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音樂哲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音樂哲學(英語:Philsophy of music)是研究「關於音樂的基本問題,以及我們對音樂的經驗」的哲學分支。[1]對音樂的哲學研究與形上學與美學有很多關聯。
音樂哲學提出並試圖解決諸如以下的問題:
哲學問題
「對音樂這個概念的解釋從『音樂是有組織的聲音(organized sound)』開始。然後,人們覺得這個定義太過寬泛,因為有很多有組織的聲音並不是音樂,例如人類的言說、非人類的動物或機器發出的一些聲音等等。」[1]事實上,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定義音樂的元素,而不僅僅是所謂「聲音」:例如,很多人認為像旋律(連續不斷出現的音高)、和音(分了組的音調,不一定在同一時間發出聲音,形成和弦)、節奏、節拍和音色(也被美稱音樂的「顏色」)就是音樂的元素。
但是,也有很多反例。噪音音樂可能僅僅包含了噪音。具象音樂經常只包含非音樂的自然之聲,甚至是隨機的排列(juxtaposition)。氛圍音樂也可能只包括對野外的或者大自然的聲音的記錄。
浪漫主義後期,關於絕對音樂與標題音樂,曾有果很緊張的辯論。支持絕對音樂的人認為,樂器音樂並不傳達任何情感或想像給聽眾。他們認為,音樂並不「關於」任何東西,是非表象的。[2]絕對音樂的理論在18世紀後期曾有發展,因為像Wilhelm Heinrich Wackenroder、路德維希·蒂克和E·T·A·霍夫曼這樣的作者曾經寫過相關的文章。[2][3]
支持標題音樂的人則相信,音樂可以傳達情感和想像。比如,埃克托·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中的第四樂章,作曲者描述了關於一位藝術家的故事,他吸食鴉片,最終被處死。但對於標題音樂最嚴厲的批評,來自作曲家理查德·華格納和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華格納的作品僅僅是機械的,他認為「音樂不能再前進的地方,就是語言。語言比音調站在更高的地方。」尼采寫了很多讚美華格納音樂的評論,而他自己事實上也是一個業餘的作曲家。[4]
其他浪漫主義哲學家支持絕對音樂的,比如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看到音樂不僅僅是人類主觀的「語言」,而是一個進入屬於秩序和美的更高領域的,絕對的、超越的(transcendent)方式。在阿圖爾·叔本華的主要作品第四部分,《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1819),他說:「音樂是生活這個秘密的答案。所有藝術中最有洞見的,即音樂,表達了生活最深奧的思想。」克爾凱郭爾在他的《The Immediate Stages of the Erotic, or Musical Erotic》,《非此即彼》(1843)的其中一章,他審視了莫札特音樂的洞見性和《唐·喬望尼》的感覺本質。
在1997年史迪芬·平克的著作《心靈怎樣運行》中,戲稱音樂只不過是「聽眾的起司蛋糕」[5]曾經好幾年都挑戰了音樂學家和其他不這樣相信的心理學家。[6]值得注意的是,菲利普·鮑爾在他的作品《音樂直覺》[7]中卻有相反的意見,他認為,音樂似乎觸及到人類意義的核心:「有些文化中,『我不是很音樂』這種表達,是沒有意義的,就如同說『我沒有活着』一樣。」在一段有影像的爭辯中,Ball認為,音樂只有透過模仿人類的能力,以及透過我們這些位於音樂所設定的期待中的人類,才能得到令人變得感性的能力。 [8]

在前-近現代傳統中,音樂底美學(esthetics of music),或稱音樂的美學(musical aesthetics)在數學和宇宙論的維度探索音樂的節奏和和音組成形式。18世紀,關注點則轉移到了聽音樂時(hearing music)的經驗,因此提出這樣的問題:音樂的美和人類對音樂的享受有什麼關係?從前者轉移到後者,有時歸功於亞歷山大·戈特利布·鮑姆加登與康德。[來源請求]透過他們的著作,原先的術語「美學」,指涉感官的感知( meaning sensory perception),變成了今天現在的這個意思。不過近幾十年來,哲學家們又開始強調美的享受背後的問題,例如,音樂表達情感的能力問題。
美學是哲學的一大分支。20世紀,有很多哲學家做出了不少貢獻:彼得·基維、傑爾羅德·萊文森、羅傑·斯克魯頓、史蒂芬·戴維斯等等。但是同樣,很多音樂家、樂評,以及很多其他非哲學研究者也對音樂的美學做出重大貢獻。19世紀,曾有過很重要的一詞音樂辯論,圍繞這兩個人的觀點展開:愛德華·漢斯力克這位音樂批評家和音樂學家,和作曲家理查德·華格納。另外,哈里·帕奇以及其他的很多音樂學家,諸如凱爾·甘,都研究並試圖使微分音音樂和對替換音階的使用大眾化。同樣,也有很多像拉蒙特·揚、Rhys Chatham、葛林·布蘭卡等作曲家,都把注意力放在純律上。
音樂美學曾強調作曲結構的重要性,同樣也有很多其他問題受到關注:歌詞主義、和音、催眠、情緒、時序動態、共振、有趣性(playfulness)、音色等等(參見音樂發展)。
有人[誰?]認為,音樂有影響這些東西的能力:情緒、智力、心理等等。它可以減輕或鼓動我們的情緒。柏拉圖曾經在《理想國》中提到,音樂有對靈魂直接的影響。因此,他提議,理想的音樂在政權中影響受到國家嚴格的管控。(第7卷)
Remove ads
參見
註釋
參考資料
擴展閱讀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