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阿瑜陀耶王國
1351年至1767年存在的泰人王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阿瑜陀耶王國(泰語:อาณาจักรอยุธยา,皇家轉寫:Anachak Ayutthaya,泰語發音:[āːnāːt͡ɕàk ʔā.jút.tʰā.jāː]), 又譯阿育他亞王國、大城王國,是1351年至1767年4月7日存在的一個泰人王國,位於今泰國南方(中心位於今大城府)。首都為阿瑜陀耶(大城)。阿瑜陀耶王國取代了素可泰王國,打敗了高棉帝國,征服大片土地,於1767年亡於緬甸貢榜王朝的大規模入侵。
Remove ads
歷史
阿瑜陀耶王國由拉瑪鐵菩提王(Ramathibodi)於1351年所創立。拉瑪鐵菩提王本名烏通(U Thong)。阿瑜陀耶王國結合了傣族的軍力,孟族與高棉族的行政,以及華人的商業。阿瑜陀耶王國建立時,北方已有傣族所建立的素可泰。阿瑜陀耶王國依靠素可泰所墊下之基礎,但是後來居上,15世紀時阿瑜陀耶王國併吞了素可泰,與位於泰國更北方的蘭納王國相鄰。15世紀中葉,查洛王(Trailok)建立更完整的行政與法律制度。阿瑜陀耶王國以制度、稻米耕作以及對中國的貿易維持強盛。阿瑜陀耶王國與中國關係良好。從阿瑜陀耶開國以來,經常與緬甸發生衝突,1548年-1549年,第一次大戰,緬甸王德彬瑞梯與阿瑜陀耶王國開戰,結果失敗。第二次大戰在1563年,緬甸勃印曩與阿瑜陀耶王國摩訶·查克臘帕,此次大戰叫「白象戰爭」,戰爭結果摩訶·查克臘帕國王認輸,阿瑜陀耶王國損失慘重,也送貢品給勃印曩一對白象。第三次在1568年,阿瑜陀耶王國馬欣國王與彭世洛王(摩訶·曇摩羅闍)發生內訌,勃印曩抓這個機會與阿瑜陀耶王國開展戰爭,結果被併吞,但在1581年納黎萱國王宣布阿瑜陀耶王國獨立。在17至18世紀時是東南亞強國,與歐洲國家通商。1767年阿瑜陀耶王國被緬甸貢榜王朝所滅。之後暹羅為吞武里王朝與卻克里王朝恢復[1]。
Remove ads
外部關係
與古代泰國的各時代的王朝一樣,阿瑜陀耶王國充分利用處在中國和印度、歐洲方面的連接點上的位置優勢,以貿易富國。阿瑜陀耶王國亦是以皇家為中心進行獨佔貿易。主要是通過向中國出口稻米來增強國力。此外,也透過與明帝國、日本、琉球等東亞國家、東南亞諸島、阿拉伯、波斯及西洋國家等進行貿易積攢了大量的財富。在此背景下,阿瑜陀耶王國一邊吸收了當時正是繁盛期的高棉文化,一邊受到了中國、歐洲、波斯等諸文化的影響,發展出了獨自的輝煌的文化。
自建國初期起,阿瑜陀耶王國就與中國商人保持了良好的關係。一般,外國人被禁止居住在阿瑜陀耶王國的城市,但是只有中國商人是例外,不受此限制。明太祖曾賜「暹羅國王之印」[1]。
-
阿瑜陀耶王國王宮,太陽宮(暹羅古城主題公園仿建)
-
大城府古塔
-
阿瑜陀耶王國開國者烏通的雕像。位於素攀武里府烏通縣。
歷代國王



- 拉瑪鐵菩提(1349-1369)
- 拉梅萱(1369-1370)
- 波隆摩羅闍一世(1370-1388)
- 東蘭(1388)
- 拉梅萱(1388-1395)(復位)
- 羅摩羅闍(1395-1408)
- 膺陀羅闍(1408-1424)
- 波隆摩羅闍二世(1424-1448)
- 波隆摩·戴萊洛迦納(1448-1488)
- 波隆摩羅闍三世(1488-1491)
- 叻德沙達(1491-1529)
- 帕拉猜(1529-1534)
- 膠法(1534-1546)
- 坤哇拉旺沙(1546-1548)
- 摩訶·查克臘帕(1548-1549)
- 馬欣(1549-1569)
- 摩訶·曇摩羅闍(1569-1590)
- 納黎萱(1590-1605)
- 厄迦陀沙律(1605-1610)
- 膺陀羅闍二世·頌曇(1610-1628)
- 策陀(1628-1630)
- 阿滴耶旺(1630)
- 巴沙通(1630-1656)
- 昭發猜(1656)
- 室利·素曇瑪羅闍(1656-1657)
- 那萊(1657-1688)
- 帕碧羅闍(1688-1703)
- 帕昭·素(1703-1709)
- 泰沙(1709-1733)
- 摩訶·曇摩羅闍二世·波隆閣(1733-1758)
- 武通賁(1758)
- 波隆摩羅闍五世(1758-1767)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