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社
神道信仰中祭祀神靈之設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社(日語:神社/じんじゃ Jinja),日語中也可以讀作「かむやしろKamu Yashiro」,是基於日本固有宗教神道教為信仰的祭祀設施。[1] 產土神、天神神祗、日本皇室的氏族祖先、偉人與義士的靈魂均可以被奉為神而在神社內祭祀。[1] 根據文部科學省的統計,全日本境內約有85,000間神社。[2] 如果再計入數萬間未經統計的小型神社,日本國內神社數量超過了10萬間。在近畿地方,有許多古老的神社存在,例如生國魂神社。
![]() | 此條目可參照日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19年10月24日) |


(位於島根縣出雲市)

(位於京都府京都市東山區)

照片攝於1952年,原址改建為勝利公園
概要
神社是神道教舉行祭祀等活動的場所,而神道教是日本一個固有的宗教。每個神社所建立的位置並不一致,這與神社修建時的日本政治環境有關。在日本的律令國家時代,以國家名義修建的神社被稱為「式內社」,這些神社都歸屬於神祇官管轄。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也有一批神社並不受神祇官管轄,因而被稱為「式外社」。
祭祀對象
祭祀對象主要是神道的神,也包含日本自古以來的神以外的民俗神、實在的人物、傳說昔話的人物、佛教的神佛或道教的神等外來的神。
建築與設施

(參考文獻:《神道之本》學習研究社出版)
圖示:①鳥居;②石段;③參道;④手水舍;⑤燈籠;⑥神樂殿;⑦社務所 / 納札所;⑧繪馬掛;⑨攝末社;⑩狛犬;⑪拜殿;⑫瑞垣;⑬本殿。
鳥居之內的範圍被視為「神靈鎮守的神域」;而神社周圍有許多樹木的森林,被稱之為「鎮守之森」。在森林內會有一些神聖的樹木被稱為「御神木」,這些御神木會用注連繩連接起來。神社與俗世通過鳥居作為入口來予以區隔,而鳥居之後可通過參道前往神社。沿着參道還可以找到用來「清潔身體」的手水舍,和管理神社日常事務的社務所。而在一些規模較大的神社內,沿着參道還能看到神池和架設在神池上方的神橋。
神社內的神殿一般由拜殿和本殿構成,拜殿供信徒參拜,而本殿則供奉本身社所祭祀之御神體;還有一種情況則是會在拜殿與本殿之間再設立一個幣殿,以便讓一些信徒供奉祭品。
同時在神社內境地里還會有供奉一些其他神祗的神社,如果和本社祭神關係密切,則稱之為「攝社」;如果關係不是那麼密切,則稱之為「末社」;以上合稱為「攝末社」。如果攝社在神社之外擁有自己的境地,那就被稱為「境外攝社」。
在神佛習合興起的奈良時代之後,神社境內修建了許多神宮寺(別當寺,宮寺),神社內甚至建有佛寺。明治年代早期,日本政府頒布了《神佛分離令》,規定神社與佛寺必須分開;神社境內的五層以上佛塔和佛堂必須拆除;神職和僧侶的稱呼必須區分開。
宮大工修建的日本神社大多以傳統的木製日式建築風格為主。時至今日,由於建築技術和相關法令(抗震強度和防火措施)的變化,神社內混凝土建築也在增多。因此現代神社內的很多建築物不一定再是傳統日式風格,但是,御神體所在的本殿一定是日式建築。
神社周圍通常都有森林,因此夜間守衛通常會很困難,而且還有火災隱患。現在不少神社與保安公司會簽有保安協議,讓這些公司提供一些監控設備。神社通常還會貼有安保公司的警告貼紙,可想現在偷盜和火災隱患對神社頗為麻煩。
- 拜殿——位於本殿之前,供信徒祭祀、參拜的社殿。
- 神樂殿——表演神樂的社殿。
- 舞殿
- 繪馬殿
- 社務所 / 授與所
- 古札所 / 納札所——奉還祈願的御札或舊御守的地方。
本殿與神殿略有差別,但通常情況下是同一建築物。某些常設建築(例如:繪馬殿)可能會隨着時間的改變而變化。不是所有的神社都有攝末社,而攝末社原本所供奉的神祗(例如:土地神)也有可能被神社所祭祀。
上述通用附屬建築不一定會全部被神社採用,僅具有參考意義。
Remove ads
神職
神主本來是指日本神道教內各神社的最高神職(即「祭司」),但到了現在,神主與神職這兩個稱呼可以互相換用。神官則是一種專門從事日本神道祭祀的職業祭司(隸屬於神宮),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只有伊勢神宮內「神宮司廳」的祭司被稱為神官。《日本國憲法》施行之後,由於神道教與日本行政機構「政教分離」,故而不再設立神官。
直到江戶時代,伊勢神宮、鹿島神宮依然有「物忌」;而賀茂神社也有「忌子」這樣為名的女性祭司執掌神社。同時,其他神社也有女性出任神職的案例。但是儒家思想影響的明治政府頒布了新的宗教政策,不再允許女性神職的存在。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男女同權思想開始在昭和年代興盛,在神社繼承權問題上,女性神職重新得到了承認。[3]
歷史
主要信仰
日本大部分神社所祭祀的神為一些著名神社所祭祀之神的分靈。分靈的意思就是神社可以將本社所祭祀之神的分身移至其他神社接受祭祀。按照日本神道教的說法,他們所供奉的神可以無限分裂分身,就好像燭火從一支蠟燭傳遞到另一支蠟燭。供奉分靈的神社往往是根據所祭祀神的名字來命名。以下是日本主要的神社以及它們所供奉的神。
Remove ads
日本以外的神社
日本在近代是一個殖民帝國,而它亦會在其殖民地建立神社,如朝鮮半島和台灣。除此以外在有日本移民的國家如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和南美洲的秘魯和智利也存在一些日本僑民建立的神社,有的神社亦會供奉一些政治人物,諸如奧古斯托·皮諾切特。
台灣的神社
台灣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蓋了兩百多座的神社,其中當時官方認證的神社有六十八座,後因日本戰敗,台灣由國民黨政府接管後,將其佔用、改建、拆除。[4]
符號
在日本,通常用下面的符號代表神社。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