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瑪利歐醫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力欧医生
Remove ads

瑪利歐醫生(日語:ドクターマリオ,英語:Dr. Mario,香港俗稱「孖寶醫生」)是一款於1990年發售的瑪利歐益智遊戲。遊戲由任天堂開發第一部開發,任天堂發行於紅白機Game Boy平台。在遊戲中玩家將扮演瑪利歐醫生並徹底消滅病毒。在該下落拼圖遊戲中,當病毒和彩色膠囊練成一線時就會被消滅,而玩家就要通過控制膠囊來殺滅各關的全部病毒。

快速預覽 瑪利歐醫生, 類型 ...

《瑪利歐醫生》得到了好評,幾次登上「史上最佳任天堂遊戲」榜單。遊戲曾被移植或復刻,亦在此後幾乎所有的任天堂主機上都推出了續作,其中就包括重製於2004年發行於Game Boy Advance平台的《Famicom Mini》中。而《瑪利歐醫生》也被改編為《瓦利歐製造》和《DS腦力強化訓練》的小遊戲

Remove ads

操作

Thumb
《瑪利歐醫生》通過將同色膠囊連成一線來消滅病毒。

在下落拼圖益智遊戲《瑪利歐醫生》中[13],虛構角色瑪利歐將扮演一名醫生,並向藥瓶(即操作區)中投入雙色膠囊,殺滅遊戲中紅黃藍三色的病毒。而在操作方式上,遊戲則接近俄羅斯方塊[14],玩家需要控制下落膠囊的左右平移和旋轉,並將其停到病毒和靜止膠囊的旁邊。當四個及更多的半膠囊或病毒在橫縱方向連成一線時,它們就會從熒幕上一起消失。遊戲的首要任務是過關,即將操作區的病毒消滅殆盡。當膠囊堆滿操作區並從藥瓶頸部溢出時,遊戲就結束[15]

玩家可以在新遊戲開始時選擇初始難度等級,其可以在0到20間取值,而該關需要殺滅的病毒數即隨難度而改變。此外還有影響膠囊下落快慢的三種速度等級可供選擇。玩家的得分僅與消滅病毒數有關,不受過關時間和膠囊用量的影響。玩家通關後仍可繼續遊戲累計得分,但該關的病毒數不變。一次消滅多個病毒會有附加得分,但連鎖反應(消滅一組病毒後而引起另一組病毒的消滅)卻無額外加分。此外速度等級亦會影響分數的計算,也就是「快速」即高分[15]

Remove ads

多人模式

《瑪利歐醫生》提供了多人遊戲模式,該模式下兩個玩家在各自的操作區中遊戲,並要比對方更早的全滅病毒。一次消滅多個病毒或引發連鎖會讓額外的膠囊掉入對手區域。當玩家先消滅完病毒或是對手膠囊溢出時,該小局即為獲勝,先勝三局者為最終贏家[15]

開發與發行

《瑪利歐醫生》由掌機Game BoyGame & Watch之父,時任開發第一部部長橫井軍平設計[2],由隸屬開發第一部,曾參與開發《銀河戰士》和《超級瑪利歐樂園》的程式師原田貴裕主導開發(Game Boy版與山上仁志共同擔任總監,亦是山上仁志加入任天堂後參與開發的首部作品),原田後來成為銀河戰士系列的主要程式師和《瓦利歐樂園Shake》的製作人[1]。遊戲音樂由田中宏和譜曲,該音樂之後亦被改編於《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中,而田中後來擔任了Creatures的總裁,該公司擁有寶可夢系列三分之一的版權[3](與任天堂和寶可夢主系列的開發商GAME FREAK共同持有)。

重製

Thumb
瑪利歐對戰街機

《瑪利歐醫生》在多種任天堂主機上都有復刻或移植版。對戰系統最初就出現在1990年的兩個街機:以《瑪利歐醫生對戰》為題的任天堂VS系統PlayChioce-10[5][6]。FC版曾被兩次移植到Game Boy Advance上,首次是將遊戲移植於三十合一遊戲《Famicom Mini》中[16],第二次則是以「瑪利歐醫生與解謎合集」為題打包在2005年遊戲《解謎合集英語Puzzle League (series)》系列裏[17]。2003年5月20日,任天堂發布了「任天堂GameCube預展碟」,玩家可以下載FC版的《瑪利歐醫生》並通過GBA傳輸線在GBA上遊戲[18]

1994年12月30日,由Intelligent Systems開發的《瑪利歐醫生》重製增強版和《俄羅斯方塊》以《俄羅斯方塊與瑪利歐醫生》為題發售於超級任天堂平台[19]。1997年3月30日,該版本還在日本發布了《瑪利歐醫生BS版》,玩家可通過超級任天堂附加組件Satellaview下載該遊戲[9]。該版本後又為日本超級任天堂和Game Boy提供了任天堂力量擴展卡下載版[20]

在2011年7月27日,遊戲原版發布21周年之際,日本用戶可以通過3DS Virtual Console下載Game Boy初版遊戲[12]。而歐洲和北美用戶則可分別於2012年3月22日和10月4日下載[12]

Remove ads

評價

雖然家長批評兒童遊戲中出現了藥品[28],但《瑪利歐醫生》及移植版依然受到了普遍的好評。其中特別的負面評論是《ACE》雜誌為Game Boy Advance版打的510‰分,並批評遊戲畫效單調、操作乏味,還稱遊戲是「糟透了的剽竊」,做的比原版還差[29]

在《任天堂力量》舉辦的全任氏主機最佳200遊戲中,《瑪利歐醫生》排到了第134位[30],而ScrewAttack評遊戲為史上七佳瑪利歐遊戲之一[31],同時IGN將遊戲排到了FC平台的第51位[32]。此外IGN亦將田中宏和所譜的遊戲音樂評為十佳8位遊戲音樂的第7名[33]

遊戲被收錄在GBA復刻遊戲《經典FC系列》中,該《系列》在Metacritic的匯總得分為66%(10個評價)[22]。多數的評價都認為遊戲會令玩家上癮並誇獎了新增的無線對戰系統,但是也有人質疑這些相關遊戲卻使用了籠統的名稱發布。Eurogamer稱遊戲「仍然耐玩,依舊令人上癮、發狂,就好像回到了1990年」,此外它們也批評了任天堂就和雅達利的《雅達利選集英語Atari Anthology》與Midway的《Midway街機豪華集英語Midway Arcade Treasures》一樣,使用「經典FC遊戲」這種單一的名稱來發布這些遊戲[34]。克雷格·哈里斯在IGN的評論中諷刺遊戲使用了令人不安的藥物,但也對遊戲的迷人表示欣賞;此外他還批評了遊戲的彩色元素會讓黑白顯示器用戶操作不便[25]1UP.com評價遊戲「遊戲的彩色連線比平台遊戲《超級瑪利歐兄弟》的踩烏龜更能引人入勝」;但評論也強烈懷疑《瑪利歐醫生》是否值得收錄於另一款GBA遊戲《瓦利歐製造》中[35]

Remove ads

影響

繼遊戲取得商業成功後,任天堂發布了數個《瑪利歐醫生》系列續作。《瑪利歐醫生64》於2001年發布在北美的任天堂64平台,並特別引入了瓦利歐和幾個《瓦利歐樂園3》的角色。此外遊戲還提供了數個遊戲模式,並允許最多四人連線對戰。此後發布於日本的任天堂GameCube遊戲合集《任天堂解謎選集》亦收錄了《瑪利歐醫生64》。《瑪利歐醫生&細菌撲滅》於2008年發布於WiiWare,並允許玩家用任天堂Wi-Fi Connection連線遊戲。最新作品《瑪利歐醫生Express》於2009年發布於任天堂DSi,同時不再支援多人模式。

主角瑪利歐醫生在2001年格鬥遊戲《任天堂明星大亂鬥DX》作為隱藏角色登場,並通過投擲膠囊來攻擊對方[36]。而續作《任天堂明星大亂鬥X》中選入並改編了《瑪利歐醫生》初版的背景音樂「發燒」(Fever)和另一版的音樂「發冷」(Chill),改編者是原Data East音樂工作組「魔法氣泡」的作曲岩崎政明[37][38]

在用瓦利歐替換瑪利歐系列人物的Game Boy Advance遊戲《瓦利歐製造》中,收錄了一個未上鎖小遊戲《瓦利歐醫生》[39]任天堂DS遊戲《更多大人的DS腦力鍛鍊》以「殺毒者」為名收錄了一個精簡版的《瑪利歐醫生》,玩家需要用系統輕觸式熒幕控制操作區膠囊的移動[40]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