詞條里也有因明邏輯云云 3 谷歌嚴格搜索「因明邏輯」得到三萬結果,已經達到「形式邏輯」的3%,不乏CNKI收錄的文章裏直言此語 Mahengrui1留言2020年7月28日 (二) 15:09 (UTC)[回覆]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