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國大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日本流行文化對中國文化有着重大影響,尤其是在21世紀。[1][2]日本動畫、日劇、特攝、漫畫、偶像文化、綜藝節目和電子遊戲流入中國內地,提高了中國人對日本流行文化的認識,這對中國內地流行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例如內地國產動漫也受到了此影響。
概述
日本作為亞洲僅有的發達國家,長期以來對亞洲其他地區發揮着影響力。尤其是在日本大眾文化在東亞傳播之後,日本的漫畫、動漫、流行音樂和電視劇等都大受歡迎。日本發現大眾文化產業的商業價值在不斷提升,而且可以為資本的積累提供很大的幫助。因此,日本開始盡力推動大眾文化產業。儘管中國內地作為日本曾經侵略過其中一些國家而反日情緒強烈,但也有很多人對日本大眾文化十分歡迎,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人。中國內地青少年被定義為這個產業最受眾群體之一,他們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並不會過多關注,也不會去深究這類消費品的來源和歷史。因此,日本大眾文化產業在內地青少年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漫畫
manhua一詞最初是18世紀中國文人畫中使用的術語。19世紀末,它以「manga」的形式在日本流行起來。1925年,豐子愷在《文學周報》上發表了一系列政治漫畫《子愷漫畫》,重新將這個詞以現代意義引入漢語。[4][5]儘管此前也存在除「manhua」之外的術語,但該出版物優先於許多其他關於漫畫藝術的描述,並且「manhua」成為所有中國漫畫材料的通用術語。[6]
動畫
1980年12月,中央電視台播出日本動畫《鐵臂阿童木》,該片是中國正式引進播出的第一部外國動畫片,由卡西歐通過貼片廣告贊助播出[7]。
2011年,中國青青樹動漫推出《魁拔》,該片借鑑了日本「熱血」風格,刷新了觀眾對中國動畫的認知。《魁拔》獲得了評論界的一致好評,但商業上卻不如預期。[8]據悉,《魁拔》的製作過程中,行政總裁吳翰清曾獲得清華大學一家風險投資基金的少數股權資助。[9]該片是第一部進入日本市場的中國大型動畫片。[10]
影視

文化大革命時期,《啊!海軍》《日本海大海戰》等日本電影作為批判日本軍國主義復辟的內參片引進譯製[11],《人民日報》曾聲稱林立果在制定《「571工程」紀要》期間受日本電影的影響使用「聯合艦隊」「江田島精神」等術語[12]。
1978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為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生效,北京、天津、上海、瀋陽、武漢、廣州、成都、西安七個城市舉行「日本電影周」活動,期間公映三部日本電影《追捕》《望鄉》《狐狸的故事》,引發巨大轟動[13]。同一時期,為解決電視節目來源不足的問題,中國電視台通過廣告贊助的方式引進《排球女將》《姿三四郎》《血疑》等日本電視劇[14],中央電視台的《電視譯製片》《海外劇場》以及上海電視台的《海外影視》等欄目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期間曾播出多部日本電視劇[15]。日本影視劇的引入使得高倉健、三浦友和、山口百惠等日本演員一度在中國成為家喻戶曉的明星。1994年,廣播電影電視部發布《關於引進、播出境外電視節目的管理規定》限制海外影視劇的總播出時間,日本影視愛好者的觀看渠道開始轉向購買VCD、DVD音像製品或接收衛視中文台、星空衛視等境外頻道,2000年代以後P2P文件共享軟件和字幕組的出現讓日劇的傳播更加廣泛且迅速[16]。
日本的特攝作品在中國也有着很高的人氣。1989年2月,山西電視台播放《恐龍特急克塞號》,這是中國電視上首次播出日本特攝劇集[17]。1993年1月,上海東方電視台播放《奧特曼》,此後又陸續引進播出多部奧特曼系列劇集,是中國人氣最高的日本特攝作品,原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考察動畫製作公司時曾表示自己的孫子經常看奧特曼[18]。2018年,新創華獲得東映授權將假面騎士系列引進中國大陸[19]。
中國和日本在影視攝製方面有着長期的合作關係,兩國曾合拍《大地之子》《赤壁》《妖貓傳》等影視劇或電影。2018年李克強訪日期間,中日兩國簽署了合作攝製電影協議,兩國民間交流的加深也讓中國電影市場出現了《唐人街探案3》《涉過憤怒的海》等以日本為故事背景的電影作品[20]。
Remove ads
音樂
1980年10月23日、24日,為紀念《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簽訂生效兩周年,天津市第一工人文化宮舉行「第一屆中日友好音樂會」,日本搖滾樂隊後醍醐在本次音樂會上演出,這是外國搖滾樂隊第一次在中國進行現場演出[21]。
1981年8月19日,日本樂隊Alice隨日本青年訪華團訪問北京[22],8月23日,Alice參加了在北京工人體育館舉行的中日青年聯合演出,得到時任領導人鄧小平和薄一波接見[23][24]。Alice主唱谷村新司此後曾任教於上海音樂學院,並多次來華參與和舉辦音樂活動,是中國家喻戶曉的日本歌手之一[25]。
自1980年代起,大量日本流行歌曲經由港台歌手填詞翻唱傳入中國大陸而膾炙人口,例如小虎隊的《紅蜻蜓》、張學友的《李香蘭》、李克勤的《紅日》等。進入21世紀,隨着互聯網的興起,人們可以通過網絡了解日本樂壇的信息或欣賞歌曲,使得日本音樂在中國大陸的傳播更加廣泛且迅速。
一些中國歌手也嘗試在日本發展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1993年,周冰倩憑藉《Passing Love》分別獲得第35屆日本唱片大獎和第23屆日本有線大獎的新人獎。2006年,藏族歌手阿蘭·達瓦卓瑪簽約日本唱片公司avex trax,並於2007年發行了首張日語單曲《明日讚歌》,2009年發行的單曲《久遠的河》獲得日本公信榜日榜冠軍和周榜季軍,打破了1999年王菲《Eyes on Me》周榜第9位的銷售紀錄。
1990年代中期,日系風格的女子偶像組合開始在中國大陸出現。1994年8月,中國唱片上海公司與索尼唱片在上海舉行2000人規模的海選活動,初步選拔的10人經由舞蹈和聲樂訓練後再選拔出4人,於1995年8月組成組合「上海勁舞娃娃」,為同一時期日本組合東京勁舞娃娃的姊妹團體[26]。1995年,旅日歌唱家陳麗卿回國選拔創辦五人組合「青春美少女」[27]。1997年,波麗佳音上海公司打造的三人組合「Y.E.S」出道[28]。這些組合接受日本團隊的唱跳訓練和包裝,歌曲也多由日本音樂人提供,一些組合為了開拓亞洲市場還會學習日語和韓語。由於商業環境不成熟等原因,這些組合在發行出道專輯後便鮮有活動,青春美少女的前兩期則在走紅後因為合同糾紛而解體[29]。2007年,淳君選拔兩名中國大陸成員錢琳和李純進入早安少女組,並於2008年6月在上海舉行演唱會[30]。AKB48集團以及坂道系列等日本女子偶像家族也通過AcFun、Bilibili等視頻分享網站的傳播為人所知。2012年4月,AKS與久尚經紀在上海成立AKB48的姊妹團體SNH48,此後又相繼成立GNZ48、BEJ48等姊妹團體,進一步擴大了日本偶像文化的影響力。自2023年起,隨着演出市場的復甦,地下偶像文化開始在中國快速發展[31][32]。
《迪迦奧特曼》《悠長假期》等日本影視作品使得中國觀眾接觸到傑尼斯事務所的男性偶像長野博、木村拓哉等人。2008年11月15日、16日,嵐在上海舉行演唱會,這是傑尼斯旗下藝人首次在中國大陸舉行演唱會[33]。SMAP曾計劃於2010年10月在上海舉行演唱會,後因釣魚島撞船事件取消[34]。2011年5月,溫家寶在訪日期間會見SMAP成員,這次會見促成SMAP演唱會於同年9月16日落地北京工人體育場[35]。傑尼斯已故創始人約翰尼·喜多川曾在2012年5月3日向媒體表示他將啟動「熊貓計劃」並進軍中國市場,並會在接下來的傑尼斯舞台劇中啟用中國籍的小傑尼斯。但最後因日本政府購買釣魚島事件宣告擱淺[36]。此外,嵐曾計劃於2020年春天在國家體育場舉行演唱會,最終由於新冠疫情取消[37]。受傑尼斯運營模式和練習生制度影響,2007年,大學生黃銳在風險投資網站上發表策劃案,提出在中國建立類似傑尼斯的藝人經紀公司,這一策劃案引起了商人李飛的注意,兩人於2009年成立時代峰峻並開始招收練習生,並於2013年推出旗下首個男性偶像團體TFBOYS[38]。
Remove ads
電子遊戲
1993年6月8日,南夢宮在上海開設第一家電子遊戲廳[39]。
2019年4月18日,騰訊在廣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申請的《新 超級馬力歐兄弟U 豪華版》過審,預示騰訊獲得了中國大陸行貨版任天堂Switch的代理銷售權。[40]同日華爾街日報對任天堂進行的採訪中確認了這一消息[41]。 同年4月26日,任天堂和騰訊分別正式公開了任天堂Switch由騰訊代理進入中國的消息[42][43],這是任天堂繼神遊之後,暌違多年再度重回中國大陸的巨大市場,也是騰訊首次接觸主機市場。同時是中日關係中,任天堂首次進入中國。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