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烏山藩

日本歷史上的藩,位於今栃木縣那須烏山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烏山藩
Remove ads

烏山藩(日語:烏山藩からすやまはん Karasuyama-han */?)是位於日本下野國那須郡烏山(現栃木縣那須烏山市城山日語烏山町)的,創建於天正19年(1591年),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藩高峰期的石高是50,000石,實高日語内高根據《藩制一覧》記載為40,761石左右,《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語旧高旧領取調帳》記載在下野國是27,704石左右,那須郡佔約23,630石,芳賀郡則是約4,073石,藩廳烏山城日語烏山城藩校日語藩校享保11年(1726年)9月創立的學問所,人口是5,957戶26,257人,享保11年時城下町的人口則是325戶2,087人[1][2]

快速預覽 烏山藩, 城持(日語:城主大名) ...
Remove ads

歷史

天正19年(1591年),武藏國忍城城主成田氏長日語成田氏長以20,000石入主烏山,在關原之戰時由於阻撓上杉景勝有功,獲加增17,000石,其中10,000石推測是飛地上三川(現栃木縣河內郡上三川町上三川[2])。元和2年12月18日(1617年1月25日),第二任藩主成田泰親日語成田泰親死去,雖然其長子成田重長日語成田重長慶長8年(1603年)已經死去,但是有一子房長,不過礙於房長年紀尚幼,加上泰親次子成田泰之日語成田泰之也尚未成年,引發由誰繼承的爭論,最終在減封日語減封至10,000石後,由泰之繼位。元和8年11月7日(1622年12月9日),泰之在無嗣子的情況下死去,家中也就繼承人問題分為兩派,分別支持泰之之弟泰直和房長繼位,最終卻因此遭到改易[3][1][4]

元和9年3月15日(1623年4月14日),松下重綱常陸小張以20,800石入主烏山。寬永4年3月14日(1627年4月29日)[1],他轉封至陸奧二本松,《烏山町史》指這是由於其岳父加藤嘉明在同時期就任陸奧會津藩主所致。在烏山任內的寬永年間,重綱收回領內大量的除地日語除地,根據延寶7年(1679年)的寺社改帳記載,在經歷50年後,領內41座佛寺中仍然僅6處為除地,26座社堂中則僅5處為除地[3]。取而代之,堀親良從下野真岡以25,000石入主烏山。寬永14年9月8日(1637年10月25日)[1],親良嫡子堀親昌日語堀親昌繼位,根據親良的遺言,25,000石領地中20,000石由親昌繼承,3,000石由次子親智繼承,2,000石由三子親泰繼承,親良之女阿龜和阿千則以九石村(現栃木縣芳賀郡茂木町九石日語須藤村[2])為化妝田日語化粧田,各100石,由親昌派代官來管理[3]。寬永17年(1640年),親昌在烏山城增建追手門和神長門,在萬治2年(1659年)又興建了三之丸[1]

寬文12年閏6月1日(1672年7月24日),親昌轉封日語転封信濃飯田。取而代之,老中板倉重矩日語板倉重矩三河中島以50,000石入主烏山,他隨即廢除家臣地方知行日語地方知行,又實施村請制度日語村請制度。寬文13年7月8日(1673年8月19日),重矩之子板倉重種日語板倉重種繼位,他在延寶3年(1675年)2月實行宗門改日語宗門改。延寶9年2月25日(1681年4月13日),重種轉封至武藏岩槻。取而代之,那須資彌日語那須資弥從下野福原以20,000石入主烏山。貞享4年8月25日(1687年10月1日),資彌養子那須資德日語那須資徳(陸奧弘前藩津輕信政日語津軽信政之子)繼位,不過在同年10月14日(11月18日)便由於繼承人問題而被改易[1]

貞享4年10月21日(11月25日),奏者番永井直敬日語永井直敬河內國山城國攝津國,以30,000石入主烏山,元祿15年9月1日(1702年10月21日)轉封至播磨赤穗。同年9月28日(11月17日),稻垣重富日語稲垣重富上總大多喜,以25,000石入主烏山,烏山城在交接期間由代官比企長佐衛門負責管理。同年12月1日(1703年1月17日),重富獲加增河內國大縣郡安宿部郡志紀郡丹北郡,總共5,000石。寶永6年(1709年),烏山藩領15村的代表就畑方永納日語年貢問題前往江戶藩邸日語江戸藩邸控訴不果,便改為向前老中大久保忠朝日語大久保忠朝直訴日語直訴,最終16人被捕入獄,5人在獄中死去。翌年以及正德2年(1712年)10月,15村就同一問題兩度向巡見使日語巡見使控訴[1]

享保10年10月18日(1725年11月22日),第二任藩主稻垣昭賢日語稲垣昭賢轉封至志摩鳥羽。同日,大久保常春日語大久保常春近江國以20,000石入主烏山。享保13年5月7日(1728年6月14日),常春就任為老中,同時獲加增相模國鎌倉郡高座郡大住郡愛甲郡,總共10,000石,並且在愛甲郡厚木村(現神奈川縣厚木市厚木町日語厚木町[5])設置代官役所。文化2年5月5日(1805年6月2日),大久保忠喜日語大久保忠喜養子大久保忠成日語大久保忠成肥前島原藩松平忠恕三子)繼位。文政8年(1825年)9月,烏山藩實施由家老若林昌恭日語若林昌恭主導的嚴法,三年間不管身分地位,僅按人數來分發稻米,天保4年(1833年)7月再次實施為期五年的嚴法,8月時卻遇上失收,最終導致在同年11月17日(12月27日)於城下町爆發打毀日語打ちこわし。天保7年11月2日(1836年12月9日),為了救濟困窮的領民以及改善財政,家老菅谷八郎右衛門日語菅谷八郎右衛門在拜訪二宮尊德後決定實施報德仕法日語報徳仕法,然而在不久後便由於引起不滿而中止,其後多次重啟後又中止[1]

天保13年12月25日(1843年1月25日),烏山藩領鎌倉郡笛田村日語深沢村 (神奈川県)(現神奈川縣鎌倉市鎌倉山日語鎌倉山的一部分和笛田日語笛田 (鎌倉市))、片瀨村日語片瀬町(現神奈川縣藤澤市片瀨山日語片瀬山的一部分、片瀨海岸日語片瀬海岸片瀨日語片瀬 (藤沢市)片瀨目白山)、腰越村日語腰越町(現鎌倉市腰越日語腰越西鎌倉日語西鎌倉 (町丁)七里濱東津西日語津西七里濱各一部分)和津村日語腰越町(現鎌倉市腰越、西鎌倉、稻村崎、七里濱東、津西、七里濱和鎌倉山各一部分)由於海防問題而被江戶幕府收回,改為拜領芳賀郡芳志戶村(金井地區,現芳賀郡芳賀町芳志戶日語南高根沢村)、大谷高根澤村(現芳賀町下高根澤日語南高根沢村內)、鐺山村(現栃木縣宇都宮市鐺山町日語清原村 (栃木県)清原工業團地日語宇都宮清原工業団地)和刈生田村(現栃木縣芳賀郡市貝町刈生田日語小貝村[6][1][3][2]嘉永5年(1852年),下總國豐田郡日語)豊田郡 (茨城県)原宿村(現茨城縣常總市原宿日語玉村 (茨城県))劃入烏山藩領[7],根據收錄於《草間常四郎文書》內安政2年(1855年)的《村書上》記載,除了原本的藩領外,尚有豐田郡箕輪村(現常總市箕輪町日語大生村)和下總國相馬郡日語相馬郡 (下総国)菅生村(現常總市菅生町日語菅生村 (茨城県)[7][8]元治元年(1864年)4月,烏山藩在天狗黨之亂爆發時奉命在日光東照宮戒備,以防天狗黨登上日光山日語日光山[1]

戊辰戰爭爆發後,烏山藩在慶應4年3月9日(1868年4月1日)與下野宇都宮藩一同舉兵,作為朝廷方作戰。同年4月19日(5月11日),宇都宮城之戰爆發,秋月登之助日語秋月登之助土方歲三率領的舊幕府軍進攻宇都宮城時,身處平松村的烏山藩兵在聽到其砲聲便落荒而逃,後被世人以歌譏諷,「打仗的話靠烏山,不殺敵又不受傷」(いくさするなら烏山たのめ、敵も殺さずけがもせず)。進攻白河城日語白河口の戦い時,烏山藩兵則與下野黑羽藩大田原藩佐野藩等一同負責補給。7月25日(9月11日),烏山藩兵開始在越堀宿一帶掃蕩舊幕府軍。8月21日(10月6日),烏山藩奉東征大總督府日語東征大総督參謀鷲尾隆聚日語鷲尾隆聚之命與武藏川越藩一同在白河方面戒備,並且在8月29日(10月14日)於赤井宿日語白河街道架設小屋,希望能夠讓原宿日語白河街道勢至堂宿日語白河街道附近的居民歸順。明治元年9月2日(1868年10月17日),烏山藩抵達白河接替武藏忍藩駐守當地。在攻佔會津若松城後,烏山藩雖然一度也解除武裝,但是在9月8日(10月23日)便與上野館林藩奉命接替尾張藩肥前佐賀藩、忍藩和川越藩駐守三代宿日語白河街道和原宿。其後,烏山藩又再次返回白河,在11月時則奉命駐守於南倉澤和音金。12月29日(1869年2月10日),烏山藩兵重返烏山。戰後長年行軍的烏山藩沒有得到任何獎賞[9]明治4年7月14日(1871年8月29日),廢藩置縣[1]

Remove ads

歷任藩主

更多資訊 大名家, 家格 ...
Remove ads

江戶藩邸

烏山藩的江戶藩邸日語江戸藩邸分為上屋敷、中屋敷和下屋敷。根據《大武鑑》記載,堀家時期的屋敷位於數寄屋橋御門內,板倉家時期則位於龍之口(現東京都千代田區大手町一丁目[10])。在那須家時期,屋敷最初是位於神田明神[11],後來是雉橋日語雉子橋。在永井家時期,屋敷最初位於西之丸下(現千代田區皇居外苑的皇居前廣場一帶[12][13]),後來是外櫻田(現千代田區霞關日比谷公園一帶[10][14]。在稻垣家時期,上屋敷最初位於神田橋日語神田橋 (日本橋川)內,後來是距離大手26(約2.84公里)的糀町八丁目(現千代田區麴町),中屋敷位於隆慶橋,下屋敷最初位於高田(現東京都豐島區雜司谷目白各一部分和高田),後來是關口(現東京都文京區音羽一丁目、目白台一丁目關口各一部分)和深川日語深川区海邊[15][16][17]

大久保家時期的上屋敷拜領於正德3年8月3日(1713年9月22日),位於西丸下,享保17年3月1日(1732年3月26日)轉移至下谷三味線堀(現東京都港區六本木1-5-1[18]),中屋敷位於本所四目日語本所区本所四ツ目,現東京都墨田區江東橋三丁目內),下屋敷位於本所二之橋通(現墨田區清澄通日語清澄通り)和市谷河田窪(現東京都新宿區若松町市谷仲之町住吉町各一部分和河田町),寶永5年6月11日(1708年7月28日)拜領位於白金村(現港區白金台高輪各一部分和白金)的下屋敷,享保11年12月26日(1727年1月17日)轉移至濱町(現東京都中央區日本橋濱町二至三丁目),寬保元年(1741年)12月被收回。寬延年間(1748年至1751年)或以前,拜領位於小名木川日語小名木川的下屋敷,寶曆6年閏11月28日(1757年1月18日)相對替日語相対替巢鴨日語西巣鴨町(現豐島區巢鴨西巢鴨),文化13年2月7日(1816年3月5日)再相對替回至小名木川(現江東區扇橋二丁目[19][15][20]

藩領

根據《舊高舊領取調帳日語旧高旧領取調帳》記載,烏山藩領如下,基於相給也有可能同時是皇室領日語皇室財産公家領日語公家領幕府領、其他藩領、旗本領或寺社領日語寺社領[21]

更多資訊 令制國, 郡 ...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