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大袋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大袋站
Remove ads

大袋站(日語:大袋駅おおぶくろえき Ōbukuro eki */?)位於日本埼玉縣越谷市大字袋山,是東武鐵道伊勢崎線(東武晴空塔線)的鐵路車站車站編號TS 23

快速預覽 大袋站, 日語名稱 ...
Thumb
東口(2022年1月)
Thumb
剪票口(2016年)
Thumb
月台(2022年1月)
Thumb
舊站房(2008年11月)
Remove ads

歷史

大袋站是1926年(大正15年)10月1日與一之割站同時開業的車站。站名來自於當時的村名大袋村。

2011年(平成23年)7月至2013年(平成25年)10月,本站進行跨站式站房、西口開設工程,同時設置電梯、電扶梯與多功能廁所等無障礙化工程[2]。整修建設費共20億日圓,其中越谷市負擔19億1500萬日圓,東武鐵道負擔8500萬日圓[3]。工程結束後,越谷市所有車站都完成無障礙化。

現在東口與西口的地下聯絡步道是1974年(昭和49年)所設置。

年表

  • 1926年(大正15年)10月1日:通車[4]
  • 1968年(昭和43年)5月:2面4線化[5]
  • 1974年(昭和49年)9月7日:車站設置東西連絡地下步道。
  • 1986年(昭和61年)4月:站房改建,設置跨線天橋[5]
  • 1994年(平成6年)8月2日:配合北越谷站高架、複複線化工程,外側2線改為本線,內側2線改為待避線。
  • 1995年(平成7年)3月:改點,上行首班車改從本站發車。
  • 1997年(平成9年)3月25日:改點,上行首班車改從北春日部發車。
  • 2001年(平成13年)3月28日:北越谷站完成高架、複複線化,本站改為2面2線構造。本線回到內側。
  • 2011年(平成23年)12月8日:導入發車音樂。
  • 2012年(平成24年)
    • 3月17日:導入車站編號TS 23
    • 4月:剪票口移至臨時站房。
  • 2013年(平成25年)10月26日:關閉臨時站房與跨線天橋結束,啟用跨站式站房。開設西口。站內設置電梯與電扶梯。更新、增設列車資訊顯示器,導入進站鈴聲。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本站是側式月台2面2線的地面車站,採跨站式站房設計。

月台有效長度可停靠10輛編組。廁所原在剪票口內右側,後來移到站房內。

1968年(昭和43年)至2001年(平成13年),月台是上下皆有本線與待避線的島式月台2面4線構造,其中本線是位於內側。

配合北越谷站高架改建與複複線化工程,本站本線改為外側,內側線路設置橫渡線。1994年(平成6年)8月2日改點,北越谷站起迄列車改成回送至本站再折返回北越谷。1995年(平成7年)3月28日開始2年,首班車改從本站發車[6]

北越谷站高架改建與複複線化工程完工後,廢除本站的回送列車與夜間留置,本線也改回內側。外側的舊1號線、舊4號線撤除。改建成跨站式站房以前,剪票口與上行月台直通。舊1、4號線月台側設有柵欄,原線路改建成維護機器的基地線。因此千間台站方向有橫渡線連通。

月台配置

更多資訊 月台, 路線 ...

使用情況

2017年度1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為18,424人[7]

近年一日平均上下車人次的推移如下表。

更多資訊 年度, 1日平均 上下車人次[8] ...
Remove ads

車站周邊

周邊是越谷市北部的寧靜住宅區。車站周邊的地名「袋山」,是由於過去元荒川日語元荒川在本站周邊繞成袋狀而得名。

車站東側有國道4號草加繞道日語草加バイパス越谷春日部繞道日語新4号国道交會的夏間久里交差點,附近有許多幹道型商店。車站西側有站前廣場。

Remove ads

路線巴士

大袋站西口

相鄰車站

東武鐵道
TS 東武晴空塔線
急行、區間急行
通過
準急、區間準急、普通
北越谷(TS 22)-大袋(TS 23)千間台(TS 2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