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光復會
反清革命组织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光復會又稱復古會,是清朝末年的反清革命組織,主要由江浙人組成,主要活動於江浙一帶和南洋等地。宗旨為「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1904年11月於上海成立。辛亥革命後因孫中山、陳其美等人與陶成章、許雪秋等領導人發生衝突,1912年組織解散。
Remove ads
歷史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冬由蔣尊簋、陶成章、魏蘭、龔寶銓、王嘉偉等人在東京醞釀協商。
1904年10月,由軍國民教育會成員陶成章、蔡元培、龔寶銓、魏蘭等發起,在軍國民教育會的基礎上改組擴大而建立。會址設於上海,推蔡元培為會長,陶成章任副會長。時在獄中的章太炎也參與了該會的籌建工作。陶成章為該會的中心人物。他聯絡江、浙一帶的會黨作為革命的主要力量,大力發展組織。徐錫麟、秋瑾也相繼入會,並成為該會的領導人。
次年,徐錫麟等在紹興創辦大通學堂,學生560餘人皆為該會會員。該會之會員以金牌為徽章,中鏤一「復」字篆文(旁刻真楷)。其口號為:「黃河源溯浙江潮,衛我中華漢族豪。莫使滿胡留片甲,軒轅神胄是天驕。」
該學堂專重兵式體操,以為革命之備,遂成為光復會宣傳革命,培養軍事骨幹,聯絡會黨的機關。該會誓詞「光復漢族,還我山河,以身許國,功成身退」為宗旨。首領則鏤一「黃」字,協領鏤一「河」字,分領鏤一「源」字,如是次第,共分為十七部門。[1]
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光復會多數成員加入同盟會,部分會員仍獨立活動。1907年徐錫麟因發動安慶起義失敗而犧牲,秋瑾也在紹興遇害,光復會活動一度停頓。同年3月,陶成章在日本因同盟會內經費問題,與孫中山發生分歧。1908年陶成章到南洋募款又受到當地同盟會員阻止,遂重新以光復會名義進行活動。1910年2月,章太炎、陶成章與同盟會正式分裂,在東京成立光復會總部。章為會長,陶為副會長。魏蘭、李燮和等在南洋組織光復會南洋總部,代行東京總部職權。
1911年,該會成員浙江新軍二十一鎮八十一標標統朱瑞組織浙軍,自任總司令;李燮和任吳淞光復軍總司令;許雪秋、陳芸生任廣東民軍司令,響應武昌起義。1912年1月3日,章太炎在上海另組中華民國聯合會。後因陶成章在上海被蔣中正刺殺,該會遂解體。
Remove ads
會員舉錄
光緒三十年(1904),光復會成立之初,上海「復古會」、「對俄同志會」,東京「浙學會」、「軍國民教育會」,其會員均加入光復會。《紹興市志》立傳者32人,簡介事跡者69人。[3]
蔡元培、陶成章、徐錫麟、秋瑾(女)、陳伯平、王金髮、謝震、尹銳志(女)、尹維峻(女)、沈鈞業、陳魏、孫德卿、王子余、周樹人(魯迅)、陶冶公、陳威、許壽裳、裘吉生、陳儀、蔣尊簋、張伯岐、王曉籟、馬逢伯、何燮侯、蔣智由、孫世偉、劉大白、周清、許鐵崖、張載陽、斯烈、竺紹康。
Remove ads
參考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