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天津市
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天津市,簡稱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和中國北方最大沿海開放城市。天津位於華北平原的海河各支流交匯處,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毗鄰首都北京市和河北省;有海河在城中蜿蜒而過,跨越海河的各式橋樑形成「一橋一景」的景致。
天津地區在商周時期即有人類居住。隨着隋朝大運河的開通,天津的地位日漸重要。唐朝中葉之後,天津成為中國南方糧、綢北運的水陸碼頭。金代在南北運河與海河交匯的三岔河口一帶設直沽寨,為天津最早的建置。元延祐三年(1316)改直沽為海津鎮,是軍事重鎮和漕糧轉運中心。明建文二年(1400),燕王朱棣率兵經海津鎮渡河南下,稱帝後將海津鎮改名「天津」。1404年12月23日設天津衛,正式築城[2]。清雍正三年(1725),改天津衛為天津州。雍正九年(1731),天津州升為天津府,並附設天津縣。
自1860年天津開放為通商口岸後,英法等九國在天津設立租界,清廷洋務派亦在天津興辦實業,使天津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基地,近代天津在軍事近代化以及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司法等方面均開全國之先河,成為當時中國第二大的工商業城市和北方最大的金融商貿中心。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因外國租界區內的局勢複雜界,日軍集中力量控制整個天津城,加強對天津日租界的管控,並未直接進攻其他國家租界。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開始佔領天津英租界等區域。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天津以及各國租界。
2006年3月,國務院批覆的《天津市總體規劃》將天津完整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3],並將「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國家發展戰略,設立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7年11月,中國、新加坡兩國政府選址天津共同建設中新生態城。2015年4月,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成為中國北方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1990年代起,市區工業東移遷往濱海新區,天津市已經形成了「中心城區-濱海新區」和「天津港-天津南港」的雙城雙港的城市格局。2015年4月,《京津冀協同發展綱要》確定天津市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和改革先行示範區」。2023年,天津市啟動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並將其視為推動天津經濟發展的具體舉措[4]。
天津市是歷史文化名城,擁有3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4處歷史文化街區,877幢歷史風貌建築。天津市曾舉辦2013年的第六屆東亞運動會和2017年第十三屆全運會[5],同時是夏季達沃斯論壇和世界智能產業博覽會的常駐舉辦城市。
Remove ads
名稱
天津名稱的歷史由來眾說紛紜,大致有以下幾種:
- 詩詞之說:「天津」一詞最早出現於戰國時屈原的《離騷》中「朝發軔於天津兮,夕餘至乎西極」的詩句[6]。
- 星官之說:「天津」的名稱來源於星官名「天津星」,《隋書·天文志》在記載「九坎東列星」時記載:「尾亦為九子箕,亦曰天津」[7]。
- 河名之說:「天津」源自河名「天津河」,《金史·河渠志》中記載:「通濟河創設巡河官一員,與天津河同為一司,通管漕河閘岸,上名天津河巡河官隸督水監」[6]。
- 賜名之說:天津當地被稱為「天津」由來已久,後由明朝皇帝朱棣以皇家身份又賜予該名,為「天津」一詞的內涵增加了皇室成分。民間亦從而廣泛流傳天津又意為「天子津渡」[8],是駐蹕於北平的燕王朱棣奪取帝位成功,始發於渡過沽河,於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傳諭旨「築城浚池,賜名天津」[9]。明朝文人李東陽的《重建三官廟碑記》,碑記里注有:「天津象徵天子車馬所渡之地」的詞句[10]。
Remove ads
金朝在三岔河口設立軍事重鎮「直沽寨」,「直沽」之名始見史籍,是天津最早的名稱。元朝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時在直沽設「海津鎮」。直至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公元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賜名「天津」,即天子渡口之意[11]。清朝,天津升衛為州,昇州為府,但「天津」二字保持此名至今[9]。

明朝時期,天津成為天津衛,西文名稱一般寫為「Tiencienwey」。清末時期,天津的西文名曾使用過威妥瑪拼音的「T'ien-chin」和郵政式拼音的「Tientsin」,如北洋大學堂(今天津大學)曾名「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Tientsin」作為天津的通用的西文名稱被廣泛使用,見證了天津最輝煌的時期。此外,亦有「Tientain」的寫法[12]。而自1980年代末以來,使用羅馬字母的國家比較普遍以官方所使用的漢語拼音名稱「Tianjin」來作為「天津」名稱的拼寫[註 1]。而「Tientsin」僅在歷史、藝術、航空等相關領域或非正式場合使用。
歷史



天津現今所處的位置,原為古代黃河改道前泥沙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歷史上,古黃河曾三次在天津附近入海:約三千年前入海口在今寧河縣附近。西漢時期改道至黃驊附近。至北宋時又改至天津南郊[13]。金朝時,黃河再次南移,其後天津的海岸線逐漸趨於穩定。
最遲在戰國時期,天津一帶已有先民繁衍生息[9]。西漢時期,漢武帝曾在武清設立鹽官。隋朝開通大運河後,南運河與北運河交匯處的「三岔河口」成為天津最早的發祥地[9]。唐代在蘆台開闢鹽場,並在寶坻設置鹽倉。中葉以後,天津逐漸發展為南方糧綢北運的重要水陸碼頭。
海河在宋遼時期曾為「界河」,南北分屬兩國。宋朝在海河以南設立南河、沙渦、獨流等軍事據點,以防遼軍南下[9]。金朝時期,在三岔口設軍事重鎮「直沽寨」,並在今天后宮一帶形成早期街市。元代開通海漕後,直沽成為漕運樞紐,當地設立接運廳和臨清萬戶府,修建糧倉,並興建天后宮[14]。至1316年,又在直沽設「海津鎮」,成為重要的軍事重鎮和漕運中心[9]。
明代,燕王朱棣以「靖難」為名,與其侄建文帝爭奪皇位,曾在此渡河南下奪取政權。永樂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明成祖朱棣正式下詔賜名「天津」,寓意「天子渡口」,並築城設天津衛[9]。隨着人口增長與商業繁榮,明廷陸續在天津設立官衙、興建學府,或遷駐外地官署以理政事。清代時,天津又經歷由衛改州、昇州為府的行政建制演變[9]。

Remove ads
1858年至1860年,英法聯軍三次進攻天津大沽口,是促成《天津條約》與《北京條約》簽訂的重要因素之一[15]。1860年10月,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北京條約》後,英、美、法、德、日、俄、意、奧、比等九國先後在天津設立租界,並開展吹泥墊地工程,疏浚海河航道。這些舉措改善了天津的投資環境,推動了李鴻章與袁世凱在天津興辦洋務運動,使天津逐漸成為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國洋務運動的核心基地[9]。自此,天津在軍事、鐵路、電報、電話、郵政、採礦、近代教育和司法等諸多領域均開風氣之先,發展成為中國第二大工商業城市及北方最大的金融和商貿中心[9]。
在此背景下,1895年10月18日,在盛宣懷及時任直隸總督王文韶的推動下,北洋大學堂於原博文書院舊址正式開辦[16],標誌着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1900年7月,八國聯軍攻陷天津,並對其實施長達兩年的軍事管治,至1901年下令拆除天津老城城牆。1903年,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袁世凱在海河北岸開發新城區,即河北新區,並在規劃建設過程中率先在中國引入西方現代城市規劃理念,此後該地被稱為「北洋新城」[17]。
-
1900年時的天津衙門
Remove ads

1916年10月,天津法租界引起「老西開事件」。1917年中華民國北京政府通過對德宣戰案,中華民國軍警進駐並收復天津德租界和天津奧租界。1923年6月,黎元洪曾宣布將民國政府遷往天津,實際是天津英租界,並在當地發布總統指令和總統任命,設立議員招待所,使天津英租界一度成為民國大總統的駐地以及沒有內閣的政府所在地[18]。到20世紀初期,以永利鹼廠為代表的天津工業迅速發展,在1926年美國費城世界博覽會上永利鹼廠生產的純鹼獲得了金獎和證書,證書中稱其為「發展中華民國主要化學工業的象徵」[19]。
1929年8月,比利時簽訂了交還天津比租界的約章。1931年3月,正式舉行交接典禮,比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四區[9]。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佔領天津,設立「天津特別市」並成立天津特別市政府。1930年6月,天津特別市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由行政院直轄。同年11月,因河北省省會由北平遷至天津,天津直轄市改為省轄市;1935年6月,河北省省會遷往保定,天津恢復直轄市[9]。
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後,天津隨即捲入戰火。7月29日,日本侵略軍派遣飛機對天津市包括私立南開大學在內的重點目標進行轟炸[20]。7月30日,日軍佔領天津並成立天津市治安維持會,並任命高凌霨為委員長。同年12月,改組為天津特別市公署。1939年4月,親日派的新任天津海關監督程錫庚在天津英租界大光明影院被刺殺,引發英國與日本的外交糾紛。同年6月起,日軍對英、法租界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武裝封鎖[9]。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進佔天津英租界。同年8月至10月,因連續暴雨和日軍扒開河堤的因素[21],天津遭受嚴重水災,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八百多萬人受災,六十五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22]。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中華民國政府收復天津以及西方各國在天津設立的租界。9月30日,美國海軍陸戰隊2萬餘人在塘沽地區登陸,10月8日,在駐津美軍司令部門前廣場舉行在津日軍簽降儀式[9]。1946年,國共內戰爆發。1948年11月,平津戰役開始。1949年1月,解放軍擊敗國軍後控制天津全境,史稱天津攻城戰[23]。
-
1931年美國步兵團在天津租界執行警衛任務
-
1937年日軍佔領天津時期的街頭戰役
-
1938年天津英租界耀華學校的物理實驗課
Remove ads

1949年至1958年2月,天津市為中央直轄市。1952年10月,塘沽新港正式開港,首艘萬噸輪駛靠新港碼頭。1958年2月,天津市併入河北省,河北省會遷至天津,歷時八年。期間,國務院協調下,天津實行中央計劃單列市政策,經濟管轄權限獨立於河北省[24],但大量工廠和高校外遷河北。
1963年8月,海河流域發生特大洪災,天津市被洪水圍困一個多月[25]。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天津市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秩序遭嚴重破壞[26],南開大學等高校基本停滯教學[27][28]。1967年4月,天津大學、河北工學院等高校學生在南開大學爆發萬人武鬥事件。1967年1月,由於「備戰、備荒」以及擔憂天津成為戰場,河北省將省會遷回保定市,中共中央隨後恢復天津為中央直轄市,延續至今。

1970年4月,由於中央未批准地鐵建設撥款,天津市自行籌資,在舊牆子河基礎上修建地鐵[29]。1973年7月,河北省薊縣、寶坻、武清、靜海、寧河五縣劃歸天津市管轄[30]。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發生時,天津也受震波波及,遭受重創[9]。同年,天津市地下鐵路通車營運[來源請求]。
1981年,密雲水庫為保障北京用水停止向津冀供水,導致天津用水困難[31]。同年,國務院決定興修引灤入津工程,解決天津用水問題[32]。1984年,改革開放初期,天津被列為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在東部地區建立天津開發區。
1994年,天津開始工業戰略東移,以開發區和天津港為核心打造濱海新區[33]。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決定將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納入「十一五」規劃和國家戰略[34]。2006年3月,國務院將天津定位為「國際港口城市、北方經濟中心、生態城市」[3],同年5月,批准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2008年8月,中國首條時速350公里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開通[35]。同年,天津承辦北京奧運會部分足球賽事。 2013年10月,天津舉辦東亞運動會,首次主辦國際綜合賽事。2014年,天津在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中被定位為「全國先進製造研發基地、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金融創新營運示範區、改革開放先行區」。2015年4月,天津自貿區成立。同年8月12日,天津港發生天津港「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36]。2017年,天津舉辦第十三屆全運會[5]。2023年,天津啟動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作為經濟發展載體[37]。2024年10月,中國資源循環集團在中新生態城成立[38]。
政治

天津市是一個直轄市,由中共天津市委員會領導全面工作,天津市人民政府進行行政管理,中國共產黨是天津市唯一的執政黨。目前,中共天津市市委書記為陳敏爾,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長為張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為喻雲林,市政協主席為王常松。
天津市國有企業重大案件頻發,城市建設領域腐敗問題多,農村基層腐敗問題嚴重,特別是諸多案件由「一把手」違紀造成。同時,天津市存在形式主義、鋪張浪費、懶政現象。在人事任免方面,執行政策法規有偏差,管理體制不順暢,幹部選拔任用不規範,幹部交流力度小[39]。天津市存在圈子文化、盛行好人主義、政績觀有偏差、少數黨員幹部封建迷信,買官賣官、帶病提拔問題突出、一些領域腐敗嚴重[40]。在環境治理等方面,天津市被中央督察組指責施政情況不符合直轄市定位[41]。
Remove ads

天津市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直轄市,行政區劃在1973年薊縣等5個縣劃歸天津後基本定型[30]。目前,天津市共下轄16個市轄區。天津市的中心城區至外環線所圍合區域,是天津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其主體由和平區、河東區、河西區、南開區、紅橋區、河北區組成。按照服務業功能,中心城區按照「金融和平」、「商務河西」、「科技南開」、「金貿河東」、「創意河北」、「商貿紅橋」的功能定位。環繞市區的環城區為東麗區、西青區、津南區、北辰區、武清區、寶坻區、寧河區、靜海區和薊州區。
Remove ads
中國社會科學院編制的2015年《中國政府透明度報告》顯示,天津市政府透明度在省級地方政府中排名第6位[46]。然而,天津市政府在處理萊德商廈火災等突發事件時,引發公眾和媒體對其公信力的質疑與批評[47]。新華網等媒體指出,天津市政府存在「公共資源部門化」的問題,例如110報警指示牌涉嫌醫療廣告經營,影響公共設施的公正性[48]。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批評天津市在環境治理工作中存在口號多、落實少,擔當意識、責任意識欠缺,「好人主義」盛行,部分政府部門施政具有功利性,如專門研究在環保檢測站周圍控制交通流量、增加水洗保潔次數等干擾監測數據的措施。同時,天津市靜海區水務局等單位在應對檢查時存在編制虛假會議紀要的行為[41]。此外,根據國家行政學院發布的研究報告,天津市的電子政務水平在直轄市中排名倒數第一,在全國36個副省級以上城市中排名第16位[49]。
在天津,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存在政企合謀的腐敗案例,如永基非法集資案、天津地鐵腐敗案、趙晉案等。張立昌主政天津時期,曾公開表示「天津有腐敗現象,但沒有腐敗官員」,引起輿論譁然[50]。前天津市政協主席、政法委書記宋平順畏罪自殺,成為中國大陸自文革結束以來第一位自殺的省部級官員;同樣因腐敗問題前天津市檢察長李寶金一審被判死緩,其情婦王小毛亦因相關案件而被捕入獄[51]。 2014年、2016年,中央巡視組對天津市進行了巡視和「回頭看」。武長順[52]、馬白玉[53]、劉地生[54]、王志忠、張建津、王富強、呂福春、尹海林、黃興國[55]等多位廳局級以上官員或國企負責人相繼接受調查。2015年8月,天津港事故發生後,武岱等多名官員涉嫌玩忽職守等罪被調查[56]。
地理

天津市位於東經116°43′—118°04′,北緯38°34′—40°15′之間,西北距北京110公里,東、西、南方分別與河北省的唐山、承德、廊坊、滄州地區接壤,並與山東省、遼寧省隔海相望。截止到2014年底,天津市的市域總面積為11916.85平方公里[57]。目前,由於天津港東疆港等新港區和第二港口天津南港的建設以及填海造陸工程的進展而天津的海岸線持續增長,從2000年的146.53公里,增長至2012年的302.62公里[58]。

天津地勢以平原和窪地為主,堆積平原區面積達11192.7平方公里,約佔全市總面積的93%,其中近80%是河網密布的濕地和鹽沼。因北部有低山丘陵,海拔由北向南逐漸下降,屬於由燕山山脈向濱海平原的過渡地帶。北部平均海拔1052米;東南部頻臨渤海灣,平均海拔僅3.5米,是華北平原的最低點,亦是中國海拔最低的大城市[59]。天津市的最高點為薊州區的九山頂,海拔高度為1078.5米[59]。由於,天津市區的綠化樹木曾以白毛楊為主,故春末夏初在適宜的氣候條件下會有「飛絮」的現象發生。天津地區地質史歷時30億年以上,由太古代發展到第四紀基本形成現今的地貌。薊州區擁有古地理環境,北部山區地質遺蹟類型多、分布廣。中國首個國家地質公園——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是中國唯一記錄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質歷史的國家地質公園[60]。

天津地處海河流域下游,是海河五大支流——南運河、北運河、子牙河、大清河、永定河的匯合入海處,素有「九河下梢」、「河海要衝」之稱。海河幹流位於天津市中部,從天津市內三岔河口起到大沽口入渤海,全長73公里,被稱為天津的「母親河」[61]。市內主要河流還包括:北運河、南運河、衛津河、津河、新開河、月牙河[59]。2014年,南水北調工程一期通水,天津用水情況得到改善[62]。
天津海岸線地處渤海西部海域,長達153公里[59]。天津大神堂牡蠣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豐富,歷史上是牡蠣、扇貝、紅螺等海洋生物的棲息地,是中國緯度最高也是渤海灣唯一的牡蠣和櫛孔扇貝棲息地。此外,擁有中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佔中國海鹽總產量的四分之一。[63]天津海洋油氣資源豐富,現已發現45個含油構造,儲量可觀[59]。

天津市存在淡水資源匱乏的資源型環境問題,人均佔有量只有全國的1/15,特別是隨着工業的快速發展,水資源供給更加緊張。[64]此外,天津市境內存在地表水質污染、大氣污染、土壤污染等環境問題。天津空氣污染的季節性規律較強,在冬季較為突出[65]。特別是冬季集中供暖期間內當大氣穩定度增加時,區域大氣擴散能力隨之減弱,天津大氣污染概率增大、易發生霧霾天氣[66]。天津市的在環境治理上,一些突出環境問題長期沒有得到解決。多個區縣在空氣污染治理上弄虛作假,採取措施干擾監測站周邊環境。包括天津在內的京津冀地區的臭氧污染問題日益突出[67]。
天津市面臨工業園區圍城的問題,全市共有314個工業園區和聚集區,其中國家級10個、市級42個、區級93個、區級以下169個。
天津港的汽運煤炭是天津地區空氣污染源之一。2017年2月,環保部印發《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要求天津港於當年7月底前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煤炭。4月13日,天津市政府印發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提出「4月底前天津港不再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的明確要求,隨後天津港停止接收柴油貨車運輸的集港煤炭[68],港口煤運量、疏港鐵礦石運量也隨之下滑,吞吐量大幅下滑,對經濟造成衝擊[69]。
天津市位於中緯度歐亞大陸東岸,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主要受季風環流影響,四季分明。夏季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氣壓影響,以偏南風為主;冬季受蒙古冷高氣壓控制,盛行偏北風,在初春3-4月時易誘發揚沙天氣。一月平均氣溫為-3.2℃,七月平均氣溫為27.1℃,年平均氣溫為13.1℃,年降雨量為521.3毫米,平均無霜期為196~246天。[59]
城建
天津在明成祖永樂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1404年12月23日)正式築城,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錄的城市[2]。由于洋務運動和天津租界的開發,天津成為中國較早引入西方城市規劃理念並進行發展和實踐的城市。天津的城市空間結構已經逐漸從單一型城市發展成為「雙城雙港」的結構,「雙城」是指天津市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雙港」是指天津港和天津南港[71]。
經過600多年的發展,天津已經逐步形成中西風格兼具古今建築交融的城市建築風格。目前,在天津市內既保存了一些雕樑畫棟、典雅樸實的古代中式建築,還遺留下來大量風格萬千、形式多樣的近代西式建築,在天津通稱為「小洋樓」[72]。天津市現有中國古典建築以及英、法、美、俄、意、奧、德、日等國的歷史風貌建築872幢[73]。

中心城區是天津的發祥地,也是政治、文化、商業中心。《天津市空間發展戰略》提出中心城區實施「一主兩副、沿河拓展、功能提升」的城市規劃理念[74]。中心城區「一主兩副」為小白樓地區城市主中心,西站地區、天鋼柳林地區城市副中心。小白樓商業商務核心區由小白樓、南站商務區,和平路、濱江道、南京路、天津金融城等組成。[75]然而《天津市中心城區「一主兩副」規劃》出台後,天津市政府即變更改規劃內容,將天津文化中心及其周邊地區納入中心城區的城市主中心範疇,與小白樓商業商務核心區共同組成城市主中心。[76]
濱海新區作為天津城市格局轉變的契機始自於1990年代天津市決定實施工業東移戰略,將中心城區的工業向東部沿海及港口聚集。目前,濱海新區是天津市下轄的副省級區、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77],是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高水平的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宜居生態型新城區[78]。位於天津東部沿海,環渤海經濟圈的中心地帶,是亞歐大陸橋最近的東部起點,也是中國鄰近內陸國家的重要出海口,先後被寫入中國「十一五」和「十二五」規劃並上升為國家戰略。濱海新區包括先進製造業產業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臨空產業聚集的天津空港經濟區、高新產業技術產業聚集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臨港產業聚集的天津臨港經濟區、南港工業區、中新天津生態城(濱海旅遊區)、中心商務區等產業功能區和世界吞吐量第四位的綜合性貿易港口——天津港[78]。2015年4月,天津自貿區在濱海新區掛牌成立[79]。

天津歷史上擁有眾多的中式古建築,主要集中在古文化街一帶。由於近現代戰爭和人為的破壞,現今留存的少數中國古典建築多以宗教場所為主,如天津文廟、天津天后宮、玉皇閣、天妃宮遺址和義和團呂祖堂壇口遺址、大悲禪院、獨樂寺、清真大寺和天津清真南大寺等。另外,天津鼓樓、石家大院、李純祠堂和天津廣東會館等均是天津中式建築的主要代表。
由於近代租界的發展,天津遺留了大量的西洋風格的歷史風貌建築。天津的西洋建築風格多樣,各個租界國家、不同時期、不同風格遍布原天津租界所在地區。其中,位於解放北路的銀行建築群是天津西洋建築多元化的典型代表,如採用愛奧尼柱式柱廊、嚴謹古典主義風格的天津滙豐銀行大樓、英國古典風格的天津利順德飯店、古典復興主義風格的原中央銀行天津分行、兼具科林斯柱式和塔斯干柱式廊柱的原中法工商銀行等。而市內還有很多二、三十年代遺留下來、風格迥異的別墅。其中,五大道更是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80][81]。五大道的有代表性的建築有曼塞爾式紅瓦坡頂的原天津工商學院主樓和慶王府等。而天津意式風情區前身是天津意租界,區內的具有代表性的意大利風格建築有原回力球館、意大利兵營、梁啓超舊居等。另外,原處於法租界的和平路沿線也分布着眾多法國風格的建築,如勸業場、惠中飯店、浙江興業銀行等。而宗教建築在天津城市中也頗具特色,如法國羅曼式風格的西開教堂、猶太教風格的天津猶太教堂、哥德式風格的望海樓教堂和安里甘教堂等[82]。


隨着經濟的發展和城市的建設,天津新建起越來越多的現代式建築和摩天大樓。如建成時中國第一高的天津廣播電視塔,具有歐式風情的津灣廣場、天津音樂廳,融合了中國傳統摺紙藝術元素的現代風格建築津塔[83],拉德芳斯區新凱旋門風格的津門建築群,玻璃與鋼結構形如天鵝的天津自然博物館,跨越海河永樂橋上的摩天輪天津之眼,大型現代火車站天津站、天津西站,以及天津站旁的全金屬的世紀鐘等。
天津市超過150米的摩天大樓約有100棟左右,位居世界前列。但與香港等城市不同,天津的摩天建築群布局分散,多聚集於天津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核心區匯集。其中,高銀金融117是中國長江以北地區的第一高樓[84]。除此之外,大量的現代摩天大樓正在濱海新區建設,其中響螺灣商務區的建築群已經初具規模。目前,天津市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高度在前3名的摩天大樓為天津周大福金融中心、天津國際金融中心和天津環球金融中心。封頂的超過500米的摩天大樓有高銀金融117。
天津地處九河下梢,河道密布,因此建有大量各式各樣的橋樑,近代的開埠,使天津擁有了一些西方開啟式鋼橋如吊旋的解放橋、金鋼橋,平轉的金湯橋,平拖的金華橋。橋樑專家茅以升說:「幾乎全國的開合橋都集中在天津」[85]。歷史上,天津早期的橋樑大都是木橋或石橋。當時一些較大河流如海河、南運河、子牙河、北運河等都是依靠渡船來連接兩岸交通。1715年,西沽地區修建了天津最早的浮橋。此後,相繼建設了數座浮橋,因而「浮梁馳渡」也成為清朝「天津八景」之一。1887年,天津的第一座鋼結構大橋大紅橋建成。1888年,中國最早的開啟式鋼橋金華橋在直隸總督行館前的南運河上建成。1906年,由天津與意、奧租界領事署及電車公司合資修建的可水平旋轉開啟的金湯橋在海河建成。1926年,在老龍頭火車站旁新建了一座懸臂式開啟橋。因為當時該橋處在各國租界地之內,所以被稱為萬國橋,後改稱中正橋、解放橋,是現今全中國舊鋼橋中唯一還能開啟的橋。1985年,海門大橋成為中國第一座最大的垂直提升式鋼結構跨河大橋[86]。
目前,天津總共有橋樑一百多座,其中跨海河橋樑已達20座,而且每座橋都有不同的樣式[87]。此外,海河橋樑還有永樂橋、金鋼橋、獅子林橋、進步橋、北安橋、大沽橋、赤峰橋、金匯橋、大光明橋、金阜橋、直沽橋等。其中,永樂橋上架設了天津之眼摩天輪。
經濟

天津自從清末民初時期已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近現代工商、金融業興盛繁榮。但是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前二十餘年間,天津市沒有一項國家重點投資項目[88]。加之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響和中央政策向東南沿海傾斜,天津逐漸失去在中國經濟的領軍位置。其次,天津毗鄰北京,長期以來人才、資源向北京集中,產生制約發展的「空吸現象」。1980年代,天津經濟增速曾一度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994年,天津市開始戰略東移,全力打造濱海新區。2005年開始,中央政府陸續將開發天津濱海新區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和國家發展戰略,並批准濱海新區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改變了天津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局面[89],但天津在區域發展中仍面臨在諸多問題[90]。
2016年後,天津經濟增長失速,渤海鋼鐵、天房集團、天津物產集團[91]等多家天津市市屬國有企業相繼面臨債務危機。2017年,受環保督查、全運會停工等多重因素疊加,天津市經濟增速大幅放緩。2018年,天津全市生產總值18,809.64億元,同比增長3.6%,增速保持在近年最低水平[92]。2019年,天津市GDP數據出現嚴重縮水,為14104.28億元,同時2018年的GDP數據修正為13362.92億元,經濟增長遭遇困境[93]。
天津市農業以都市型農業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和玉米為主要結構。北部地區以小麥和玉米兩茬平播為主,東部地區則以水稻種植為主,南部地區則盛產豆類和雜糧。作為典型的沿海都市型農業,天津不僅發展了糧食生產,還積極推進養殖業建設,成為華北地區蔬菜、畜產品和水產品的重要供應基地。天津的特色農產品包括獨流老醋、天津冬菜、小站稻、沙窩蘿蔔等[94]。截至2024年,天津市農林牧副漁總產值達到538.12億元[1]。

天津工業發達、門類齊全,是中國近代工業的發祥地[95],也是中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中國傳統與當前重要的工業城市[96][97]。天津的大型工業項目和企業包括航空航天領域的空客A320總裝線、空客A330交付中心、長征五號系列火箭研發製造基地、渤海化工集團、天津一汽、天士力集團、天獅集團等[98]。
天津在中國工業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天津的久大精鹽公司、永利鹼廠等曾開創中國化學工業的先河[19]。1958年3月,天津無線電廠生產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台電視機,命名為「北京牌」[99]。自濱海新區成為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來,天津開始採取依靠重大工業項目拉動的策略優化產業結構,已經形成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國防工業等八大新興支柱產業。全球500強企業中已有部分在天津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處。2006年6月,空客A320系列飛機總裝線落戶天津空港經濟區,這也是空中巴士歐洲之外的第一條總裝線。天津成為全國甚至全世界唯一兼有航空與航天兩大產業的城市[100]。2016年初,渤海鋼鐵集團債務危機爆發,成為「銀行被公司綁架」的典型案例[101]。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成功研發新冠病毒疫苗的康希諾生物等生物醫藥企業開始受到矚目[102]。2023年空客和天津簽署協議,計劃在天津建設第二條A320系列總裝線,第二條A320總裝線計劃於2025年投入營運[103]。


明朝時期,河漕、海運以及蘆鹽之利推動了天津商業的整體發展。天津最早的集市和商業區出現在明宣德年間,至弘治年間,天津已發展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此後,商業沿河布局的格局一直延續至清代,沿河西岸的估衣街等地逐漸形成了行會和商賈的聚集區。
清康熙年間,隨着海禁解除,天津商業重新呈現「河海並重」的局面,貿易空前繁榮。進入民國時期,天津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商業中心,天津勸業場、中原百貨等大型商場聞名一時。作為中國工商業的發祥地之一,天津孕育了百餘家歷史悠久的老字號,如桂發祥、狗不理、耳朵眼、謙祥益、風箏魏、泥人張等[104]。
然而,當代天津的商業表現相對平淡。根據2016年中國城市便利店發展指數,在中國大陸36個參與調查的大型城市中,天津僅位列第32位[105]。

天津的金融業興盛於近現代,但在1949年後逐漸失去在中國大陸的金融中心地位。1797年,山西人雷履泰在天津開辦日升昌票號分莊,這是天津最早的票號[106]。


自1882年起,滙豐、花旗、麥加利、華俄道勝、德華、橫濱正金、東方匯理、中法工商、華義、華比等外資銀行,以及中國首家中資銀行中國通商銀行,相繼在天津設立分行。1902年,直隸總督袁世凱在天津創辦官銀號[107]。1909年,北洋股票交通有限公司在天津成立。1921年2月,天津證券花紗糧食皮毛交易所開業。至1930年代中期,天津已有各類銀行、錢莊103家,其中鹽業銀行、金城銀行、中南銀行和大陸銀行並稱「北四行」,前三家的總行均設於天津。到1940年代,大法國路聚集了49家中外銀行,並有270餘家保險機構和證券交易所,使天津成為當時中國僅次於上海的金融中心。 1949年6月,天津市證券交易所在接管原「天津證券交易所」的基礎上正式成立[108]。1951年,天津投資公司發行的天津投資股份公司股票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張股票[109]。1956年公私合營後,股票交易隨之停止。此後,隨着改革開放推進,天津在全國金融格局中的地位相對弱化,多數年份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增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全國佔比呈下降趨勢[110]。1994年,天津整合多個大宗商品批發市場並引入期貨合約,組建天津聯合期貨交易所,一度成為全國交易量第四大期貨市場,但因違規操作引發風險,1998年全國整頓時被關停並改組為證券公司[111]。
進入21世紀,隨着濱海新區獲批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天津在金融業等方面率先開展先行先試[112]。在天津產權交易中心推動下,天津股權交易所、天津濱海櫃枱交易市場、渤海商品交易所、天津排放權交易所、天津文化藝術品交易所等區域性交易平台相繼設立。但由於並非經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批准,這些場所均面臨清理整頓風險[113],尤其是天交所和天津OTC違反了「一省一所」的監管原則。同時,憑藉稅收優惠政策,天津東疆保稅港區成為全國最大的融資租賃機構註冊地[114]。不過,由於監管缺失,天津一度出現私募基金亂象,多起以股權投資為名的非法集資案件相繼爆發[115]。
目前,總部或註冊地位於天津的金融機構包括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渤海銀行[116]、民營銀行天津金城銀行,以及天津銀行、天津農商銀行、濱海農商行、中德住房儲蓄銀行、企業銀行、外換銀行等。此外,還有天津信託、北方國際信託,地方性證券公司渤海證券,以及公募資產管理規模居全國首位的天弘基金等。

天津市下轄五個國家級開發區和一個國家級高新區,分別是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青經濟技術開發區、武清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子牙經濟技術開發區、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天津濱海高新區。
天津開發區又稱「泰達」,創立於1984年12月6日,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綜合發展水平評價中,曾經創造過連續15年奪冠的紀錄[117]。1986年8月鄧小平在視察天津開發區時,親筆題詞「開發區大有希望」。西青開發區和武清開發區於2010年底和2011年初先後升格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天津高新區,是首批國家級高新區,2014年正式獲批成為天津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2016年11月,天津市與北京市聯合成立天津濱海-中關村科技園,是中國首個跨省級全面改革試驗區[118]。2022年12月,天津市開始籌備建設天開高教科創園[119]。
文化


天津文化早期是運河文化和海洋文化兼容的產物,具有"開放-保守"的二重性格,並在近代較早接受西方文化的影響[120]。早期傳統的京杭大運河開通以來漕運文化形成了天津傳統城市文化的初始形態,清末開埠以來,近代工商文明和西方文化的引入使得天津傳統原生文化勢弱,逐漸薈萃四方文化[121],因而產生了中西合璧的天津城市文化,在包括飲食、民俗、藝術、建築等方面都可以體現出中西薈萃的現象,尤其以話劇最為突出。2015年6月,南開大學文學院成立了以天津文化為主要研究方向的天津學研究中心[122]。

天津是諸多曲藝形式發源、興盛和發展的地方,因而有「曲藝之鄉」之稱[123]。其中,天津時調、天津快板、京東大鼓、京韻大鼓、快板書等曲藝形式是在天津形成;而京劇、河北梆子、相聲、評劇、評書、單弦、梅花大鼓、西河大鼓等是在天津興盛和發展的[124]。
天津的相聲興始於清末民初[125]。1920年代,天津的書場、茶社逐漸接納了相聲演員演出。1949年以後,天津的傳統相聲藝人將相聲的內容加以改造,去掉不良的內容,使相聲迅速普及。現今在天津的劇場與茶館都可以聽到傳統相聲。天津著名的相聲藝術大師或演員有:馬三立、侯寶林、常寶堃、高英培、馬季[126]、馮鞏、郭德綱等[127]。
京劇在清道光年間傳入天津,同治年間開始興盛,曾經有「北京學藝,天津唱紅,上海賺錢」的說法[128]。1930年,天津《北洋畫報》所舉辦的女伶四大皇后選舉曾轟動一時[129]。文革時期,天津京劇團只演出「八個樣板戲」,而其他京劇團體則一律解散,直至1980年代恢復並成立青年京劇團。始建於1907年的天津廣東會館,是天津現有保存最大最完整的清代會館建築,現為天津市戲劇博物館,梅蘭芳、尚小雲、馬連良、荀慧生等京劇大師都曾在此登台獻唱。始建於1936年的中國大戲院是天津戲劇舞台史上另一個重要的演出場所,當時行內流傳「唱紅中國,中國唱紅」的趣話,體現了中國大戲院在京劇藝術表演交流中曾經有過的重要地位。
話劇是中西文化在天津交融的突出代表[130]。早在1901年,教育家張伯苓就開始提倡戲劇,其弟張彭春則是第一個到外國學習現代戲劇藝術,並把西方寫實劇首先介紹到中國的早期話劇活動家及導演。1906年,李叔同與同學曾孝谷在天津創辦業餘話劇團體「春柳社」並首演《茶花女》,開中國話劇之先河[131]。天津劇作家曹禺以民國時期的天津作為背景創作了《雷雨》等話劇。此外,天津出現過的著名話劇人還有焦菊隱、于是之、林兆華、謝添等[132]。

中文的「電影」一詞即起源於天津。1905年6月,天津《大公報》刊登了英商快利洋行的一則廣告《活動電光影戲出售》,文中寫道「茲由外洋運到新式電影機器一副……」,這是文獻記載「電影」二字組合第一次出現。從此以後,藉由《大公報》在京津冀的影響,「電影」一詞開始普及。[133]1896年,法國百代公司首次在天津法租界的天豐舞台放映電影。1907年1月,中國最早的電影院——權仙電戲院在葛公使路誕生。1930年代,天津有80多家電影院和電影發行公司,一年中放映國內外電影達287部,國產片52部。1945年,環球影業、派拉蒙、福克斯、華納等美國及蘇聯影片公司相繼在天津設立辦事處。中資影片公司在天津亦擁有光華影劇公司和渤海影片公司[134]。

1930年代,雅沙·海飛茲、弗里茨·佳士拿、拉赫瑪尼諾夫等古典音樂家曾先後到天津演出[135]。李叔同是向中國傳播西方音樂的先驅者,其作詞的《送別歌》在民國初年作為在新式學堂中教授的學堂樂歌廣為傳唱經久不衰,已經成為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名篇[136]。1950年代,中央音樂學院和天津音樂學院先後在天津創建,兩所院校培養出許多現代音樂家和演唱家。1988年,天津音樂家蘇聰憑藉為影片《末代皇帝》的配樂獲得第60屆奧斯卡最佳電影作曲獎,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金像獎的中國人[137]。此外,有「第二國歌」之稱的《歌唱祖國》的作曲者王莘和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主題曲《我和你》演唱者之一的劉歡都是天津人,《歌唱祖國》的首演地便是天津的耀華學校禮堂[138]。2021年,天津茱莉亞學院正在于家堡開學[139]。

天津文學是「津味文學」和「衛派文學」的集合,歷史上曾間斷性地呈現出天津地域文化特色,如「津味小說」的出現,但「天津文學」的地域性和傳承性並不明顯。天津的言情、武俠、社會小說繁盛,1949年後的天津文壇是由解放區作家、詩人、戲劇家主導,如孫犁的《風雲初記》和《津門小集》等,都在這時期誕生[140]。天津的文學界存在缺乏體制外的作家和年輕作家的問題[141]。作家馮驥才是天津文學界的代表人物[142]。
天津繪畫歷史久遠,康熙乾隆年間,北京和天津畫壇都是正統畫風的重要領地。17世紀以後,天津的繪畫漸成規模,郭昆、金玉岡、沈銓等人相繼崛起畫壇。當時的天津畫壇大多為本土文化傳統的延續或京派藝術的異地傳播。此外,也受到租界文化和海派藝術的影響,具有中西合璧的特徵。清末,天津畫師的題材較多地集中於花卉一門,顏色方面為了達到鮮明艷麗的效果採用歐洲色彩顏料。天津書法界早期有四大家,華世奎、孟廣慧、嚴修、趙元禮,而弘一法師李叔同的書畫技藝同樣精湛[143]。
天津的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民間藝術有天津京劇、天津時調、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相聲、津門法鼓、漢沽飛鑔、京韻大鼓等;其擴展項目有評劇、河北梆子、天津風箏魏製作技藝、天津皇會等[144]。雖然天津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但是大多仍處於普及率低的處境。[145]泥人張彩塑是天津重要的民間藝術代表,曾被列入慈禧太后六十和七十大壽的賀禮禮單,李鴻章等諸多政要、名流慕名塑像[146]。
天津開埠後,隨着經濟貿易和對外交往的發展,大眾傳播媒介迅速興起,洋人在天津租界創辦了各類刊物。近代天津的新聞傳播以報刊為主,20世紀30年代初,天津發行報紙30餘種,總發行量超過29萬份,其中本地發行達18.7萬份。天津本土報刊因天津租界的特殊政治和輿論環境,在近代較早萌芽並發展[147]。1886年,由天津海關總稅務司、英籍德國人德璀琳與英商怡和洋行總理笳臣集資創辦於天津英租界的天津第一家報紙《中國時報》發行,分中英兩版。1902年6月,英斂之創辦的《大公報》在天津法租界首次出版。同年,中國第一份官報《北洋官報》在天津發行。此後,天津相繼出現《北洋畫報》《自由晚報》《新生晚報》《大眾晚報》《人民晚報》《夜報》《民國晚報》等報刊[147]。
1949年以後,天津所有中外報社被接收、改組或停刊。目前,天津報業由天津日報和今晚報兩大報業集團主導[148]。2011年,天津廣播電視電影集團、天津人民廣播電台和天津電視台合併組建為天津廣播電視台[149],現擁有9個電視頻道。天津地方媒體多以報道正面新聞為主,調查報道較弱,因缺乏知名媒體、記者及新聞報道,被稱為「沒有新聞的城市」[150]。2016年,天津市主要媒體推出移動客戶端,分別為今晚報的「問津」、北方網的「前沿」以及天津日報的「新聞117」[151],但均於兩年內中止營運並併入津雲平台。2018年1月,《假日100天》《採風報》《球迷》《渤海早報》等報刊停刊。同年11月,天津日報報業集團、今晚傳媒集團、天津廣播電視台、天津廣電傳媒集團、中國技術市場報社及天津報業印務中心撤銷,合併成立新的天津海河傳媒中心[152]。



津菜起源於民間,以鮮咸為主,從形成到發展至今有300多年歷史。天津菜系形成和發展與漕運和鹽商有關,為慶祝康熙登基而開設的聚慶成飯莊是天津菜系形成的標誌。1860年天津對外開放商埠後,西方飲食逐漸進入天津,有代表性的是1907年由德國人阿爾伯特·起士林開辦的起士林餐廳[153]。
天津菜中具有代表性的津菜有八大碗、四大扒、冬令四珍、鍋塌里脊等。天津的小吃與特產數目眾多,尤其以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及耳朵眼炸糕合稱的「天津三絕」最具知名度。天津的特色小吃有糖礅、大餅雞蛋、茶湯兒、果仁張、蹦豆張、皮糖張、麵茶、楊村糕乾、糖炒栗子、熟梨糕、鍋貼等百餘種,但是部分小吃缺乏推廣,如今已經面臨失傳[154]。而天津當地的早餐獨具地方特色、種類繁多,如煎餅餜子、鍋巴菜、老豆腐、果子、炸糕、素卷圈、餛飩等。煎餅餜子、鍋巴菜等先後入選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155]。
社會
據元代記載,天津「半數解吳語」,可見吳越民系和江淮民系是天津早期移民的主要構成。明代時期,燕王朱棣受明太祖朱元璋之命駐守天津一帶,並帶來大量皖北、蘇北移民[9]。1860年開埠後,西方列強在天津設立租界,吸引了大批外國僑民在天津租界定居。清末六萬淮軍屯駐天津,最終融入當地人口[156]。
進入20世紀初,華北頻遭自然災害,周邊農民大量湧入天津,使冀魯民系逐漸成為新移民主體。1913年,來自天津及周邊地區的華北移民南下至馬來西亞沙巴州墾殖定居,是歷史上唯一一批由華北赴南洋的移民,並在當地建立了「天津村」[157]。此後,部分為躲避蘇聯紅軍的白俄難民,以及二戰期間逃難至天津的猶太人,多集中居住在天津日租界和英租界南端。北洋政府時期,不少清末遺老遺少、北洋官員,以及大批買辦與民族資本家亦在天津定居。1949年以後,絕大多數外籍人士離開天津。
人口規模方面,2015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為1546.95萬人,比2010年增加247.66萬人,年均增幅49.53萬人。其中外來常住人口500.35萬人,占同期人口增量的80.19%[158]。2016年3月,天津市取消農業與非農業戶口區分,並逐步放開市內戶口遷移限制[159]。到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時點),天津市常住人口為1386.60萬人[160]。
截至2024年末,天津市常住人口總量為136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73萬人,鄉村人口19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6.01%,比上年提高0.52個百分點[1]。常住人口出生率為4.99‰,死亡率為6.96‰,自然增長率為-1.97‰[1]。
儘管京津冀協同發展促進了區域人口流動,但天津人口淨流入並未顯著增加,反而出現流出人口增幅較大的現象。當前天津正面臨人口流入減少、老齡化加劇、就業市場疲弱及市內人戶分離加劇等挑戰[161]。
天津話屬於官話方言,一般特指天津市區、近郊部分地區以及塘沽一帶的方言。作為一個被冀魯官話和北京官話包圍的典型方言島,其最顯著的特徵是陰平調呈低降調(21),這與周邊方言明顯不同。天津話不同於一般華北方言,它具有南京型的平翹舌特點,存在多樣的連續變調現象,並保留了大量的文白異讀。
關於天津話的歸屬,學界長期存在爭議。李世瑜等學者通過實地考察認為,天津話在聲調格局上與安徽蚌埠、鳳陽一帶的方言十分接近,推測其源自明朝燕王掃北時淮地移民所帶來的方言,在冀魯官話的影響下逐漸演變而成,因此應歸入中原官話[162]。但另一些學者則依據天津話「四聲清入派」的現象——與周邊冀魯官話相同——將其劃歸為冀魯官話保唐片天津小片[163]。
除了陰平為低降調這一顯著特徵外,現今的天津話還表現出一些獨特的語音特點:例如翹舌音與齒音字[164]以及日母字[165]的讀法常有自由變讀現象,同時還具有較為特殊的連續變調規則[166]。在天津郊縣的方言分布中,武清話歸屬北京官話,而薊縣話、靜海話、寧河話則屬於冀魯官話。


截至2024年末,天津市共有研究生培養機構25所,普通高校56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60所,普通中學577所,小學861所[1]。
作為洋務運動重鎮和中國高等教育的發祥地,天津的教育在近代中國歷史上佔據着重要地位[167]。早期的衛學、問津書院、新學書院,以及隨後興辦的北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北洋西醫學堂、北洋電報學堂等,不僅在中國近代科學啟蒙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開創了官辦與私立學校並存的格局。
1895年10月,天津海關道盛宣懷獲光緒帝御筆欽准,在北運河畔大營門博文書院舊址創辦北洋大學堂。該校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官辦大學,即今日天津大學的前身[168]。戊戌變法失敗後,嚴修與張伯苓在天津相繼創辦南開中學、南開大學等南開系列學校,培養了周恩來、曹禺、吳大猷、溫家寶等一批傑出校友[167]。與此同時,天津租界內的教育事業也蓬勃發展,如天津工商大學、耀華學校和英國文法學校等先後興辦。正如袁世凱所言,當時的天津「學堂林立,成效昭然,洵為通商各屬之冠,中外士庶,靡不稱讚」[169]。
進入當代,1978年天津市在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的指導下,創辦了多所走讀制大學,既擴大了招生規模,也有效補充了天津的高等教育資源[170]。目前,天津市共有2所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即南開大學和天津大學;另有4所高校入選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分別為天津工業大學、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和河北工業大學,其中河北工業大學隸屬河北省教育廳管轄。此外,中國民航業最高學府中國民航大學亦坐落於天津。

在科研方面,截至2018年,天津市的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資經費投入佔國內生產總值為2.62%,位列全國省級第五位[171]。截至2018年末,天津市共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13個,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2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61家[92]。科研單位包含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以及信息產業等多個領域,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在津直屬研究所。曙光計算機天津產業基地生產的曙光星雲,在2010年6月全球超級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中排名第二。部署於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業務主機天河一號更在2010年11月取得TOP500的第一位,為當時世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172]。2021年起,天津市開始建設六家海河實驗室,定位為天津市最高層次的科學研究類創新基地[173]。

天津傳統體育活動以天津摔跤、武術、拔河、踢毽、抖空竹等為主。1860年,闢為通商口岸後,天津成為西方近代體育最早傳入中國的城市之一[174]。1908年,天津青年會代理總幹事饒伯森通過國際渠道得到了正在倫敦舉辦的第四屆奧運會的幻燈片,並將其帶到當時南開中學的操場給南開學生放映當時正在舉辦的奧運會盛況。在觀看幻燈片之前,南開的學生掛出了「奧運三問」的標語,即「中國,什麼時候能夠派運動員去參加奧運會?我們的運動員什麼時候能夠得到一塊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能夠舉辦奧運會?」。1908年的《天津青年》對此進行了報道,「奧運三問」被視為中國奧運夢的開端[175]。 目前,在足球方面,天津參加中國足球超級聯賽的男足俱樂部是天津津門虎,參加超級聯賽的女足俱樂部曾有天津匯森並多次奪冠,但因資金不足於2017年12月俱樂部解散[176]。在排球方面,天津普利司通女排在2002年至2011年全國聯賽的9個賽季里獲得8個冠軍和1個亞軍[177]。在棒球方面,天津雄獅隊多次獲得中國棒球聯賽、全國棒球錦標賽的冠軍。在籃球方面,天津擁有參加CBA的天津榮鋼。
在賽事方面,天津市曾多次成功舉辦國際單項錦標賽和大型國際綜合賽事。其中,包括1995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1999年世界體操錦標賽、2009年亞洲籃球錦標賽和2007年女足世界盃、2008年夏季奧運會足球項目、2013年東亞運動會、2015年女排亞錦賽和2017年全運會。
天津市主要的體育場館有天津奧林匹克中心體育場、天津體育中心、天津市海河教育園體育中心、天津網球中心、泰達足球場、團泊足球場等。

目前,天津與中國大陸其他地區一樣,有五種宗教受到政府承認: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其中,佛教和道教傳入較早;伊斯蘭教在元代天津形成最初聚落時便已傳入,因此又被稱為回教。天主教和基督新教分別於1847年和1860年傳入天津,在發展過程中曾經歷天津教案、義和團事變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重大衝擊。
在20世紀上半葉,天津還曾存在猶太教、東正教和神道教[178]等宗教,但隨着中葉僑民離開,這些宗教停止活動,目前僅保留遺址,不具備宗教功能。
截至目前,天津全市共有教徒約26.7萬人,宗教職業人員近200人。自1979年以來,天津恢復開放宗教活動場所79處。其中佛教的大悲院、天主教的望海樓天主堂與西開教堂、伊斯蘭教的清真大寺、基督新教的安里甘教堂以及道教的天津天后宮和玉皇閣均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82]。

1879年,基督教倫敦會派遣馬根濟擔任天津倫敦會醫院院長,並於同年創辦西醫醫學館,天津最早一批西醫醫生便在此接受了初級醫學教育。1894年,李鴻章在天津創辦中國第一所西醫醫院「天津儲藥施醫總醫院」,並設立西醫學堂,後更名為「北洋西醫學堂」。1903年,北洋女醫院在天津成立,成為中國第一家公立婦產專科醫院,由著名婦產科專家丁懋英擔任院長。1904年,北洋軍醫學堂的附屬醫院天津官醫院設立。1908年,北洋女醫院附設北洋女醫學堂,成為中國近代第一所公立護士學校,後更名為北洋女子醫學校[179]。
目前,天津是中國大陸醫療水平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擁有天津醫科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等知名醫學學府。全市共有29家三級甲等醫院,專業分工完備,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天津市腫瘤醫院、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天津市人民醫院、天津市兒童醫院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此外,天津市唯一的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屬醫院為南開大學附屬醫院[180]。
天津市是中國大陸社會治安最好的地區之一[181]。根據調查顯示,天津市民對社會治安安全感極高,連續多年保持在95%以上[182]。特別是惡性治安事件案發率較少、且破案率高,2016年,天津市現行命案、綁架案、涉槍案件破案率實現三個100%[183]。然而,天津靜海等地區長期存在傳銷活動,難以根治。2017年8月,多起傳銷活動牽涉命案引發社會輿論對天津地區傳銷活動的關注[184]。
交通

天津市擁有天津港與天津南港兩大港口群。其中,天津港又稱「天津新港」,是世界等級最高、規模最大的人工深水港,也是中國北方最重要的綜合性港口之一,同時還是蒙古國等內陸國家的主要出海通道,其航線通達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餘個港口[185]。
天津港現有水域和陸域總面積近260平方公里,劃分為北疆、南疆、東疆和海河四大港區:其中北疆港區主要從事貨櫃及雜貨運輸;南疆港區以散貨運輸為主;海河港區為小型船舶碼頭;東疆港區則是中國面積最大的保稅港區。天津國際郵輪母港亦坐落於東疆港區東南部[186]。
與之相對,天津南港由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導建設,並於2011年8月正式開港,重點發展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運輸功能。2015年8月,天津港內一處危化品倉庫發生重大爆炸事故,對周邊數公里範圍造成嚴重影響[187]。

天津市的航空交通運輸主要依託天津濱海國際機場,該機場是天津市唯一的民航機場。同時,部分旅客和貨運也會利用臨近城市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以及北京首都國際機場。
天津濱海國際機場位於東麗區,始建於1939年11月,是1950年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條民用航線的起飛地[188],承擔了中國專業飛行與航空技術人才的培養,被譽為「新中國民航的搖籃」[189]。現已具備雙跑道獨立運行能力[190],並設有T1和T2兩座客運大樓,是天津航空與奧凱航空的樞紐機場。天津地鐵2號線以及建設中的津濱城際鐵路均接入該機場。


天津是近代中國鐵路的發祥地,不僅處於京滬鐵路、津山鐵路兩大傳統鐵路幹線的交匯處,還是京滬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津秦高速鐵路、津興城際鐵路、津保客運專線等高速鐵路的交匯處,是北京通往東北和上海方向的重要鐵路樞紐。隨着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的落實,京濱城際鐵路、津承城際鐵路等將陸續建設,天津至雄安新區鐵路(津雄城際鐵路)也納入規劃[192]。天津至濰坊(煙臺)鐵路(即津濰煙高速鐵路)正在建設中。
天津市鐵路樞紐站以天津站、天津西站、濱海西站為主站,以天津南站、濱海站、濱海東站(規劃中)為輔站,此外,其他辦理客運業務的車站還有京津城際鐵路武清站、津秦高速鐵路軍糧城北站、濱海北站、津山鐵路天津北站、塘沽站和軍糧城站、京滬鐵路楊柳青站、靜海站等。

歷史上,天津老城的道路是正南北正東西或與海河走向平行、垂直。由於近代租界的設立,天津公路交通建設起步較早,1914年,意大利駐天津領事費洛梯上尉與艾克森美孚合作,將天津意租界大馬路建成天津第一條柏油路[193]。此後,各個租界進行吹泥墊地,疏浚了海河航道,又用泥沙填平租界中的沼澤,從而使天津的道路建設有了較大發展。1949年以後,天津城市面積增長很快,因此城市道路在原有基礎上改增擴明顯。目前,天津城市道路是環放式格局,環線由內環線、中環線、快速路、外環線和環城高速公路構成。天津部分道路名稱沿用中華民國時期地名,如西康路、多倫道等。天津市區與海河平行西北至東南走向的道路稱為「路」,與海河相交東北至西南走向的道路稱為「道」[194]。
2005年12月16日天津市發布《天津市公安局關於逐步擴大電單車限行範圍的通告》,2006年7月1日起,禁止津A牌照電單車在中環線以內道路通行,包括中環線;禁止津C牌照、外埠牌照電單車在外環線以內道路通行,不包括外環線。2007年5月1日起,禁止津A牌照電單車在外環線以內道路通行,不包括外環線。[195]

天津市的公共交通運輸方式主要有軌道交通、巴士、的士和網約車等。
天津是中國近代第一個擁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統並開通有軌電車的城市[196]。1904年,經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凱批准,天津海關道唐紹儀和候補道蔡紹基等人與比利時駐天津領事簽署合同成立「天津電車電燈股份有限公司」。1906年6月,中國的第一條城市巴士路線天津環城有軌電車白牌有軌電車在天津正式營運[197]。1973年,天津環城有軌電車路線全部拆除。目前,天津市的巴士主要由天津巴士一、二、三、四公司、天津巴士實業公司和濱海巴士公司營運。
天津地鐵始建於1970年,1976年建成通車,成為中國大陸繼北京之後第二個擁有軌道交通的城市。2003年9月,津濱輕軌東段建成通車。2005年12月,由天津地鐵既有線改造並延長的1號線開通。截止2024年9月28日,天津軌道交通線網已開通營運1號線、2號線、3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9號線、10號線、11號線、津靜線等11條路線,總里程約325公里,車站223座,在建地鐵項目有4號線北段、11號線西段、7號線、8號線、B1線、Z4線、Z2線,13號線可行性報告亦得到天津市發改委的批覆。
在城市的士領域,天津市最早的的士公司成立於1975年。此後,天津市的出租車輛逐漸增加,90年代至今,大發、夏利和豐田相繼成為天津的士型。目前,天津市內主要使用豐田卡羅拉和一汽威志兩種車型。2014年起,網約車開始進入天津市場,並在法規與監管爭議中擴大市場份額[198]。天津市內也有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助力車以及共享汽車等[199]。
旅遊

天津境內共有三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八仙山因長期人跡稀少,較好地保留了山林原始生態風貌;薊州區中上元古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聯合國地質科學聯合會確認為世界標準地層剖面;天津古海岸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有三道典型貝殼堤,清晰記錄了天津平原退海成陸的地質演變過程[59]。
在人文景觀方面,天津境內有兩處世界文化遺產,即位於薊州區城北的黃崖關長城和貫穿全境的京杭大運河天津段。古文化街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其核心建築群為天后宮,是天津市區現存最古老的古建群落,也是中國北方媽祖文化的重要代表性遺蹟[59]。此外,楊柳青鎮以楊柳青年畫聞名,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00]。
天津市區內的海河兩岸薈萃了中國傳統建築、歐式建築與現代建築,逐漸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景觀。憑藉夜間燈光映襯下的「一橋一景」風貌,海河成為天津著名旅遊地標,並常作為夏季達沃斯論壇等重大國際會議期間外賓的重要參觀點[201]。
2018年8月,《時代雜誌》將位於濱海新區的天津濱海圖書館評為「2018年全球百佳目的地」榜單首位[202]。

天津市的博物館起源於清末新政時期[203]。1914年,由法國天主教耶穌會神甫、博物學家桑志華創辦的北疆博物院,是中國最早建立的博物館之一,在古生物學、古地質學、考古學及博物館學界具有重要地位[204]。
目前,天津市擁有三座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天津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和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其中,天津博物館是一座歷史藝術類綜合性博物館,其前身可追溯至1918年成立的天津博物院[205];天津自然博物館是一座涵蓋動物、植物、古生物、地質等多學科的大型綜合性自然博物館,其前身即為北疆博物院[206];周恩來鄧穎超紀念館位於水上公園,用於紀念青年時期曾在天津求學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首任總理周恩來及其夫人鄧穎超[207]。
此外,2019年5月位於中新生態城的國家海洋博物館開館,成為中國首座國家級、綜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館[208]。天津市還有天津科學技術館、天津市規劃展覽館、平津戰役紀念館等多座專業或專題展館,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文化與科普體驗。

自2008年起,天津市逐步對全市的城市公園和廣場進行提升改造,取消門票,免費向市民和遊客開放[209]。市區內的主要公園包括水上公園、天津動物園、南翠屏公園、水西公園、北寧公園、梅江公園、二宮公園、中山公園、海河音樂公園、中心公園、人民公園、河東公園、五大道公園、西沽公園等[210]。其中,北寧公園的前身是1906年由清末民初實業家周學熙修建的種植園,後取「非寧靜無以致遠」之意,更名為「寧園」。濱海新區的主要公園包括海河外灘公園、泰豐公園、紫雲公園、南堤濱海步道公園、東堤公園、貝殼堤濕地公園、航母公園、海港公園等。2018年10月,水西公園正式落成開放。
自2011年起,天津市在城市周邊及濱海新區規劃並建設了16個郊野公園,相比城市公園,郊野公園更具自然風貌和郊野趣味性[211]。2012年,位於天津北部的北運河郊野公園和西南部的西青郊野公園率先開工建設。2014年,天津市將16個郊野公園納入生態紅線範圍,郊野公園核心區總面積達66,855公頃[212]。

1902年,天津開始架設路燈。至20世紀30年代,天津已因夜間燈火輝煌而享有「北方不夜城」的美譽。目前,天津市已將城市燈光夜景納入專項城市規劃。在中心城區,夜景照明形成了以海河及其延伸線(北運河、南運河重點河段)為主軸的「魚骨形」結構:主軸由海河景觀照明構成,再通過道路界面向兩側輻射,形成交叉分布的照明格局。海河夜景已成為天津重要的旅遊路線,並作為城市景觀工程在夏季達沃斯論壇、全運會等重大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13]。
外事

1861年1月,清政府在天津設立「三口通商衙門」,主要負責北方各口岸洋稅的稽核,成為天津最早的對外管理機構。1973年6月24日,天津與日本神戶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這是中日兩國,也是中國與外國之間建立的首對友好城市關係。改革開放以來,天津作為中國北方的重要沿海開放城市,較早實現了對外開放。自2008年起,天津開發區承擔中國—埃及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的建設與開發工作[214]。2015年6月起,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對來自美國等51個國家的外籍人士實行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215]。2018年3月,天津市與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在首府拉合爾市聯合建設旁遮普天津技術大學[216]。

天津市是夏季達沃斯論壇的常駐舉辦城市,並曾承辦多次國際會議,包括第六屆亞歐財長會議、第八屆中歐工商論壇、2010年中阿合作論壇部長級會議以及聯合國第四次氣候變化談判等。
在展覽與會展方面,天津市擁有多項知名展會,如每兩年一度的中國國際直升機博覽會、天津國際汽車貿易展覽會、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PECC)國際貿易投資博覽會、中國企業國際融資洽談會,以及中國·天津國際航空航天貿易展洽會[217]。天津的主要會展中心包括天津梅江會展中心和天津濱海國際會展中心。2021年6月,由商務部與天津市共建的國家會展中心 (天津)在海河中游落成並啟用[218]。此外,天津市還將於2025年秋承辦上合峰會[21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天津最早和日本的神戶於1973年6月24日正式建立友好城市關係,這是中日也是中外之間建立的第一對友好城市關係[220]。隨後,天津市的國際交流日漸廣泛,已先後與遍布五大洲的費城、墨爾本、烏蘭巴托、基輔、米蘭、仁川等50餘個地區結成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關係。
天津友好城市 | ||
以下列表為目前與天津市建立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關係的地區
|
人物

民國時期,天津籍的政治人物包括民國總統徐世昌、曹錕、高凌霨、李純、齊燮元、李傑、施思明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天津籍政治人物則有李瑞環、溫家寶、王光英、王光美、錢其琛、李森茂等。此外,天津籍的國外政治人物中,包括美國首位華裔女市長陳李琬若[221]。
在科學與教育領域,天津籍名人涵蓋南開學校創始人嚴修與張伯苓[27],北洋大學及耀華學校校長趙天麟,藝術教育家弘一法師李叔同,甲骨文研究先驅王襄,教育家王照,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27],以及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于敏。此外,還包括生物學家李景均,化學家陸婉珍與邢其毅等。

文化界的天津名人有紅學家周汝昌,克魯格人文獎獲得者余英時[222];作家曹禺、楊苡[223]、馮驥才、穆旦、馮至、郝景芳[224];《中央日報》社長姚朋[225]:82;主持人崔永元等;作曲家王莘、蘇聰,二胡演奏家宋飛,歌唱家蔣大為[226]、劉歡、張學友[227]、張碧晨,相聲演員侯寶林、馬三立、馬志明、馬季、郭德綱、馮鞏[228]、牛群、師勝傑、郭麒麟、張雲雷、楊議、田立禾、曹雲金,小品演員趙麗蓉,著名導演黃佐臨、爾冬陞,著名演員于是之、鮑國安、陳道明、張國立、蔣雯麗、李乃文、午馬、牛犇、黃志忠、黃海波、任重、胡先煦、林煒、林雪、石揮、毛曉彤、宋祖兒等。

天津的體育界人士武術家霍元甲,出生於天津的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伊利克·里達爾,第一個打破游泳世界紀錄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運動員穆祥雄[229],奧運冠軍郎平、桑雪、陳一冰、佟文、張萍、張娜、李珊,排球教練王寶泉,體操世界冠軍董震[230],劍擊世界冠軍譚雪,足球運動員于根偉、張效瑞等。
因天津市在中國近代的特殊地位,故清末民初時期天津是中國各界名流的聚集地。其中,曾經在天津求學、工作或寓居的非天津籍名人有: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兩江總督曾國藩和直隸總督李鴻章,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中國近代思想家梁啓超,民國北洋政府國務總理顧維鈞,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外交總長曹汝霖,軍閥張勳、段祺瑞、孫傳芳、湯玉麟、鹿鍾麟、孫殿英,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以及趙四小姐,劉少奇、周恩來及夫人鄧穎超,張自忠,作家張愛玲[231],數學家陳省身等。

除中國本土的寓居者外,因天津租界的存在出,也有部分外國人曾長期在天津居住、工作或傳教。原英國軍官、蘇丹總督查理·喬治·戈登,天津英租界董事長德璀琳,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計劃提出者喬治·卡特里克·馬歇爾,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約瑟夫·史迪威。生於天津的蘇格蘭人李愛銳是在天津的傳教士後裔,是第一位生於中國的奧運會金牌得主[232]。1925年出生於天津的安德烈·利維曾將多部中國名著翻譯成法文[233]。
相關條目
註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