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梁天來案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梁天來案七屍八命案[1]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三日夜[2],發生在廣東省廣州府番禺縣的一起縱火命案。通過民間傳說、小說不斷演繹,梁天來成為冤案昭雪的代表者,此案更是家傳戶曉的民間傳奇。但由於相關司法資料缺失,致使案件實情無從考證。案件相關的司法資料至1930年代才由羅爾綱發現、發表[a]。至今對案情眾說紛紜,未有定論[1]

晚清以來的民間傳說、小說中,稱梁天來為番禺縣慕德里司譚村(今天廣州市天河區譚村)人,家有等。親戚凌貴興(又作凌貴卿[2])、凌宗孔因為好色、記仇和迷信祖墳風水,竟然火燒梁天來祖屋石室,燒死梁家七屍八命。梁天來幸而脫逃,控告凌氏叔姪二人。但凌某行賄朝庭大小官員,致使梁天來含冤難說,成為著名的冤案。現代研究者認為,梁案因民間流傳甚廣,後經過主觀附會、以訛傳訛,成為中國傳統小說的典型題材,表達了民眾對包拯式清官的渴望,以及「好皇帝、賊臣子」的傳統政治信仰[2]

此案亦改編成為不少版本的華語影視、粵劇南音作品。在1970年代,香港無線電視麗的電視互鬥,也在同一黃金時間播出「雙胞胎」,人稱「梁天來鬥梁天來」。

Remove ads

案件相關文獻、史料

雖然自晚清以來,各類文藝作品對梁天來案多有演繹,但最為重要、直接相關的兩份史料,是民國時期羅爾綱北京大學研究院所藏的乾隆朝檔案中發現的。一是,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二十二日時任兩廣總督署理廣東巡撫鄂彌達的題本(已殘缺),二是,乾隆二年十月十四日刑部尚書徐本的題本(含鄂彌達題本內容)。兩個題本所涉及的是一個外號穿腮七、本名何信夔的南海縣劫匪所犯下的多起案件。題本主要記錄穿腮七多起搶劫的供詞。關於梁案,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初三日夜[2],他「下手放火煙死多命」[1]。雍正九年,此案昭雪。乾隆元年(1736年),穿腮七被捕。鄂彌達擬斬立決。乾隆二年,奉旨將穿腮七正法[2]。此外,對梁案涉及甚少[1]

對梁案最早的描寫,是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歐蘇所著《靄樓逸志·卷五》的〈雲開雪恨〉條目[1][2]。歐蘇在〈雲開雪恨〉中,指梁案起於雍正五年(1727年)九月,至雍正九年(1731年)五月昭雪[2]

嘉慶年間,安和先生著《一捧雪警富新書》。1906年,吳研人在《一捧雪警富新書》基礎上改編的《九命奇冤》最為成功。現代研究者認為,《靄樓逸志》、《一捧雪警富新書》中梁案內容多為虛構,所涉官員、情節與史實相背,或為後人附會[1]。同治《番禹縣誌·卷五十五·雜記》[2]曾為凌貴興辯誣[1]

Remove ads

都市傳說

已故粵劇名伶黃曼梨,曾在相關電台節目中口述過,由於真實歷史裏梁天來的冤情不能得到平反,而使後來的戲曲、舞台劇及電視節目裏,都安排劇中主角「梁天來」得以申冤。故此黃曼梨後來發現,每當劇目演出之時,不管原來天氣晴空萬里也好,藍天白雲也罷,結果都會落大雨,以暗示其冤。[3]
已故香港男演員陳振華(1940年),曾在晚年接受電台節目採訪時,憶述起其主演的TVB版本《梁天來》,在香港本地播出之時,剛巧發生「618雨災」,當時的報章亦有指這電視劇引發了雨災。然而事實上,當時兩間電視台是在1974年才同時間播放《梁天來》的,而「618雨災」是在1972年發生的。但在無線播放《梁天來》的同時,恰巧遇上了當時駭人聽聞,全城轟動的秀茂坪六一八雨災。

影視作品

  • 梁天來 (1974年電視劇)
  • 梁天來 (電影)
  • 九命奇冤梁天來
  • 梁天來七屍八命
  • 梁天來告狀

參看

備註

註釋

外部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