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麓川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麓川路元朝時期雲南省下轄的一個,為「金齒六路」之一,是傣族土司政權,位置在今瑞麗市

沿革

至元十三年(1276年),設置麓川路,隸屬金齒等處宣撫司[1]。麓川路轄有大布茫(今猛卯三角地)、睒頭附賽(今瑞麗西南的弄島、姐線、順哈一帶)、睒中彈吉(今瑞麗城區一帶)、睒尾福祿培(今瑞麗東北的勐刀、弄坎一帶)幾個部落[1][2]:222。1281年元緬戰爭期間,元朝將麓川、平緬鎮西三路合併,設置鎮西平緬麓川等路宣撫司忽必烈怯烈虎符,拜其為宣撫司達魯花赤,兼管軍招討史[3]。元朝放棄征緬後,政府官員對傣族地區只實施間歇式的遙控統治,麓川的行政統治權基本轉移到地方土官手中[4]

麓川首領芳罕可能是首任麓川路總管[5]:30。1330年2月,麓川土官向元廷進貢方物[6],進貢者可能是芳罕之孫罕靜法,元朝於同年9月授其為「麓川路軍民總管」[7],又說為1331年5月[8]思可法繼承麓川君位後,發兵吞併周圍各地,並數次與元朝政府爆發戰爭[4]。1355年,思可法進貢,元朝將麓川路與平緬路合併[9]:868,改設平緬宣慰司[10]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