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品田山

是位於台中與新竹交界的海拔3,524米 (11,562呎)一座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品田山map
Remove ads

品田山泰雅語B'bu' Pucing Bsilung; B'bu' Taragayun; rgyax Traka; Yebulan[註 1])為臺灣雪山山脈主脊上的著名高山,標高3,524公尺,國土測繪中心最新圖資3,528公尺,[1]台灣百岳排名24,「十峻」之一,武陵四秀之首,位於臺中市和平區平等里與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之間,雪霸國家公園東部。品田山位在雪山山脈北側主脊北東稜上,東側連接池有山桃山詩崙山喀拉業山等武陵四秀的其他高山,西側連接布秀蘭山接上大霸尖山雪山聖稜線。而台灣三大河川淡水河亦發源於此山,是北側淡水河與南側大甲溪之分水嶺。山頭巨大的岩脈縐褶露頭是品田山最大的特色,在天候良好的情況下,品田山稜線上即可清楚北望桃園都會區與大屯山一帶、東瞰蘭陽平原龜山島,在山頂上可南眺玉山甚至關山(位於高雄市),視野開廣遼闊。

快速預覽 品田山, 最高點 ...
Remove ads

名稱

品田山是位在往北遷徙的泰雅族先祖行進路線上的重要山峰,由原居地北港溪上游(Llyung BnaqiyPinsbkan越過分水嶺合歡山稜線進入大甲溪流域(Llyung Tmali),上溯抵達思源埡口Quri Sqabu),在此再分支。由Kmomaw率領的一支往東北遷徙,散布到蘭陽溪流域(Llyung Mnibu)稱為溪頭群。另由武塔(Kbuta)率領的一支登上羅葉尾山稜線,經過桃山、品田山,抵達大霸尖山(Papak Waqa),由此分支再往大漢溪、大安溪流域遷徙,分布至台北、桃園、新竹、苗栗等地。[2]傳說泰雅先祖在新達池(bsilung smta)擊退原居於北面塔克金溪流域的賽夏族,使此區成為泰雅族傳統獵場。[3]:186 品田山在溪頭群匹亞南部落(今漢名南山村)的四個傳統共同獵場之一Sinta範圍內,族人稱為「b'bu' Pucing Bsilung」,[註 2][5]:49-53,112-114音譯為波秦西崙山,意為「最後的水池」;志佳陽群稱為「b'bu' Taragayun」、「rgyax Traka」;[7]:39品田山也為新竹方面的馬里光(Mrqwang)、基那吉(Mknazi)流域群泰雅族傳統領域南側的邊界,日治早期記錄品田山也稱「Yebulan」,[4]:122頁註釋[8]:78可能為新竹方面泰雅對品田山的稱呼[9]:410。品田山與池有山間的水池草原,有「Yebulan Smta」之稱;最大的水池稱為「bsilung Smta」,意為獵人追捕獵物的池塘,暗指此地常有鹿出沒,今則音譯為新達池;品田山前的品田池,稱為「bsilung Yebulan」。[註 1][2]:152[5]:185

日治時以日文漢字品田しなだ shinada)」日語讀音與泰雅語Smta相近轉譯,日語意為眾多山中水池(日本本州東北「」為山中濕地,日語「」為眾多)。[3]:186-195[12]:上冊53-56

Remove ads

路線

日治時攀登品田山,首先是由竹東方面霞喀羅群領域進入,經檜山、境界山、伊澤山西北稜登上大霸尖山,再向南縱走聖稜線,由三叉點布秀蘭山往東原路來回。[13]另外也可從宜蘭方面匹亞南社(今漢名南山村)上登,往西登上佐得寒山、塔雅府山稜線,接上雪山山脈主稜,接着往西縱走主稜詩崙山、桃山、池有山前往。鹿野忠雄自1926年起曾多次前往雪山山區調查冰河地形,1933年9月的調查,即是循此路線經過登頂品田山。[14]:613也可抵達匹亞南鞍部(今漢名思源埡口)後,往西北登上羅葉尾山稜線,再往北接上雪山山脈主稜,循原泰雅族遷徙路線前往。[15]另也有往西翻過羅葉尾山稜線,下到七家灣溪溪底,再從池有山南稜往北登上主稜前往。1936年,神戶商業大學登山部前來台灣冰雪攀,4月冰雪攀聖稜線,即是由此路線登上品田山,再往大霸與雪山縱走,此隊在新達與品田山之間積雪的草坡上滑雪,引起從未見過滑雪的匹亞南泰雅嚮導高度興趣,於是在品田山往布秀蘭山的中途雪坡上教導匹亞南泰雅嚮導滑雪。[9]:187-209[16]:180

在中橫公路、宜蘭支線開通、武陵農場開闢後,現今一般登山客登臨品田山,主要係經由雪霸國家公園步道系統中的四秀線聖稜線。四秀線可自武陵山莊登山口起登桃山池有山,並順訪喀拉業山及品田山;聖稜線亦自武陵登山口啟程,經由桃山、池有山、品田山而轉往布秀蘭山,自此可往大霸尖山雪山主峰,進入一般聖稜線行程。

Remove ads

景觀

Thumb
品田山南面的大皺摺地形。主峰在皺折凹陷處左側,前峰在右側。

品田山是東西狹長,南北極狹窄,且臨深谷。南面為「品田皺摺」,北側斷崖下,是塔克金溪的發源地,也是淡水河水系的最高源流。品田皺褶在西面參差錯斷,形成「品田斷崖」,為聖稜線上最具難度的關卡之一。日治時聖稜線縱走,由大霸尖山向南縱走至三叉點布秀蘭山,左右斷崖聳立、岩層絕壁有如地獄,左邊為品田山,稱為「赤鬼」,右邊為穆特勒布山,稱為「青鬼」。[8]:78品田山東面地層緩斜,為與池有山相接的鞍部,有數座高山池遍佈在玉山箭竹草原之中;往西沿東稜上攀會經過數座冷杉箭竹混生林,密林中亦有高山水池,隨即來到品田前峰(海拔3,442公尺),此處褶皺作用太過劇烈、南北兩側七家灣溪、塔克金溪向源侵蝕過強,只剩下偏南處僅存一線削瘦岩脊相連,他處則形成垂直的斷崖。此斷崖即是品田山大皺摺的凹陷處,是登臨品田山前難度較高的障礙。據鹿野忠雄調查,認為在品田山東面緩傾面,即品田前峰前後有南北並列4個冰河圈谷遺跡,標號為25、26、27、28,也是雪山山區調查中海拔最低的圈谷。[14]:614[10]:691-698[3]:186-195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