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護法神

佛教或道教中護持宗教者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護法神
Remove ads

護法藏語ཆོས་སྐྱོང༌威利轉寫chos skyong梵語धर्मपाल羅馬化:Dharmapāla直譯「正法守護者」)又稱作達磨波羅護法神護法鬼神諸天鬼神護法龍天諸天善神諸天善神諸大眷屬,是佛教的守護神靈,護法分為兩種,世護(lokapala)和智護(jnanapala),只有智護才是證悟者[1]。其中手持金剛杵的鬼神、明王等又稱作執金剛神道教引入護法神概念,指護佑宗教及其場所、信徒的神明鬼神

快速預覽

概論

佛教所指之護法是「常律、規律、律法維護者」,所以可以是任何界、任何天之中的生靈(或眾生),而不僅限於鬼神菩薩[2];而道教的護法是指守護着宗教及其經文典籍的流佈和長存,守護着道觀道士免受妖魔鬼怪侵擾,守護着信徒的平安以及供給他們衣食,令他們可以修行順利的神、仙人、鬼神。[3]

佛教中「具有強大法能者或界天的持有、管理者之護法」的來源多種多樣,其中較常見的是吸收其他信仰體系、宗教與民間信仰的神靈進入自己的宗教,如佛教常以婆羅門教梵天大自在天那羅延天帝釋天四大天王等神為護法,道教則時常吸收各地的民間神祇進入護法體系,如王靈官馬靈官溫元帥康元帥等。佛教認為鬼神(甚至也包含了道教的一些神明,紫微星君泰山府君屬於二十四天)是可以通過教化、皈依佛法成為護法,如鬼子母藏傳佛教中諸多神祇等,祂們大多一開始反抗佛教,後來皈依佛祖,誓願護持佛法;因為同樣的原因,有時一些歷史上的武將也能吸收進入護法體系,如傳說智者大師關羽招為伽藍菩薩(守護伽藍寺院的護法菩薩)。道教的護法通常也是武將,不過道教的理論認為在人間有名的賢臣忠將,死後得以升天為神,具有神力,故可吸收入神祇體系,如以秦叔寶尉遲恭為鎮護廟門的門神。日本神道教中的牛頭天王八幡神三寶荒神也被列入佛教護法。而東南亞上座部佛教的傳統則是以歷史上有功於護持發揚佛教的國王護法

在佛教,還有一種特殊的護法:明王。明王是諸菩薩用以降的忿怒化身,以鎮護佛門為己任,並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以不動明王最負盛名,密宗傳說不動明王曾經折服大自在天。有時一些鬼神護法也被視為佛菩薩的化身,如《藥師經》中最後出現的十二神將本是夜叉鬼,被認為是佛菩薩化身,故也稱十二神明王[4]

Remove ads

諸天鬼神

八方天和十二天

婆羅門教(印度教前身)中有八方天之謂,即居東、南、西、北、東南、西南、西北、東北八方護法。佛教密教吸收爲護法部眾,也稱爲「八方天」[5][6]

更多資訊 漢譯名, 梵文名 ...

後佛教密宗在八方天又添加爲十二天,分別是[7]

更多資訊 漢譯名, 梵文名 ...

十六天

有兩種說法。

  • 《八字文殊儀軌》所稱之「十六大天外護」,分別是[8]
  1. 東方:帝釋天、帝釋后
  2. 南方:焰摩天、焰摩后
  3. 西方:水天、水天后
  4. 北方:毘沙門天、毘沙門后
  5. 東南:火天、火天后
  6. 西南:羅剎天、羅剎后
  7. 西北:風天、風天后
  8. 東北:伊舍那天、伊舍那后
  • 佛教密宗中稱爲十六天者,分別為[9]
  1. 大梵天
  2. 帝釋天
  3. 多聞天王四天王之一)
  4. 持國天王四天王之一)
  5. 增長天王四天王之一)
  6. 廣目天王四天王之一)
  7. 密跡金剛
  8. 摩酰首羅天
  9. 散脂大將
  10. 大辯才天
  11. 大功德天
  12. 韋馱天(室健陀天)
  13. 堅牢地神
  14. 菩提樹神
  15. 鬼子母神
  16. 摩利支天

二十天和二十四天

二十天又叫二十諸天,由十六天添加而來,分別是[9]

  1. 大梵天
  2. 帝釋天
  3. 多聞天王四天王之一)
  4. 持國天王四天王之一)
  5. 增長天王四天王之一)
  6. 廣目天王四天王之一)
  7. 密跡金剛
  8. 摩酰首羅天
  9. 散脂大將
  10. 大辯才天
  11. 大功德天
  12. 韋馱天(室健陀天)
  13. 堅牢地神
  14. 菩提樹神
  15. 鬼子母神
  16. 摩利支天
  17. 日宮天子
  18. 月宮天子
  19. 娑竭羅龍王
  20. 閻摩羅王

在漢傳佛教中,於二十天外又添加了四位神祇(包括道教神祇),稱爲二十四天:

  1. 大梵天
  2. 帝釋天
  3. 多聞天王四天王之一)
  4. 持國天王四天王之一)
  5. 增長天王四天王之一)
  6. 廣目天王四天王之一)
  7. 密跡金剛
  8. 摩酰首羅天
  9. 散脂大將
  10. 大辯才天
  11. 大功德天
  12. 韋馱天(室健陀天)
  13. 堅牢地神
  14. 菩提樹神
  15. 鬼子母神
  16. 摩利支天
  17. 日宮天子
  18. 月宮天子
  19. 娑竭羅龍王
  20. 閻摩羅王
  21. 緊那羅王
  22. 紫微大帝
  23. 東嶽大帝
  24. 雷神

二十八部眾

佛教密宗中另有二十八部眾,爲觀音菩薩之部屬,也是由方位神的概念衍化而來。

參考文獻

參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