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
組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英語: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簡稱:NOC),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大陸)簡稱為國家奧委會(在實際使用時稱國家和地區奧委會),中華民國(台灣)簡稱為國家奧會,是按照《奧林匹克憲章》的規定建立、並得到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OC)承認負責在一個國家或地區開展奧林匹克運動的組織。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是奧林匹克運動的基本功能單位。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和國際單項運動總會(IFs)組織的各種奧林匹克活動,最終都要由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來承擔、執行和完成組織;當地的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同時統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參與者。
列表
在2024年,共有206個NOC代表着不同的國家和地區,NOC的成員包括193個聯合國成員國、1個聯合國觀察員、2個非聯合國會員國、1個紐西蘭聯繫國、4個美國海外屬地、3個英國海外領土、1個中國特別行政區、1個荷蘭王國自治國。
本節列出當前的: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代碼 ...
關閉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編碼 ...
關閉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代碼 ...
關閉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代碼 ...
關閉
1: 2023年,國際奧會宣布暫停俄羅斯奧會的會員資格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代碼 ...
| 國家或地區 | 代碼 | 成立/國際奧委會認可 |
|---|---|---|
| ASA | 1987 | |
| AUS | 1895 | |
| COK | 1986 | |
| FSM | 1995/1997 | |
| FIJ | 1949/1955 | |
| GUM | 1976/1986 | |
| KIR | 2002/2003 | |
| MHL | 2001/2006 | |
| NRU | 1991/1994 | |
| NZL | 1911/1919 | |
| PLW | 1997/1999 | |
| PNG | 1973/1974 | |
| SAM | 1983 | |
| SOL | 1983 | |
| TGA | 1963/1984 | |
| TUV | 2004/2007 | |
| VAN | 1987 |
關閉
1: 國家奧委會是ONOC 的準會員,但不是ANOC的會員
Remove ads
更多資訊 認可時間,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 ...
| 認可時間 |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 |
|---|---|
| 1894 | |
| 1895 | |
| 1900 | |
| 1905 | |
| 1906 | |
| 1907 | |
| 1909 | |
| 1910 | |
| 1911 | |
| 1912 | |
| 1913 | |
| 1914 | |
| 1915 | |
| 1919 | |
| 1922 | |
| 1923 | |
| 1924 | |
| 1927 | |
| 1929 | |
| 1934 | |
| 1935 | |
| 1936 | |
| 1937 | |
| 1947 | |
| 1948 | |
| 1950 | |
| 1951 | |
| 1952 | |
| 1953 | |
| 1954 | |
| 1955 | |
| 1956 | |
| 1957 | |
| 1959 | |
| 1960 | |
| 1962 | |
| 1963 | |
| 1964 | |
| 1965 | |
| 1966 | |
| 1967 | |
| 1968 | |
| 1970 | |
| 1972 | |
| 1974 | |
| 1975 | |
| 1976 | |
| 1978 | |
| 1979 | |
| 1980 | |
| 1981 | |
| 1982 | |
| 1983 | |
| 1984 | |
| 1985 | |
| 1986 | |
| 1987 | |
| 1991 | |
| 1993 | |
| 1994 | |
| 1995 | |
| 1997 | |
| 1999 | |
| 2003 | |
| 2006 | |
| 2007 | |
| 2014 | |
| 2015 |
關閉
Remove ads
- 拉脫維亞奧會於1923年獲得IOC承認,拉脫維亞、立陶宛奧會於1924年獲IOC承認。由於蘇聯佔領波羅的海國家,這些國家的NOC被解散了。當這些國家由蘇聯獨立後,這些國家的NOC在1991年重新獲得認可。
分支
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協會(ANOC)所有成員,分布在五個大洲協會:
非聯合國會員國、政治實體、特別行政區及屬地級奧委會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加入時間 ...
| 國家或地區 | 加入時間 | 與會名稱(參加奧運或國際賽事時的名稱) | 國家或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 | 代表團 | 是否聯合國會員 | 代表旗幟 | 國家或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徽 |
|---|---|---|---|---|---|---|---|
| 1960年,1979年改名中華台北 | 否,非聯合國會員國 | ||||||
| 1995年 | 是,聯合國觀察員國 | ||||||
| 1987年 | 否, |
||||||
| 1986年 | 否, |
||||||
| 1948年 | 否, |
||||||
| 1967年 | 否, |
||||||
| 1936年 | 否, |
||||||
| 1982年 | 否, |
||||||
| 1976年 | 否, |
||||||
| 1986年 | 否, |
||||||
| 1951年,以 |
否, |
||||||
| 1986年 | 否,非聯合國會員國, |
||||||
| 2014年 | 否,非聯合國會員國 |
關閉
Remove ads
未獲國際奧委會承認奧委會
- 中國澳門體育暨奧林匹克委員會(
中國澳門)僅被地區性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是亞洲奧林匹克委員會總會、葡語系奧林匹克委員會總會、東亞運動會總會、國家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等的會員)。 - 法羅群島被國家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僅可以參加殘奧會。並未得到歐洲奧林匹克委員會認可。[47]
其他現有國家/地區未被承認的奧委會:
加泰羅尼亞、[48]
直布羅陀、[49]
法屬波利尼西亞、[50]
紐埃、[51]
索馬里蘭、[52]
新喀里多尼亞、[53]
伊拉克庫爾德斯坦、[54][55]
北塞浦路斯、[56]
阿布哈茲、[57]美洲原住民、[58][59]
北馬利安納群島、
安圭拉、
蒙特塞拉特和
特克斯與凱科斯群島。[60]
南奧塞梯打算成立國家奧委會,[61]
阿爾察赫的代表參加亞美尼亞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62]
更多資訊 國家或地區, 所屬主權國家 (政治實體名稱) ...
| 國家或地區 | 所屬主權國家 (政治實體名稱) |
與會名稱(參加奧運或國際賽事時的名稱) | 國家或地區奧林匹克委員會 | 參與賽事代表團 | 是否聯合國會員 | 代表旗幟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否 | ||||||
| 是(聯合國觀察員國) |
關閉
Remove ads
職權及規律
國家奧委會擔負着依據《奧林匹克憲章》在各自國家或地區發展和維護奧林匹克運動的重大任務,其職責是:
- 在全國體育活動範圍內,宣傳奧林匹克主義的基本原則,尤其是在學校和大學的體育教學計劃中促進傳播奧林匹克主義。
- 負責建立致力於奧林匹克教育的機構,特別要關心國家奧林匹克學院和奧林匹克博物館的建立和活動以及與奧林匹克運動有關的文化活動;
- 確保《奧林匹克憲章》在本國得到遵守;
- 鼓勵運動技術水平與群眾體育的發展;
- 組織訓練班培訓體育管理人員,確保這些訓練班有助於傳播奧林匹克主義的基本原則;
- 致力於採取行動反對體育運動中任何形式的歧視和暴力;
- 與使用國際奧委會或國際單項運動總會所禁藥物和方法的行為作鬥爭,特別要與本國的職能部門聯繫,以便在最佳條件下實行對一切藥物的控制。
註解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