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株洲站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株洲站map
Remove ads

株洲站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株洲市人民南路,於1910年啟用,為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旗下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直屬的客運特等站。經過鐵路有京廣鐵路滬昆鐵路長株潭城際鐵路。株洲站的鐵路樞紐地位,使株洲有北鄭(州),南株(洲)之美名。

快速預覽 株洲站Zhuzhou Railway Station, 位置 ...

車站於2019年開始改擴建工程。2021年10月20日起至2022年6月30日停止辦理客運業務[2][3]。2022年6月30日,株洲站東站房、架空候車廳以及3~11月台啟用,西站房和1~2月台於2022年12月30日啟用[4][5]

Remove ads

歷史

株萍、粵漢線株洲車站

株洲的首個火車站於1905年12月12日株萍鐵路通車時建成,其站址位於湘江岸邊,後改稱株洲南站,抗日戰爭後稱株洲西站,株洲的第二個火車站則是1911年1月開通的粵漢鐵路株洲北站,站址位於今株洲站行包房處。[6]:27株萍路株洲車站與粵漢路株洲北站相距1.5公里,但互不相連,直至1913年5月才修建一條聯絡線,互通車輛。

1928年11月,中華民國鐵道部令株萍路併入粵漢鐵路湘鄂段統一管理,當時的株洲北站隨之成為聯運樞紐,1936年改稱株洲車站,原株洲南站同時改為岔道站。1937年9月,株萍路併入浙贛鐵路,南嶽嶺下新建株洲總站(亦稱北站),與粵漢鐵路株洲車站平面相對。[6]:28同時,株洲東站在株洲總站以東1.98公里處建成,株洲形成設4個火車站的格局,這四個站即粵漢路株洲站,浙贛路株洲總站、東站、南站。[6]:28彼時的粵漢路株洲車站只有5條股道,一座面積100平方米、只能容納100人的站房,一座長60米的月台以及北側的車房。浙贛路株洲總站(北站)也只有4條股道、一座面積150平方米的站房、一座月台、一座鋼架天橋,以及車站北側供機車換向的三角線。株洲南站、東站也各有兩股道。[6]:28

Remove ads

株洲客站

Thumb
1974年建成的車站站房
Thumb
2007年的株洲站月台
Thumb
2011年的株洲站月台

1949年9月,株洲的四個火車站合併,統稱株洲車站,由衡陽鐵路局管轄,其後原粵漢鐵路株洲站辦理客貨運業務,原株洲南站改為辦理整車貨運的貨房,原株洲總站改為運轉室,原株洲東站於1950年11月1日撤銷。[6]:28

1954年,株洲站增加到發線2股及編組線1股,接發列車能力提高44.7%,容車量提高28輛,一年後又新建站房833平方米及旅客月台圍牆800米,同時增鋪到發線2股、旅客列車給水管道421米。1956年,株洲站新建旅客第二月台,架設天橋一座,增鋪南頭牽出線一條。[6]:29同年,五里墩車站劃歸株洲車站管理。[6]:281957年,株洲站新建北貨場,鋪設7股貨物線。彼時正是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粵漢鐵路原有的路線設備已然無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武昌至衡陽複線工程隨即上馬,其中株洲境內長75公里,1958年開工。[6]:13京廣南端複線引入株洲站的工程於1969年開工,次年8月完工,株洲站站場則在1970年10月至1972年6月間改建,股道延長。[6]:29株洲站站場電氣集中工程於1971年3月15日完工。

1974年,鐵道部和湖南省決定在株洲車站原址興建株洲新客站,佔地1.2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包括主樓和北附樓(售票廳)、軟席候車室和人防地道的建設,於1975年12月開工,1981年9月完工。1980年設計、施工的二期工程包括南附樓(行包房)、天橋、地道、雨棚等,其中天橋於1981年完工,行包房1983年投產,一、二月台及雨棚於1984年延長,地道和雨棚則於1985年完工。[6]:291987年8月9日,株洲站開始建設6502型電氣集中訊號樓,設備於1989年6月6日安裝測試完畢。彼時株洲車站的行車訊號全部採用色燈訊號,聯鎖設備為電氣集中,站內正線和到發線的道岔均與有關訊號機聯鎖。1990年,株洲站的客運量為988.81萬人,貨運量221.6萬噸。[6]:30

1994年,車站新建5000多平方米的生產用房以及第三、第四月台工程竣工[7]

直至1990年代末,株洲站設有7條到發線、1條正線(京廣上行)、2條存車線兼機走線和3條貨車外繞線(京廣下行和浙贛上、下行)[8]。2005年,株洲站的站名字體改用醴陵籍書法家李鐸的題字[9]

由於株洲站北京端客車正線與廣州端客車正線一直不貫通,成為京廣正線上唯一速限45公里/小時的路段。為迎接中國鐵路第五次大提速,2004年4月鐵路部門對車站北咽喉進行改造,拆除部分道岔及月台設施,貫通京廣正線[10]。2007年為迎接第六次大提速,鐵路部門將車站四月台改造為高月台[11]

城際場及東站房

Thumb
預留的城際場(2017年)

長株潭城際鐵路建設期間,由於城際車站佔用的車站東側地塊面積有限,施工單位拆除位於東側的存車線和機走線,將外包的滬昆上行、滬昆下行和京廣下行貨正線西移[12][13]。相關工程於2014年4月開始[14],2015年10月完工[15]

2017年8月,鐵路總公司批覆株洲站改造計劃,改擴建後的株洲火車站採用線側式+線上式綜合站型,站房由東、西子站房及架空候車室組成,站房面積約為現有5倍。[16]

2019年10月12日,改擴建項目正式開工建設。[17]

2020年3月1日,株洲站的城際場開始施工[18],城際站房於2021年1月28日投入營運,但由於株洲站東站房尚未竣工,株洲城際場的旅客仍須從既有西站房出入車站[19]。東站房完工後施工部門將對既有普速場和西站房進行拆除重建[20]。12月,新華橋開始進行拆除重建工程。[21]

2021年8月17日晚,位於車站上行咽喉的新華橋在拆除過程中,梁體發生斷裂、壓在京廣普鐵線正上方,導致京廣普鐵線和滬昆普鐵線行車中斷[22]。10月20日起,為配合車站改善工程,株洲站停止辦理普速列車和長株潭城際列車的客運業務。[2]

2022年6月30日,株洲站東站房及部分架空候車室建成。東站房同樣掛有李鐸題寫的站名。7月1日起正式恢復辦理客運業務,重開3-11月台[23]。2022年12月30日,西站房及1~2月台啟用,標誌着株洲站擴建工程正式完工[5]

Remove ads

車站結構

站房

Thumb
株洲站東站房(2023年)

株洲站目前使用的站房於2022年投入使用,建築面積6.8萬平方米,由西站房、東站房和架空候車室組成。

其中西站房面積1.2萬平方米,外立面設計以「湘水揚波、匯通八方」為設計意向。屋頂設計靈感來源於炎陵炎帝陵建築,同時下方設有的波紋裝飾則象徵湘江。西站房售票處為開放式,面積277平方米,共5個人工售票窗,5台自動售票機;東站房建築面積為1.3萬平方米,外立面設有炎帝像、神農塔日晷浮雕、釉下五彩瓷等裝飾。架空候車廳2.2萬平方米,橫跨車站站場。候車室設8個檢票口,每小時最高可容納5000餘人同時候車。[24][5]

站場

Thumb
車站北咽喉,左側為城際場
Thumb
株洲站6、7月台

作為南北走向的京廣鐵路及東西走向的滬昆鐵路的樞紐車站,株洲站是中國中南地區客運量較大的車站之一,銜接七斗沖五里墩田心株洲北Ⅲ場和株洲北Ⅳ場5個方向。車站在經過2014年改造後,建有候車月台4座:1-3道、6-8道為到發線,Ⅳ道為京廣上行正線、Ⅴ道為京廣下行客正線;滬昆上行貨正線XII道、滬昆下行貨正線XIII和京廣下行貨正線XIV道外包客場。車站客場西北側為株洲客車整備所[13]

長株潭城際鐵路位於現有站場的東側,設2月台4股道。

西↑ 西站房
側式月台
1道 1月台 到發線
2道 2月台 到發線
島式月台
3道 3月台 (機待線) 到發線(客機整備所)
Ⅳ道 七斗沖站五里墩站京廣鐵路上行、滬昆鐵路 客正線田心站
Ⅴ道 4月台 七斗沖站五里墩站京廣鐵路滬昆鐵路 株洲客A線田心站
島式月台
6道 5月台 七斗沖站到發線、株洲北南到線株北Ⅴ場
7道 6月台 到發線
島式月台
8道 7月台 到發線
XII道 4月台 五里墩站滬昆鐵路 下行貨正線、株洲北東到線株北Ⅴ場
XIII道 五里墩站滬昆鐵路 上行貨正線、株洲北株出聯絡線株北Ⅲ場
XIV道 七斗沖站京廣鐵路 下行貨正線株北Ⅲ場
8月台 城際場 到發線
島式月台
9月台 株洲南站城際場 長株潭城際鐵路 正線大豐站
10月台 株洲南站城際場 長株潭城際鐵路 正線大豐站
島式月台
11月台 城際場 到發線
東↓ 東站房
Remove ads

旅客列車目的地

目前每天有188班旅客列車在株洲站停靠。在春節、清明、國慶等客流高峰,會增開20~30輛旅客列車。

更多資訊 列車所屬路局, 目的地 ...
Remove ads

「株洲黑洞」

Thumb
東滬昆下行直接前往南京廣下行的列車需在株洲站換掛機車,解掛後的機車進株洲機務折返段整備

作為京廣鐵路和滬昆鐵路交匯點的株洲站在站線布置方面存在一定缺陷:由東滬昆下行前往京廣下行的列車需在株洲站南部切割京廣正線,進株洲站折角運行,而滬昆正線下行與京廣上行在株洲-田心間共線,且株洲站自身月台不足,且京廣鐵路廣州方向正線靠4月台,接發車能力緊張,再加上不少列車要在此站換掛機車,交換司機,導致列車在株洲站停車時間較長,在這種情況下東滬昆下行列車一般要在位於株洲東部五里墩鄉五里墩站扣點或是在五里墩-株洲區間機外停車,造成許多本應準點到達株洲站的列車因在五里墩站停留時間過長而嚴重晚點。此現象在上海南到貴陽的K111次列車尤為明顯,該站也因此被中國鐵道迷所詬病,稱之為「株洲黑洞」或者是「五里墩黑洞」。據統計,僅2014年3月底,株洲站每日辦理晚點旅客列車98列(其中株洲分界口為每日32列),平均每列增加晚點時間9.3分鐘,旅客列車準點率僅51%,嚴重影響運輸秩序,降低幹線運輸效率,成為京廣、滬昆大動脈的運輸瓶頸。[13]

自2014年下半年起,部分原途徑京廣線(廣州方向)和滬昆線(上海方向)進株洲換向的列車改經吉衡鐵路(如K537/538次)或贛韶鐵路(如T169/170次),原部分經京廣線(北京方向)和滬昆線(昆明方向)的列車改經車站以北的聯絡線,不進株洲站換向辦客,這種分流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株洲樞紐的擁堵問題[13]

Thumb
株洲鐵路樞紐示意圖,可見由東滬昆下行前往京廣下行需切割京廣正線,在株洲站換向(折角運行)

下轄車站

株洲車站為廣州局集團直管的特等客運站,原設有運轉、客運、行包三個車間。2015年4月10日湘潭站株洲北站調整為本站管轄,為此車站新設湘潭車間[25]:197。2016年12月26日長株潭城際鐵路開通,株洲車站新設立城際車間,管轄包括路線上芙蓉南暮雲在內的9個中間站[26][27]:213。2019年11月30日,滬昆鐵路醴陵-五里墩醴茶鐵路調整為廣州局集團管理,由本站管轄。

臨近車站

更多資訊 前一站, 中國鐵路 ...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