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達勒特古城遺址

西域古城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達勒特古城遺址,當地俗稱破城子[書 1],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達勒特鎮,可能是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台汗國東察合台汗國時期的孛羅城所在地,14世紀遭棄。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其發掘、考察。21世紀後,先後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十四五」時期大遺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項目。

快速預覽 達勒特古城遺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

達勒特古城遺址是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內規模最大、形制最複雜的古城遺址。其格局為內、外雙重結構。城內存有大量手工業作坊遺蹟,包括製陶窯址、水晶製品作坊、冶鐵遺址、制幣遺址等。出土錢幣、陶瓷器、金屬器、石器、骨角牙、玻璃等遺物。

Remove ads

地理地望

達勒特古城遺址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樂市達勒特鎮東南,查干蘇木村南側,原破城子村[a]北側,向西27公里為博樂市市區。絲綢之路方面,位於唐代絲綢之路北道中段,向南翻越金牙山或車嶺,可抵達伊犁河弓月城遺址。向西過賽里木湖可抵達碎葉城。地理上,達勒特古城遺址位於天山山脈北麓,準噶爾盆地的西南,博爾塔拉河大河沿子河交匯之處北岸台地之上,海拔325米,地勢平坦。一條東南-西北的乾枯河道位於古城外。周邊野生植被以駱駝刺鹼蓬梭梭等為主。古城東南方向有沼澤;西北側為山樑,有戈壁;北側為農田,20公里外為艾比湖[書 2]:98-104[書 1][新 2]

古城歷史

內、外城夯土採樣測放射性碳定年法得內城建造約為9世紀晚期到11世紀初,相對應為喀喇汗王朝時期。外城測得12世紀中葉到13世紀中葉,相對應為西遼時期。至察合台汗國時期,達勒特城到達鼎盛。14世紀晚期,即東察合台汗國時期城址遭遺棄。達勒特城遭到遺棄可能是帖木兒汗國攻打東察合台汗國所致,也可能是因為洪水襲擾。至明代洪武時期,吏部員外郎陳誠出使帖木兒汗國時,達勒特城便已是廢墟。[刊 1][刊 2][書 3]

達勒特古城遺址基本確定為孛羅城(或稱不剌《西遊錄》、普剌《元史·西北地附錄》、布拉《元史·耶律希亮傳》)。[刊 1][刊 2]耶律楚材所著《西遊錄》、劉郁所著《西使記》等史籍中,孛羅城是天山北麓、博爾塔拉河一帶的中心城市,距離瀚海軍(即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北庭故城遺址)千餘里,有三五處衛星城市。符合達勒特古城遺址的地理位置及規模,達勒特古城是博爾塔拉境內規模最大、形制最複雜的城址。《西使記》載「過孛羅城……城居肆囿間錯,土屋窗戶皆琉璃……孛羅城迤西,金銀銅為錢,有文而無孔」。與達勒特古城遺址的出土文物所證明的城內有着發達的手工業與商貿業所契合。[書 2]:1-16[書 3][刊 1][刊 2]

Remove ads

形制規模

達勒特古城遺址格局特點主要為內、外雙重結構,另在城址外東部存有遺蹟[b]。達勒特古城的城址地處河岸高地,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外城平面呈不規則形狀,西側、北側、東側城牆臨乾枯河道。內、外城城牆為夯築。南側城牆尚存約550米,牆基殘寬約5米,殘高最高處超過3米,夯窩明顯,夯層厚10到12厘米。南側城牆中部存有寬約5米的城門痕跡,其東側有殘高4米,邊長約15米的方形土台。西側城牆並不連續,總長約240米,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尚存3處馬面。東側城區僅有35米長的一段,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尚存城門痕跡,其外有瓮城。外城無北牆痕跡。內城位於外城西北部,平面呈方形,邊長約100米,牆基殘寬約3米,殘高3到5米不等。內城城門位於東側城牆處,外有向南開的瓮城。內城城牆處有12處馬面。[刊 1][刊 2]

達勒特古城遺址存有房址、浴場、灶址、水井、灰坑、墓葬等。古城內建築遺蹟多為夯土結構,也存在磚砌結構建築。內城東南角留存有磚砌浴池遺蹟,殘存有5間房間,其中4間有火道取暖設施。城內存在大量手工業作坊遺址,內城西南角的元代房址或為水晶製品作坊,存有類似中國北方的火炕,並出土有水晶製品的半成品或成品。外城西側城牆處存一處可燒制釉陶器的元代窯址,出土有灰陶陶器、胚件、支釘等遺物。外城西北角有一處冶鐵遺址,分布有大量煉渣。外城還有兩處出土察合台銅幣、銅片的制幣遺址。古城外東部遺址與西側古城遺址隔河道相望,地勢較城址更低更平緩。遺址不見城垣,遺址範圍長1公里,寬300米,遺址偏南處有三處呈品字形分布的房址。房址皆為紅磚壘砌,均坐北朝南。東部遺址地表有殘陶片。達勒特古城遺址北側約500米處為墓葬區。[書 2]:98-104[書 1][刊 1][刊 2]

發掘考古

20世紀60年代,新疆博物館李遇春曾至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調查文物遺蹟,此行他聽說達勒特古城的存在,但未到現場調查。1983年,破城子村村民取土時發現裝滿銀幣的陶罐,但因大多鏽蝕,村民不知為何物而遺棄。少部分留存的現藏於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1987年,村民又因建房發掘出金幣等遺物。同一年,李遇春等人初步探查達勒特古城遺址,調查範圍僅限於城垣一帶。李遇春首次提出達勒特古城遺址可能為唐雙河都督府治和宋元時期的孛羅城。[刊 3][刊 1]

於是在1988年,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文物普查隊進一步調查達勒特古城遺址,在其普查報告更為詳盡的介紹古城範圍、布局等方面內容。1993年到1994年,古城外東部遺址三處房址被新疆博物館等單位,出土陶器等遺物。2009年,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時複查,並增加馬面、古井、工業作坊等遺存。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工作人員韓雪昆參與以上多次考察,並從破城子村的村民處徵集文物,這些文物成為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博物館歷史文化展的主體。同時,韓雪昆通過地理位置、形制規模、出土文物、古籍記載等方面論證達勒特古城遺址為孛羅城,並幾成定論。[書 2]:118-133[刊 1]

2014年,博樂市人民政府主辦「新疆博樂市達勒特古城學術研討會」,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相關學者與會。[網 1]此後自2016年起,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博樂市文物局、中國人民大學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等部門和單位先後多次對達勒特古城遺址主動發掘,至2022年發掘不到5600平方米,清理髮掘超過550處遺蹟,包括城門、房址、灶、井、灰坑、窯址、墓葬等。出土超過2700件遺物,包括陶瓷器、錢幣、金屬器、石器、骨器等。[網 2]2025年,中國考古學會宋遼金元明清考古專業委員會、中國考古學會建築考古專業委員會在博樂市舉辦「達勒特古城遺址歷史和文化學術交流會」,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機構或高校的學者、考古人員與會。[網 3]

Remove ads

保護利用

1991年,達勒特古城遺址被列為第三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書 1]2008年,博樂開始封閉保護古城遺址。並在第二年公布達勒特古城遺址的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書 1][網 4]201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達勒特古城遺址為古遺址之一。[網 5]2021年,國家文物局引發《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達勒特古城為「十四五」時期大遺址之一位列其中。[網 6]2023年,博樂市達勒特古城遺址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列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新 3]

以達勒特古城遺址為核心景點,達勒特鎮於2020年開始建設孛羅驛站民宿。查干蘇木村於2022年開始建設古風貌文旅小鎮,設施包括遊客接待中心、文物展陳館、博州禮物展示區等。[新 1][網 7]2021年,達勒特古城遺址考古工作站開始組織人員、邀請遼上京考古隊技師,修復所發掘文物。[新 4]2023年,達勒特古城遺址陳列館開工建設,設有序廳、回望孛羅展廳、歷史沿革展廳、尾廳、文創互動區。同時,對古城掘浴場、房址等修繕保護。[新 5]

Remove ads

出土遺物

自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的遺物包括錢幣、陶瓷器、金屬器、石器、骨角牙、玻璃等。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的錢幣以察合台汗國時期的金、銀、銅幣居多。金幣中最重超10克,最輕超5克,銀幣最重2.3克,銅幣最重2.4克。其中一枚金幣上鑄阿拉伯銘文「阿力麻里」「除安拉外別無真神,穆罕默德為唯一使者。」陶器材質以夾砂紅陶為主,存灰陶、釉陶等。器形以瓮、罐、盆、碗、燈居多,殘陶片數量較大。一些陶器上有水波紋等不同紋飾,部分鐫有阿拉伯文。城內出土有金條、金飾帶、金手鐲、銅鏡等金屬器。其中一銅鏡為圓形銅鏡,一面鑄漢字「長安王家 清銅照子」,另一面存花飾。[書 1][書 4][刊 1][刊 3]達勒特古城遺址出土有數千件動物骨骼,其中以羊(包括綿羊山羊)數量最多。家養動物也包括馬、黃牛、駱駝、狗、驢、豬。達勒特古城居民既會將家養動物作為食物,也會利用其作為畜力,還會將羊毛等副產品作為資源。達勒特古城居民所種主要農作物為粟、麥等。[刊 4][書 3]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