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45年太平洋颱風季
太平洋颱風季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45年太平洋颱風季泛指在1945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水域,以及南中國海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颱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五月至十二月期間形成。
本條目的範圍僅侷限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西的太平洋及南海的水域。於赤道以北及國際換日線以東的太平洋水域產生的風暴則被稱為颶風,並被列入1945年太平洋颶風季。在西太平洋產生的熱帶風暴是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命名,國際編號為45xx。而凡進入或產生於菲律賓風暴責任範圍以內的熱帶低氣壓,菲律賓大氣地理天文部門 (PAGASA) 都會為它們訂立一個菲律賓名稱,作當地警報用途;因此同一個風暴有時候會有兩個不同的名稱。
以下各熱帶氣旋資訊以熱帶氣旋存在期間的最強形態為準。
Remove ads
熱帶氣旋
在1945年,有?個熱帶低氣壓形成,其中26個成為了熱帶風暴,13個成為了颱風。
7月8日,強烈熱帶風暴蘭茜登陸陽江,香港天文台於7月6日[1]至7月8日[2]懸掛該年首個一號風球[錨點失效],一人喪生[3]。
8月26日,颱風戴絲掠過華南沿岸[6],香港天文台於8月24日[5]至8月26日[7]懸掛一號風球[錨點失效],無傷亡。
颱風海倫形成於8月30日,向西北加強成二級颱風。9月2日,颱風凱倫橫過台灣北部,減弱為一級颱風,外圍雨帶為澳門帶來雷雨[8],港澳兩地並無懸掛風球。後繼續向西北移動並減弱為熱帶風暴,隨後在中國福建省登陸。9月5日消散。
該颱風由於導致35架在沖繩和馬尼拉之間的飛機墜落而載入史冊。這些飛機上載有被釋放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俘,共計超過300名軍人死亡,為和平時期死亡人數最多的單起空難。
枕崎颱風(又稱艾黛颱風)於1945年9月17日14時在鹿兒島縣枕崎市附近登陸,帶給日本相當大的災情,與伊勢灣颱風、室戶颱風並列為昭和三大颱風。此颱風造成2,473人死亡,1,283人失蹤、2,452人受傷。由於當時日本剛剛戰敗,防災體制不健全,在各地都造成很大災害。特別是在廣島縣,共計有超過2000人因此死亡或失蹤,給剛剛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廣島雪上加霜。
9月24日,熱帶風暴溫黛登陸雷州半島,皇家香港天文台懸掛香港重光後首個一號戒備信號,無傷亡。日佔時期簡化的風球制度被撤銷,恢復實行原有的1及5至10號信號。[9]
熱帶氣旋名單
|
|
|
參考資料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