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比薩級裝甲巡洋艦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比薩級裝甲巡洋艦(意大利語:Classe Pisa)[c]由三艘20世紀最初十年在意大利建造的裝甲巡洋艦組成。其中兩艘在意大利皇家海軍旗下服役,這兩艘意大利軍艦入役後參加了1911年到1912年的意土戰爭,以艦炮支援在利比亞的意軍地面部隊,並幫助佔領了利比亞的城鎮和多德卡尼斯群島的部分島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兩艦一直是次要角色。然而在1915年意大利參加一戰後不久,「阿馬爾菲」號[c]就被一艘潛艇擊沉。她的姊妹艦「比薩」號[c]在戰後成為了一艘訓練船,並在1937年被拆解。
Remove ads
第三艘則被賣給了希臘皇家海軍,名為「佐治·埃夫洛夫」號[d]。該艦曾是希臘皇家海軍的旗艦,在大部分服役生涯中保持着高度活躍的狀態,並參加了1912到1913年的巴爾幹戰爭,在其中兩次阻擊鄂圖曼帝國海軍。該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扮演了一個次要的角色,並在1941年初德國入侵希臘時逃離了希臘。在共產主義者的影響下,該艦艦員在1944年譁變,但未經任何流血鎮壓。1944年德軍撤離後,「佐治·埃夫洛夫」號返回希臘,並在1952年成為一艘博物館船。該艦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倖存的裝甲巡洋艦。[8]
Remove ads
設計

原本朱塞佩·加里波蒂級還會再建造4艘,但為應對海外裝甲巡洋艦的飛速發展,意大利海軍將造艦計劃案改為建造更強大的新式艦[3]。1904年,意大利船舶工程師朱塞佩·奧蘭度(Giuseppe Orlando)設計了比薩級裝甲巡洋艦。當時,奧蘭度試圖在較小的設計尺寸上複製里意大利皇家海軍埃莉娜王后級戰艦[e]的武器和裝甲配置。意大利軍方將比薩級這樣的大型裝甲巡洋艦歸類為二級戰艦。有鑑於其排水量,這類艦隻被視作是重武裝軍艦,但卻不及後期出現的戰鬥巡洋艦。[11]
比薩級採用平甲板型艦體,垂間長度為130米(426呎6吋),總長度為140.5米(460呎11吋),舷寬21米(68呎11吋),吃水深7.1米(23呎4吋)。本級三艦在正常負載時排水量為9,832公噸(9,677長噸),滿載時排水量為10,401—10,600公噸(10,237—10,433長噸)[3][11]。比薩級一般配備32名軍官以及652至655名水手[12]。
Remove ads
本級艦只由兩台立式三脹蒸汽機提供動力,每台蒸汽機驅動一個螺旋槳軸,由22台貝爾維爾鍋爐供應蒸汽。設計上的最大輸出功率為20,000匹指示馬力(15,000千瓦特),速度為22.5節(41.7公里每小時;25.9哩每小時),然而兩艦在海上試航期間達到23.47—23.6節(43.47—43.71公里每小時;27.01—27.16哩每小時)[13]。兩艦可以在時速12節(22公里每小時;14哩每小時)下達到約2,500海里(4,600公里;2,900哩)的巡航航程,或是以21節(39公里每小時;24哩每小時)速度航行1,400海里(2,600公里;1,600哩)[11]。

兩艘意大利比薩級巡洋艦的主要武器裝備包括4門254/45 V型1906年式加農炮,分別安裝在上層建築前後的雙聯炮塔中[f]。這款254毫米(10.0吋)艦炮可發射217—224公斤(478—494磅)穿甲彈,炮口初速為869米每秒(2,850呎每秒)[14]。
希臘皇家海軍傾向於為「佐治·埃夫洛夫」號從英國購買更小型的234毫米(9.2吋)火炮[15]。該艦在其他方面的裝備幾乎與其姊妹艦相同[15]。380磅(170公斤)艾爾斯維克H式艦炮炮彈的初速為2,770呎每秒(840米每秒)[16]。
意大利皇家海軍旗下的艦隻裝備了8門190/45 V型1906年式艦炮作為副炮,分別裝設在4座雙聯炮塔,兩舷艦中部各有兩座。這些190毫米(7.5吋)炮可以850—870米每秒(2,789—2,853呎每秒)的初速發射91公斤(201磅)穿甲炮彈[17]。而「佐治·埃夫洛夫」號裝備維克斯式B型7.5吋火炮,使用90.7公斤(200磅)穿甲炮彈,炮口初速為844米每秒(2,770呎每秒)[18]。
為了防禦魚雷艇,本級三艦都安裝了16門76/50 V型1908年式速射加農炮[15]。這種火炮可以發射6.5公斤(14磅)炮彈,炮口初速為930米每秒(3,100呎每秒)[19]。此外,本級艦隻還配備了8門(「比薩」號和「阿馬爾菲」號)或4門(「佐治·埃夫洛夫」號)47/40 V型1908年式速射加農炮[15]。兩艘意大利艦艇都裝備了三具450毫米(17.7吋)水下魚雷發射管,而「佐治·埃夫洛夫」號裝備的魚雷發射管直徑為457毫米(18.0吋)[15]。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比薩」號的76和47毫米炮被20門76/40炮所取代,其中6門是防空炮。而「佐治·埃夫洛夫」號則是裝設了另外一種76毫米防空炮。在1925年改裝期間,後者的輕型武器改裝為4門76毫米低角度大炮、2門76毫米高射炮、4門47毫米低角度大炮以及5門40毫米高射炮。[15]
所有三艘船都由艦中部厚度為200毫米(7.9吋)的裝甲帶保護,艦首和艦尾減少到90毫米(3.5吋)[13]。裝甲甲板厚度為51毫米(2.0吋)。指揮塔裝甲厚180毫米(7.1吋)。254毫米炮塔由160毫米(6.3吋)厚的裝甲保護,而190毫米炮塔的裝甲厚140毫米(5.5吋)[12]。
艦隻
服役生涯

三艘比薩級裝甲巡洋艦中的前兩艘為意大利皇家海軍建造,「比薩」號和「阿馬爾菲」號都參加了1911到1912年的意土戰爭,在此期間「比薩」號支援佔領圖卜儒格、利比亞和多德卡尼斯的幾座島嶼,而「阿馬爾菲」號則短暫封鎖了的黎波里並支援佔領了德爾納。這兩艘姊妹艦在1912年聚集在一起,於7月轟炸了保衛達達尼爾海峽入口的防禦工事[21][22]。戰爭結束後,在1913年的一次訪問中,「阿馬爾菲」號陪同意大利國王和王后乘坐皇家遊艇前往德國和瑞典[23]。
1915年7月7日,因「阿馬爾菲」號被U-26號潛艇(實際上是懸掛奧匈帝國國旗的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UB-14號)擊沉,「比薩」號的活動也受到潛艇攻擊威脅的限制。儘管如此,該艦還是在1918年末參加了對阿爾巴尼亞杜拉佐的轟炸[24][25]。戰後,「比薩」號被改成一艘訓練艦,並於1937年被除籍,之後被報廢拆解[11]。

第三艘則因意大利軍方不打算繼續購買而被賣給了希臘,並以為希臘政府出資的希臘富商佐治·埃夫洛夫命名[26]。在1911年試航後不久,該艦參加了英國國王佐治五世的加冕艦隊檢閱。本艦之後參加了巴爾幹戰爭,並在希臘戰勝鄂圖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埃利戰役和利姆諾斯戰役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7]。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希臘在戰爭的頭幾年保持中立,「佐治·埃夫洛夫」號並沒有參加太多活動。1916年諾姆夫里亞納暴動後,該艦被法國俘獲,以確保無法被用於攻擊協約國[28]。本艦還參加了1919到1922年的希土戰爭,並在希臘軍隊戰敗後幫助疏散難民[29]。1925到1927年,「佐治·埃夫羅夫」號在法國進行改造並重新武裝[26]。
「佐治·埃夫羅夫」號在1935年希臘政變失敗後被叛軍劫持,並參加了1935年為佐治五世國王舉行的銀禧艦隊檢閱儀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艦在1941年希臘戰役中盟軍防禦開始崩潰後逃到了埃及[30]。直到1942年底,本艦都一直在印度洋執行護航和巡邏任務[26]。1944年早些時候,艦員在民族解放陣線的共產主義支持者影響下發生了譁變。兵變被鎮壓下去後,該艦於1944年底將希臘流亡政府運往雅典。本艦最終於1952年退役,現在作為博物館船隻保存在雅典附近的法隆灣,也是當今唯一存世的裝甲巡洋艦[31]。
Remove ads
腳註
參考資料
期刊來源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