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乳糖抑制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乳糖抑制子(英語:Lac repressor)是一種DNA結合蛋白,可抑制編碼細菌的乳糖代謝中所涉及的蛋白質的基因的表達。當乳糖不存在於細胞中時,這些基因會被抑制,從而確保細菌僅在存在乳糖的情況下才將能量投入到攝取和利用乳糖所必需的機制中。當乳糖在細菌體內轉化為異乳糖後,異乳糖會與乳糖抑制子結合,導致乳糖抑制子產生別構調節,從而抑制了其與DNA的結合能力,進而增加乳糖代謝通路相關蛋白的基因表達。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1年5月26日) |

功能
乳糖抑制子 (LacI) 通過其DNA 結合域中的螺旋-轉角-螺旋的結構基序起作用。該結構基序的鹼基特異性地結合到乳糖操縱子的大溝,鹼基接觸也由對稱相關的殘基構成。α螺旋,「鉸鏈」螺旋,深深地結合在小溝中。 [1]這種已與DNA結合的抑制子可以通過封閉 RNA 聚合酶結合位點或促進 DNA 成環來減少乳糖蛋白的轉錄。 [2]當存在乳糖時,異乳糖與乳糖抑制子結合,導致其發生變構。在其變構下, lac阻遏蛋白無法與其同源操縱子緊密結合。因此,儘管基因表達的程度取決於細胞中乳糖抑制子的數量和其與 DNA 的結合親和力,但在沒有誘導劑的情況下,該基因大多是關閉的,而在有誘導劑的情況下大多是開啟的。 [3]異丙基 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 是一種常用的異乳糖模擬物,可用於誘導受lac阻遏物調節的基因的轉錄。
結構

從結構上來看,乳糖抑制蛋白是一個同源四聚體。更精確地說,四聚體包含兩個DNA結合亞單位,各由兩個單體組成(二聚體的二聚體)。每個單體由四個不同的區域組成:[4][5][6]
- 一個N-端DNA結合域(其中兩個Lac 蛋白結合一個操作位點)
- 一個調控結構域(有時也稱為核心結構域,可結合異位效應分子 allolactose)
- 一個連接DNA結合結構域與核心結構域的連結體(有時稱為鉸鏈螺旋,對於異位效應溝通非常重要[6])。
- 一個C-端四聚化區域(將四個單體結合為一個alpha螺旋束)
Remove ads
DNA結合的搜尋動力學
發現
1966年,沃特·吉爾伯特 (Walter Gilbert) 和Benno Müller-Hill首次分離出乳糖抑制子。[7] 他們發現,在體外 (in vitro),蛋白質會與含有乳糖操作子的DNA結合,當加入IPTG (異戊二糖的結構類似物)時,蛋白質會釋放DNA。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