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萱草
阿福花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萱草(學名:Hemerocallis fulva)是阿福花科萱草屬植物,舊的克朗奎斯特分類法中屬於百合科(Liliaceae)。另有黃花萱草[1]、忘憂草、橙萱、紫萱、宜男草、療愁、鹿箭、黃花菜、金針菜等名。原產於中國、西伯利亞、日本和東南亞,臺灣於1661年由華南引入。為中國傳統的母親花,常以萱堂代稱母親,與椿庭相對,古稱諼草。
Remove ads
學名
所屬之萱草屬的拉丁文屬名Hemerocallis源於希臘文,表示「一日之美」,以其花一朵多僅開一日為名,從日出開至日落,隔日即換上另一、二朵綻放。多種在盆裏用來觀賞。其葉形為扁平狀的長線型,與地下莖有微量的毒,不可直接食用。花形則是於開花期會長出細長綠色的開花枝,花色橙黃、花柄很長、呈為像百合花一樣的筒狀。結出來的果子有翅。
一般俗稱的「萱草」,是泛指較大的物種分類,除萱草本身外,另包含黃花菜(學名:H. citrina)及其同屬的多種植物,其種類繁多,花色豔麗;除食用外,多做觀賞用。可食用的萱草,北方人喚作黃花菜,廣東人叫做「金針」。[2]
臺灣將萱草的本地種(學名:H. fulva L.)稱作「金針菜」,主要生產區在臺灣東部的花蓮六十石山、赤科山,以及臺東太麻里山等山地。主要栽培品種為本地種;另有其他可將花蕾加工製成乾金針的食用品種,如H. citrina L.、H. minor Mill.、H. flava L.等。[3][4]
中文俗名「黃花菜」所指物種學名為H. citrina、北黃花菜學名為H. lilioasphodelus、小黃花菜學名為H. minor;與觀賞用大苞萱草為不同物種,大苞萱草是不可食用的,卷丹也常被誤認甚至誤食。
- 野萱草(H. fulva var. angustifolia or H. fulva var. longituba):是二倍體的變種。
- 重瓣萱草(H. fulva var. kwanso):是三倍體的變種。
- 常綠萱草(H. fulva var. aurantiaca):又名橙萱。[5]
-
野萱草
-
重瓣萱草
-
常綠萱草
-
萱草雜交品種Happy Returns
形態特徵
- 根莖
多年生草本,株高約60~80公分,地下叢生多數肉質纖維根及膨大呈紡錘狀塊根。
- 葉
葉自根部簇生,狹長呈劍狀線形,長30~80公分,寬1~1.8公分,基部抱莖,先端漸尖,全緣,光滑,稍肉質狀。
- 花
花莖至葉叢抽出,長30~90公分,先端少分枝,花3~9朵成簇,排成圓錐花序,陸續開放 花鮮黃色,下部管狀,長4~5公分,上部鐘形6裂,內輪3片,外輪3片稍寬 雄蕊6枚,突出花被外,花絲線形,花藥略呈丁字形,子房長橢圓形,3室。每日只開一朵,花期甚長。 花形有單瓣或重瓣,漏斗狀,先端淺裂或深裂,花色豐富。春至夏季開花,約3至10月左右。
- 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圓形,長2~4公分,直徑約1.5公分。
用途


萱草Hemerocallis fulva 的根莖是中藥藥材,可消腫退火。
文化
萱草在中國漢朝時,即有栽種的記錄,時已稱呼為「萱草」。萱草象徵孩子對母親的親情,詩曰:「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即指萱草,在華人世界中視其為母親花,相對於歐美採用的康乃馨。宋朝詩人蘇東坡曾有詩:「萱草雖微花,孤秀能自撥,亭亭亂葉中,一一勞心插」,其中的勞心就是指母親的心。 又三國文學家嵇康《養生論》中說:「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共知也。」是以別名作「忘憂草」。
成語「椿萱並茂」中的椿和萱指的是香椿和萱草,分別代稱父親和母親,因為香椿壽命很長,[6]而象徵母親的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成語的意思是父母均健在、安康。
周華健唱的《忘憂草》中的「忘憂草,忘了就好」和周深歌曲《花開忘憂》的「這是給你的花,花的名字叫忘憂草」等歌詞中就是指萱草。
台東區農業改良場、花蓮改良場有育成觀賞用與食用萱草品種。[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