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童冠賢

第2任中華民國立法院院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童冠賢
Remove ads

童冠賢(1894年5月16日—1981年8月7日),名啟顏,字冠賢,清直隸省張垣特區(今河北省張家口市陽原縣化稍營鄉堵泉村人,清末遷居到宣化城(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

Thumb
快速預覽 童冠賢, 中華民國第2任立法院院長 ...
Remove ads

從政經歷

早年畢業於宣化府中學(今日宣化一中),後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後又公費赴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以後又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英國劍橋大學及德國國立大學研究所研究政治與經濟學。在南開大學讀書期間,組成抗日組織「新中國學會」,出版刊物抵制和反抗。五四運動期間,童冠賢在國外組織留學同學,聲援北京學生的反帝反封建運動[1]

童冠賢日本留學期間與周恩來共住同一宿舍。在日期間參加了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組織。1925年回國後擔任北京大學教授。後隨國民黨元老顧孟余廣州參加國民北伐革命,遂受命返京任中國國民黨政治委員會華北分會委員。歷任安徽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國立中央大學教授,法學院院長,教務長。[2]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開啟參加救災工作,勝利後,曾任國民政府善後救濟總署冀熱平津分署署長同時他保持在抗戰時期與美國建立的關係,與聯合國救濟總署駐京代表藍赫魯密切合作,爭取衣服、毛毯、奶粉、肉類罐頭及藥品等物資,救濟災民。還致力於善後建設工作,如建設、修建清華南開燕京各大學的教室、校舍,資助保定農學院醫學院天津工業專科學校的恢復建設,並擴大北平天津兩市的救濟工作,永定河上游官廳水庫的籌建工程等。

1948年1月,童冠賢當選立法委員。1948年12月24日,立法院選舉正、副院長[3]:8759。童冠賢以196票當選為立法院長[3]:8759

1949年,他曾和時任監察院院長于右任受代總統李宗仁之命飛往廣州,勸先前播遷到廣州的行政院返回南京辦公。結果時任行政院院長孫科沒有答應。4月28日,立法院長童冠賢攜家帶眷,離開廣州「出國旅行」;他向美國駐廣州公使克拉克透露,他安排立法院在5月6日開會,認為局勢無望,見各人自顧自己利益,相信蔣絕不會自願放棄權力[4]:132

中華民國政府第二次國共戰爭中漸漸失利,播遷到臺灣地區。1949年10月7日,辭去立法院長職務,從此淡出政壇。

Remove ads

定居海外

離開大陸後童冠賢先到澳門暫住。1950年轉到香港,任崇基學院經濟學系特約講師。[2]1965年,他從教職退休。1973年5月,章士釗到香港籌備重啟國共和談,不料7月1日病逝於香港,童冠賢參加了他的公祭儀式。而後,童冠賢到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居住,最後又定居於加拿大。他於1981年8月7日逝世,享年87歲。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