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恩斯特·馬赫

实验物理学家(1838—1916)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恩斯特·马赫
Remove ads

恩斯特·馬赫(德語:Ernst Mach;1838年2月18日—1916年2月19日)捷克出生的奧地利物理學家、心理學家、科學史學家與哲學家。馬赫的物理學研究課題主要包括光的傳播規律和超音速現象,馬赫數馬赫帶因其得名。馬赫大力強調了經驗主義實證主義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性,為科學哲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馬赫的思想在哲學界和科學界都有很大影響力。後來出現的邏輯實證主義借鑑並發展了馬赫的科學哲學。

快速預覽 恩斯特·馬赫Ernst Mach, 出生 ...

馬赫的思想推動了半個多世紀內科學研究最前沿的發展,對當時物理學界所發生的最深刻的兩場理論革命來說功不可沒。相對論量子物理學的出現顛覆了專家們的許多常識,馬赫的實證理論有助於一些物理學家們大膽接納符合實驗事實的新物理原理,適應巨大的思維變革。雖然馬赫本人的物理學研究成果局限於實驗物理學,但受他影響較大的物理學家不乏相對論量子物理學理論研究的領軍人物,如愛因斯坦華夫岡·鮑利理查·費曼。這些人為人類認識神奇的彎曲時空和怪異的微觀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Remove ads

個人經歷

恩斯特·馬赫出生於奧匈帝國布爾諾。14歲之前自學在家,之後直接進入高中,在17歲那年到維也納大學學習。他在維也納大學學習了數學物理哲學,並在1860年得到了物理學博士學位。他早期的作品着眼光學聲學中的都卜勒效應。1864年他在格拉茨成為了一名數學教授,1866年又被提名為物理學教授。在此期間裏馬赫又開始熱衷起感覺的生理學。1867年馬赫成為了布拉格大學的一名實驗物理學教授。他在那裏待了28年,一直到回到維也納。

主要成就

哲學

馬赫造就了在19世紀至20世紀頗有影響力的科學哲學。馬赫認為科學定律便是試驗所得事實概述,造了出來為的就是讓人更容易理解複雜的數據。故說科學定律同現實的聯繫倒不如同思維的聯繫密緻。

馬赫同意路德維希·波茲曼的哲學,卻反對他和其他提倡物理學的原子理論的人。因原子過於微小而直接觀察不得,那時候並無說得通的原子模型;原子的假說在馬赫看來不甚可靠,也興許是他覺得這假說不夠經濟。

物理學

馬赫是實驗物理學家。他的物理學研究方向集中於光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干涉繞射折射偏振現象(包括進一步施加外部干擾時所發生的變化)。其次,他發表了一些關於超音速流體力學的重要成果。馬赫和負責攝影的物理學家皮特·薩徹英語Peter Salcher在1887年發表了有關該項有關超音速研究的論文[5],它正確地描述了超音速拋體運動英語Projectile motion的聲音效應(即聲爆)。他們推導並實驗驗證了高速拋體尖端的圓錐形衝擊波的存在。[6]流體速度與局部音速之比vp/vs現在被稱作馬赫數。在空氣動力學流體動力學中研究流體中物體的高速運動時,這個參數的取值大小是十分關鍵的。在物理宇宙學研究中,馬赫提出了今天人們熟知的馬赫原理

生理學

心理學

影響

哲學

馬赫直接地影響了維也納學派的諸哲學家和邏輯實證主義的一派人。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譽他作相對論的先驅。[來源請求]

知名物理學家理查·費曼自幼只講證據、不懼權威的個性就來自於其父親的言傳身教,而他的父親正是受到了馬赫的影響。

馬赫的實證主義也影響了大批俄國的馬克思主義者,如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1908年,列寧撰文《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批判俄國馬赫主義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