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簡稱「2011計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推動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有機結合,提升高等學校的創新能力而實施的一項計劃。該計劃是「211工程」和「985工程」的發展和延續。[1]中國高等教育系統又一項體現國家意志的重大戰略舉措。

2011計劃取消了終身制,每四年是一個評估周期。堅持貢獻導向被視為該計劃的關鍵,因此在具體實施中,名校機會更多的慣例也將被打破。 [2]

2015年後,2011計劃資金併入"雙一流"計劃之中。[3]

2020年,教育部表示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重點項目統籌進入「雙一流」計劃。[4]

項目由教育部和財政部共同研究制定並聯合實施。該名稱源自2011年4月24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的講話,至2012年5月7日正式啟動。

簡介

2011年4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發表講話,提出要積極推動協同創新,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項目引導,鼓勵高校同科研機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建立協同創新的戰略聯盟,促進資源共享,聯合開展重大科研項目攻關,在關鍵領域取得實質性成果。之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財政部決定啟動實施2011計劃。

類型

協同創新中心分為面向科學前沿、面向文化傳承創新、面向行業產業和面向區域發展四種類型。

  • 面向科學前沿的協同創新中心:以自然科學為主體,以世界一流為目標,通過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國際知名學術機構的強強聯合,成為代表本領域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水平與能力的學術高地。
  • 面向文化傳承創新的協同創新中心:以哲學社會科學為主體,通過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門、行業產業以及國際學術機構的強強聯合,成為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的主力陣營。
  • 面向行業產業的協同創新中心: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體,以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和改造傳統產業為重點,通過高校與高校、科研院所,特別是與大型骨幹企業的強強聯合,成為支撐行業產業發展的核心共性技術研發和轉移的重要基地。
  • 面向區域發展的協同創新中心: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以切實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重點,通過推動省內外高校與當地支柱產業中重點企業或產業化基地的深度融合,成為促進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
Remove ads

2011協同創新中心列表

「2011計劃」由一所高校牽頭,其他高校合作完成,不存在聯合牽頭情況

2012年度

更多資訊 類型, 中心名稱 ...
Remove ads

2014年度

更多資訊 類型, 中心名稱 ...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content...

參見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