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二十諸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二十諸天或二十天是佛教二十位護法總稱。其大多來源於婆羅門教天神,後來被佛教吸收成為護法。二十諸天在漢傳佛教中的有些廟宇,又吸收了三位道教神祇,以及天龍八部的緊那羅王而成為「二十四天」。
概論
天,音譯提婆,爲印度宗教認為的共通概念,居住在天界的鬼神稱爲天人,或也音譯爲提婆[1]。佛教通常認為天界有二十八重天,居住在二十八重天中護持佛教的鬼神,亦或者居住在他界的鬼神,從婆羅門教的八方天[2]敷衍而來,又添作十二,後增作十六天,再增加四位,凡二十,稱爲二十諸天;在漢傳佛教又增加四位,稱二十四諸天。
沿革
婆羅門教有八方天護法,以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各有一護法神,佛教密宗吸收為護法,並增加爲十二天。又添加四位護法稱爲十六天。
有兩種說法。
- 《八字文殊儀軌》所稱之「十六大天外護」,分別是:
- 佛教密宗中稱爲十六天者,分別為:
參見
註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