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鶴見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鶴見線
Remove ads

鶴見線(日語:鶴見線つるみせん Tsurumi sen */?)是由以下路線構成,屬於東日本旅客鐵道(JR東日本)的鐵路線(幹線)。

快速預覽 鶴見線, 日語原名 ...
Remove ads

概要

全線所有車站根據旅客營業規則日語旅客営業規則設有大都市近郊區間的「東京近郊區間」、特定都區市內制度的「橫濱市內」()車站,另外全線都包括在IC乘車卡Suica」的首都圈地域內。

路線資料

  • 路線距離(營業距離):
    • 東日本旅客鐵道(第一種鐵道事業者
      • 鶴見-扇町 7.0公里[1]
      • 淺野-海芝浦(海芝浦支線) 1.7公里[1]
      • 武藏白石-大川(大川支線) 1.0公里[1]
        • 大川支線的正式起點為武藏白石站,但大川支線在武藏白石上沒有月台,因此必須前往安善站轉乘本線。
    • 日本貨物鐵道第二種鐵道事業者):
      • 淺野-扇町(4.0公里)
      • 淺野-新芝浦(0.9公里)
      • 武藏白石-大川(1.0公里)
  • 軌距:1067毫米
  • 站數:13(包括起終點站)
    • 若只限屬於鶴見線的車站,排除屬於東海道本線的鶴見站、屬於東海道本線支線的濱川崎站[2]則為11個。
  • 複線路段:鶴見-濱川崎、淺野-新芝浦
    • 除此以外,濱川崎-扇町段的鶴見線為電車線與貨物線並行雙單線(單線並列日語単線並列)路段。
  • 電氣化路段:全線(直流1500V)
  • 閉塞方式:(複線)自動閉塞式
  • 保安裝置:ATS-PN
  • 最高速度:85公里/小時
  • 運轉指令所日語運転指令所:鶴見營業所(鶴見-安善、淺野-海芝浦:CTC
    • 安善-扇町的運轉取扱為安善站、濱川崎站、扇町站,武藏白石站的信號設備由安善站控制。

全線由JR東日本橫濱支社日語東日本旅客鉄道横浜支社管轄。

Remove ads

過往103系列車所採用的顏色方向幕

鶴見線表示為白
鶴見行為白
弁天橋行為白
扇町行為紅
武蔵白石行為紅
海芝浦行為藍
大川行為黃色

運行形態

客運

所有班次均為普通列車,各站停車,並以鶴見站為起點。路線多途經工業地帶,只有弁天橋站以東及安善站北側有較多的住宅地,因此路線乘客多為往返各工場的從業員,班次也十分懸殊,由鶴見開出的班次,上、下繁忙時段最密可以相隔5-7分開出一班;而非繁忙時間時,則多為20分鐘1班;至於另一端的總站,扇町站平日開出的班次為15-30分鐘一班、假日為20-60分鐘一班(但10時至16時卻為約2小時才一班);海芝浦支線為每日30-60分鐘一班(但11時至17時同樣為2小時才一班)、大川支線則平日只開9班、六、日及假期只開3班,平日班次更只限於7時-9時及17時-20時提供。

由1994年12月3日的時間表改正起,把星期六及假日時間表統一;此外,海芝浦站也會因應特殊情況,安排臨時加班列車行駛。個別列車晚間會於鶴見站及弁天橋站留置。

貨運

沿線因臨近京濱工業地帶,有不少的工場設立,因而造就了不少的貨物列車運行。例如扇町站主要運送藥品(前往秩父鐵道三尻線三尻站)、安善站則負責運送駐日美軍橫田空軍基地煤油

大川支線曾有液氯小麥麵粉罐車,但已分別於2008年及1997年起不再運行。

海芝浦支線方面,現時並沒有定期列車運行,但新芝浦東芝則會有不定期特大貨物列車運行,載運變壓器等大型貨物。

票務事宜

Thumb
濱川崎站設置出場用簡易的Suica改札機

1971年日本國鐵進行了大規模的人手精簡改革(稱為車站合理化),鶴見線內除鶴見站,其餘車站一律改為無人站。而鶴見站亦增設了有職員駐守的轉乘通道,乘客如由京濱東北線轉乘鶴見線,須先經過轉乘通道以確認是否須另行補票;至於由濱川崎站南武支線轉乘的乘客,則透過下車時向車掌出示車票確認或進行補票。這樣的制度一直至各站増設了簡易自動售票機Suica簡易感應器後才陸續取消。

歷史

  • 1926年:
  • 3月10日:鶴見臨港鐵道濱川崎~弁天橋、大川支線分岐點~大川的貨物線開業,開設弁天橋站淺野站、安善町站、武藏白石站(初代)、濱川崎站大川站共6站[3]國鐵列車亦由濱川崎站駛入。
  • 4月10日:石油支線分岐點 - 石油間貨物運輸開業。石油站(即後來的濱安善站)開業[4]
  • 1928年8月18日:路線由濱川崎伸延至扇町。扇町站開業[5]
  • 1929年:
  • 3月14日:淺野~濱川崎間開設「渡田站」[6]
  • 1930年:
  • 4月1日:路線改以公里表示,(弁天橋~扇町 2.9M→4.8km、石油支線分岐點~石油 0.7M→1.0km、大川支線分岐點~大川 0.7M→1.4km)。
  • 10月28日:全線電氣化,並開設增設客運服務。路線由弁天橋伸延至鶴見(臨時車站),加設鶴見臨時站、本山站、國道站、安善通站4站[7]
  • 11月15日:提出將第1代武藏白石站廢站。
  • 1931年:
  • 2月1日:濱川崎~扇町間增設「海川崎站」。
  • 3月20日:海川崎~扇町間增設「昭和站」。
  • 5月30日:海川崎站改稱「若尾站」[6]
  • 6月14日:鶴見臨時站遷移,增距0.1km[8]
  • 7月25日:第2代武藏白石站開業[6]。大川支線起點由安善通站改為武藏白石站,距離減0.6km。
  • 8月15日:武藏白石 - 渡田間增設「海水浴前臨時站」。
  • 12月8日:安善通~石油間增設「安善橋站」。
  • 1932年:
  • 6月10日:芝浦製作所開設專用線,淺野~新芝浦間開業[9]。開設「末廣站」及新芝浦站
  • 6月15日:提出海水浴前臨時站昇格為全年服務。
  • 1934年12月23日:鶴見站遷至永久站房,,與國鐵鶴見站同站,距離增程0.1km乘入。
  • 1935年(昭和10年)3月4日認可 - 末広停留場廢止。
  • 10月21日:海水浴前站降格,回復為臨時站。
  • 12月1日:弁天橋~鶴見川口新貨物支線開通 (1.2km),新設鶴見川口站[10]
  • 1936年:
  • 3月17日:第2代武藏白石站昇格為正式車站。
  • 7月16日:海水浴前臨時站第2度升格為車站。
  • 12月8日:新設工業學校前站
  • 1938年12月25日:安善通~石油間客運廢止。安善橋站廢站[11]
  • 1940年11月1日:芝浦製作所專用線由新芝浦伸延至海芝浦站[12]
  • 1941年6月25日:海水浴前站廢站。
  • 1942年12月11日:本山站廢站。
  • 1943年7月1日:鶴見臨港鐵道被「戰時買收私鐵」規定而國有化,改稱為鶴見線。「工業學校前站」改為「鶴見小野站」,「安善通站」為「安善站」に、「石油站」改稱「濱安善站」。安善町站、渡田站、若尾站廢站。鶴見川口站支線之起點改由淺野站起計算。
  • 1948年5月1日:架線電壓600V昇壓至1500Vに。
  • 1971年3月1日:鶴見站除外,全線無人化。
  • 1972年:採用72系日語国鉄72系電車列車。
  • 1979年12月4日:開始採用101系日語国鉄101系電車列車。
  • 1980年:72系撤退。
  • 1982年11月15日:貨運支線淺野~鶴見川口間 (2.4km) 廢止。鶴見川口站廢站。淺野~新芝浦間之貨運廢止。
  • 1986年11月1日:貨運支線安善~濱安善間 (1.1km) 廢止。濱安善站廢站。淺野~安善間之貨運廢止。
  • 1987年4月1日:國鐵分割民營化後由東日本旅客鐵道繼承。日本貨物鐵道作為淺野~扇町、淺野~新芝浦間、武藏白石~大川間的第二種鐵道事業者
  • 1990年8月2日:開設採用103系列車。
  • 1992年:101系撤退。
  • 1996年3月15日:首都圈最後之舊型電車日本國鐵12系電力動車組日語国鉄モハ12形電車最後營業日。並於翌日(16日)於大川支線的武藏白石站通過。
  • 2004年8月25日:開始採用205系列車。
  • 2005年12月17日:因機件故障,103系列車引退(官方正式引退日期為2006年3月17日)。
  • 2008年10月25日 - 12月7日:部份站房臨時擺放多件現代藝術作品。
  • 2010年10月30日 - 10月31日:為慶祝客運開業80周年,加開臨時列車[13]
  • 2011年10月1日 - 2012年1月9日:增設鶴見線全線、南武線濱川崎支線及部份其他區間1日自由乘車劵,成人售價為400日圓、小童為200日圓。
  • 2023年12月24日 - 引入新型車輛E131系 1000番台。
  • 2024年3月16日-8編組E131系全部引進。205系定期運結束。全線單人駕駛。
Remove ads

車站列表

  • 所有車站均於神奈川縣內。此外,所有車站均屬於特定都區市內制度下的「橫濱市內」(浜)。
  • 接續路線:東日本旅客鐵道與東京急行電鐵的路線名為運行系統上的名稱或通稱(與正式路線名不同)。若站名不同則以⇒顯示站名。*為貨物線(沒有定期旅客營業)
  • ◆・◇:貨物取扱站(◇為沒有定期貨物列車到發)
  • 所有列車各站停車。但是,大川站到發的列車通過武藏白石站。支線到發的列車全數與本線(鶴見、弁天橋方向)直通運行。
  • 軌道 … ∥:複線路段、|:單線路段(不可進行列車交會)、∨:此起往下為單線
更多資訊 車站編號, 中文站名 ...

海芝浦支線

更多資訊 車站編號, 中文站名 ...

車輛

關連商品

外部連結

關連項目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