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DIY (歌曲)
蔡依林2025年單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DIY》是臺灣歌手蔡依林演唱的歌曲。該歌曲由蔡依林、Jackson Dimiglio-Wood、Richard Craker創作,並由蔡依林、陳星翰、Richard Craker製作。該歌曲作為專輯《Pleasure》的第二支單曲由凌時差音樂於2025年6月27日發行。
Remove ads
背景
2025年6月21日,蔡依林在出席2025年Hito流行音樂獎頒獎典禮前,透過社群媒體透露將於下週推出新歌[1]。翌日,她再度透過社群媒體宣布,全新單曲《DIY》將於同月27日零時正式上線[2]。同月25日,蔡依林釋出歌曲《DIY》的15秒音檔[3]。
創作
歌曲《DIY》的歌詞由蔡依林率先完成,歌曲中反覆出現「DIY」三字,搭配「Do It Yourself」的呼喊和強烈節奏,營造出儀式感般的氛圍。旋律由歌曲《Pleasure》的創作人Richard Craker和英國作曲家Jackson Dimiglio-Wood共同創作,編曲則由陳星翰領銜,鄭人豪、Morrison Ma及CYH等人共同完成。為達理想效果,《DIY》的編曲歷經多達34個版本,展現製作團隊對作品的高度要求[4]。
歌曲融合Electropop和Trap曲風,前奏以低頻合成器鋪陳,營造出朦朧氛圍。編曲中高頻電子節拍和低頻Bass形成對比,增強張力。人聲經過多層次堆疊處理,以耳語形式貼近聽感,營造出親密氛圍。尾段加入部落律動,呈現由克制轉向釋放的變化。
主題和封面
歌曲以「身體」為核心命題,深入探討「身體」和「慾望」之間的關聯,傳達對自身需求的覺察和尊重,鼓勵人們誠實且勇敢地面對身體訊號和內在渴望。蔡依林指出,《DIY》回應了現實中身體訊號常被忽略或扭曲的現象,強調無論面對害羞或恐懼,都應以誠實和勇氣正視自身感受。歌曲從女性視角出發,突破以往慾望敘述中男性主導的框架,倡導自我覺醒和自主掌控身體權利[5]。
單曲封面展現慾望、美感和力量的主題,蔡依林身穿鮮紅馬甲,慵懶地躺於紅色膠床之上,床下延伸出多雙象徵情慾的手,營造出強烈的視覺張力,並呼應《Pleasure》MV中「原罪之牆」的意象。該封面亦為蔡依林首次挑戰帶有濃厚性感氛圍的拍攝風格[6]。
發行和宣傳
2025年7月4日,蔡依林發布影片《《DIY》影后讀本計劃》,由楊謹華、林廷憶、嚴藝文、曾菀婷、謝瓊煖、陳庭妮、謝盈萱、鍾欣凌、楊貴媚共九位「影后」以讀劇本的方式詮釋《DIY》歌詞[7]。同月5日,蔡依林發布《DIY》的舞蹈練習影片,並提供橫式和直式兩個版本[8]。
同年8月1日,蔡依林發布《DIY》的MV。MV由導演Christian Breslauer執導,延續先前單曲《Pleasure》的主題風格。MV於荷里活環球影城的攝影棚拍攝,後期動畫特效製作歷時三個月完成[9]。
評價
音樂人張匯泉認為,蔡依林在音樂創作上展現出簡潔且勇於表達的風格,《DIY》呈現方式瀟灑自如,並指出她持續探索流行音樂在形式和內容上的邊界。音樂人小胡則表示,《DIY》在旋律設計上透過節奏變化和音符組合,營造出具有誘惑性和張力的氛圍[10]。
微博樂評人呆若木一認為,《DIY》在音樂性上展現出更高的可玩性和國際接軌的製作水準。歌曲結構融合中東風格Hook、R&B主歌、Jersey Club過渡段、以及融合Dancehall和Baile Funk風格的副歌節奏,營造出一場關於身體、自我和慾望的對話。歌詞則延伸出女性身體自主、拒絕自我偽裝和主體定義權等議題。相較於《Pleasure》,《DIY》在表達上更聚焦、深入,音樂風格也更趨融合化,體現亞洲流行音樂的國際化趨勢[11]。
微博樂評人HeyWarWars認為,《DIY》以節奏明快的Trap舞曲風格結合中東小調旋律,展現出強烈的氛圍感和聽覺衝擊,流行度甚至超越《Pleasure》。他指出,歌曲雖從身體欲望切入,但其核心在於主動定義自身感受和節奏,傳達去除迎合和偽裝後的自我掌控意識。《DIY》是一次從形式到主題皆具完整性的聲音表達[12]。
微博樂評人三石一聲指出,蔡依林在《Pleasure》專輯中,透過《Pleasure》和《DIY》形成從探討快感到主動獲取快感的完整敘事。《DIY》以身體為引子,強調快感應來自個體內在的感知和選擇,展現自主意識。歌曲融合性感氛圍和細緻製作,體現蔡依林作為創作者的掌控力與實驗精神,是其音樂表達上一次風格與觀念的進一步突破[13]。
微博樂評人梁曉輝認為,蔡依林的《DIY》以較大尺度的歌詞探討自我主體性的價值觀,強調從他人手中奪回幸福標尺,通過內省和自我觀照實現身心完整。該作品將常見的「DIY」概念賦予新精神內涵,不僅指「自己動手」,亦涵蓋「自我挖掘」。該歌曲延續蔡依林先前作品的覺醒主題,兼具實踐和價值層面的雙重意涵,表達出更具說服力的自我宣言[14]。
微博樂評人DC大叔認為,《DIY》延續了蔡依林在《Pleasure》中對「欲望」的探索,但視角由外轉內,從「誰能看見我」轉向「我能否看見自己」。歌曲不以宣告或對抗為主,而是透過私密而細膩的語言,表達自我接納和主體性的回歸。他亦指出,《DIY》如同一封寫給曾經不確定自我欲望的聽眾的情書,展現了蔡依林在「愛自己」命題上的深化與成熟,強調不是否定渴望,而是以更溫柔的方式掌握主導權[15]。
Remove ads
商業表現
幕後人員
音樂
- 蔡依林—製作人、配唱製作人、和聲、和聲編寫
- 陳星翰—製作人、編曲人
- Richard Craker—製作人、編曲人
- 鄭人豪—編曲人
- Morrison Ma—編曲人
- CYH—編曲人
- Jackson Dimiglio Wood—編曲人
- 陳文駿—人聲錄音師
- Phil Tan—混音師
- Dale Becker—母帶後期處理師
封面
- The Squared Division—創意總監
- Brian Ziff—攝影
- Ethan Chancer—3D美術設計
- Antidote Digital—製作
- Special Offer, Inc.—視覺設計
- Lisa Jarvis—造型
- Carolina Ballesteros—化妝
- Johnny Ho—髮型
音樂影片
- The Squared Division—創意總監
- Christian Breslauer—導演
- London Alley—製作
- Jenn Khoe—The Squared Division創意製作
- Robbie Blue—編舞
- 徐聖展—編舞顧問
- Ayden Hammer—舞者
- Madison Alvarado—舞者
- Jordan Laza—舞者
- Alyssa Massimiani—舞者
- Selena Hamilton—舞者
- Lisa Jarvis—造型
- Carolina Ballesteros—化妝
- Johnny Ho—髮型
- Rachel@AllHailThyNail—美甲
Remove ads
排行榜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