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開普勒90i
太陽系外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開普勒90i(Kepler-90i),或稱為KOI-351 i[1],是一顆直徑為地球1.32倍的太陽系外行星,屬於超級地球[1]。母恆星為黃矮星開普勒90,軌道週期14.45日。該行星由美國太空總署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發現[2][3]。該行星距離地球約2545光年(780秒差距,或大約×1016公里),在天球上位於 2.4078天龍座。開普勒90i是該行星系統的第8顆行星。2017年12月起,開普勒90成為擁有最多系外行星的恆星。開普勒90i是以觀測行星通過恆星盤面與地球之間,使恆星亮度下降的凌日法發現,並利用了新式電腦演算工具深度學習,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2][4][5]。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2月17日) |
Remove ads
行星狀態
開普勒90i屬於超級地球,半徑為1.32 R🜨[1],代表它是體積較小的岩石質行星。如果它的組成與地球類似,其質量大約為2.5 M🜨[來源請求]。它的表面平衡溫度大約為709 K(436 °C),與金星表面平均溫度相當。
開普勒90i的母恆星為黃矮星開普勒90。該恆星質量1.2 M☉、半徑1.2 R☉。開普勒90的表面溫度6080 K,年齡約20億年(有一定程度不確定性)。相較之下,太陽年齡約46億年[6],表面溫度5778 K[7]。
開普勒90的視星等為14,無法以肉眼觀察。
開普勒90i的軌道週期14.45日,軌道半長軸0.1234天文單位。
發現
2009年起,美國太空總署的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開始使用光度計觀察恆星周圍是否有行星通過母恆星盤面前方使恆星亮度下降的凌星事件,並可大略得知行星軌道週期。直到最近一次的觀測,開普勒太空望遠鏡已經觀測5萬以上恆星,並收錄在開普勒輸入星表,其中包含開普勒90。觀測到的原始光變曲線都會先送往開普勒太空望遠鏡科學團隊進行分析,並從其中選出明顯是行星所造成光度變化的天體進行進一步觀測。對開普勒90i的發現還應用新式電腦演算工具深度學習,一種機器學習演算法進行輔助[2][4]。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