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羅拔·烈福

美國男演員、導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勞勃·瑞福
Remove ads

小查爾斯·羅拔·烈福(英語:Charles Robert Redford, Jr.,1936年8月18日—2025年9月16日[1]),是美國一名奧斯卡獲獎演員、導演、監製和商人。他是辛丹斯電影節的創辦人。

快速預覽 羅拔·烈福Robert Redford, 導演 ...
快速預覽 「Robert Redford」的各地常用譯名, 中國大陸 ...

2018年8月6日,烈福宣布在他的最後一部電影《老人與槍》完成後退休結束演員生涯[2]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出生於加州聖塔莫尼卡,母親為瑪莎·烈福(Martha Redford,閨姓哈特 Hart),父親為查爾斯·羅拔·烈福(Charles Robert Redford),是一名牛奶商銷售會計師。烈福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威廉,是父親再婚後生的小孩。烈福擁有蘇格蘭以及愛爾蘭的血統。

烈福於1950年畢業於范奈中學(Van Nuys High School),並且藉着棒球獎學金進入科羅拉多大學。不過烈福卻因為過度酗酒而喪失獎學金資格,很有可能肇因於烈福母親的逝世而過度傷心。之後烈福進入布魯克林普瑞特藝術學院學習繪畫,並且在美國戲劇藝術學院開始學習戲劇設計。

演藝生涯

電視

1950年代,烈福就像許多大明星一樣,在紐約市開始以舞台和電視竄起。烈福在許多電視節目演出,包括《The Untouchables》、《Alfred Hitchcock Presents》、《Route 66》、《Dr. Kildare》、《Playhouse 90》等。烈福曾以《The Voice of Charlie Pont》獲得艾美獎最佳男配角獎提名。

舞臺

烈福最初在百老匯只是飾演些小角色,處女作為《Tall Story》,隨後演出《The Highest Tree》、《Sunday in New York》,烈福真正在舞台上獲得成功是《鬥氣夫妻》(Barefoot in the Park)。

電影

珍·芳達和羅拔·烈福在大銀幕版的熱門影片《鬥氣夫妻》(1967年)中再次搭檔,多年後又在波拉克執導的《電騎士》(1979年)中再次聯想主演,38年後,他們又合作演出了Netflix的長片《夜色下的靈魂》。在最初的成功之後,羅拔·烈福開始擔心自己金髮男子的刻板印象,並拒絕演出《靈慾春宵》和《畢業生》。羅拔·烈福在佐治·萊·希爾執導的、威廉·戈德曼編劇的《神鎗手與智多星》(1969年)中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定位,並在其中首次與保羅·紐曼搭檔。這部電影大獲成功,使他成為了一位賣座明星,鞏固了他聰明、可靠、有時還帶着諷刺意味的好人的銀幕形象。

雖然羅拔·烈福沒有憑藉飾演辛丹斯小子獲得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提名,但是他憑藉該角色以及在《飛魂谷》(1969年)和《追兇三千里》(1969年)中的角色獲得了英國電影電視藝術學院獎。後兩部電影以及隨後的《疾速暴走族》(1970年)和《神偷盜寶》(1972年)均未取得商業成功。烈福長期以來一直懷抱着在鏡頭前和鏡頭後都工作的野心。早在1969年,烈福就擔任了《飛魂谷》的執行製作人。政治諷刺片《總統候選人》(1972年)獲得了一定的票房和評論界成功。

從1973年開始,羅拔·烈福經歷了幾乎無與倫比的四年票房成功。西部片《猛虎過山》(1972年)從1973年初到1975年第二次重新上映的票房收入,使其成為1973年票房第二高的電影。由芭芭拉·史翠珊主演的浪漫時代劇《俏郎君》(1973年)是1973年票房第五高的電影。與保羅·紐曼重聚的犯罪驚慄片《老千計狀元才》(1973年)成為1974年票房最高的電影,並根據通貨膨脹率調整後成為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20部電影之一,此外,羅拔·烈福還獲得了其職業生涯中唯一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隔年,他主演了浪漫劇情片《大亨小傳》(1974年),由美雅·花露、山姆·華森和布魯士·甸主演。這部電影是1974年票房排名第八的電影。《神鎗手與智多星》(1969年)因《老千計狀元才》的受歡迎程度而重新上映,成為1974年票房第十的電影。1974年,羅拔·烈福成為自1946年冰·哥羅士比以來第一位在一年內有三部電影進入票房前十的演員。從1974年到1976年,每年電影放映商投票選出烈福為荷里活最佳票房明星。

Remove ads

1980年–1998年

羅拔·烈福執導的首部作品是劇情片《普通人》(1980年),講述了一個中上階層家庭在兒子去世後逐漸瓦解的故事。片中,瑪莉·泰妮·摩亞的精彩演繹、當奴·修打蘭和蒂莫西·赫頓的精彩演出,以及蒂莫西·赫頓的出色表演,後者還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這部電影是十年來評論界和公眾評價較高的電影之一,獲得了四項奧斯卡金像獎,包括羅拔·烈福獲得的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奧斯卡最佳影片獎。評論家羅渣·伊拔稱其為「一部充滿智慧、洞察力和感人至深的電影」。同年晚些時候,他演出​​了監獄電影《不死潛龍》(1980年),飾演一位試圖改革監獄系統的典獄長。

不久之後,他主演了棒球劇情片《天賜奇才》(1984年)。薛尼·波勒的《非洲之旅》(1985年)由羅拔·烈福與梅麗爾·斯特里普聯袂主演,該片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總票房位列1986年票房第五),榮獲金球獎最佳影片獎,並獲得包括最佳影片獎在內的七項奧斯卡獎。史翠普獲得最佳女主角提名,然而羅拔·烈福未獲提名。這部電影成為羅拔·烈福十年來最成功的電影,也是烈福和薛尼·波勒合作的七部電影中最成功的一部電影。羅拔·烈福的下一部電影,與德博拉·溫格合作的《法律之鷹》(1986年),票房成績並不理想。

羅拔·烈福在1990年代和21世紀初一直是影壇的巨星。1992年,他執導了第三部電影—時代劇《川流歲月》,改編自諾曼·麥克林(Norman Maclean)的中篇小說,由克雷格·謝佛畢·彼特湯姆斯·凱里特主演。羅拔·烈福憑藉這部電影獲得了金球獎最佳導演提名。這部電影標誌着羅拔·烈福作為導演重返主流,也讓年輕的皮特聲名鵲起。

1994年,他執導了揭露1950年代末期智力競賽節目醜聞的影片《幕後謊言》。在後一部電影中,羅拔·烈福根據保羅·阿塔納西奧的劇本創作,與攝影師邁克爾·鮑爾豪斯合作,演員陣容包括保羅·史高菲、尊·杜圖路、羅伯·莫洛和拉爾夫·費因斯。 《新聞周刊》的大衛·安森寫道:「羅拔·烈福在過去十年裏或許成為了一位更加自滿的電影明星,但他也成為了一位更加大膽、更加成熟的電影製作人。《幕後謊言》是他自《普通人》以來最好的電影。」

Remove ads

榮譽

1995年,烈福獲得巴德學院所頒發的文學博士學位。2005年12月,烈福因對美國文化的貢獻而獲得甘迺迪中心榮譽獎,能夠獲得這個獎項,主要是依據受獎人對於舞蹈、音樂、戲劇、電影、電視等項目。

2014年獲得美國林肯中心電影協會頒發的「卓別靈大獎」,以表彰他在電影上的貢獻[3]

私人生活

1958年9月12日,烈福和蘿拉·范瓦根倫 (Lola van Wagenen)結婚。1985年兩人離婚。婚姻期間,兩人育有四個子女-史葛 (1959年出生,卒於同年,死於嬰兒猝死症候群)、蕭娜·烈福(1960年)、大衛·占士·烈福(1962年出生,2020年死於膽管癌)、艾米·烈福(1970年)。烈福離婚後還曾與演員桑妮雅·布拉加、服裝設計師凱西·歐瑞爾拍拖。1996年後,烈福的伴侶為德國畫家席比爾·薩格斯。烈福擁有四個孫女。

烈福的女兒艾咪準備執導第一部戲劇片《The Guitar》,而烈福的另一個女兒夏娜則是與《快餐帝國》創辦者艾瑞克史區洛瑟於1985年10月5日結婚,兩人居住於猶他州普若佛,育有二子。

烈福定居於猶他州日舞

2025年9月16日早上,於猶他州普羅沃的寓所睡夢中離世,享壽89歲[4][5][6][7]

作品

演員

更多資訊 年度, 電影 ...
Remove ads

導演與講述者

更多資訊 年度, 電影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