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合成器浪潮

一种电子音乐的分支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合成器浪潮
Remove ads

合成器浪潮(英語:Synthwave),又稱復古浪潮(Retrowave)或未來合成器浪潮(Futuresynth)[5],是一種電子音樂分支,其音樂主要基於1980年代動作片科幻片恐怖片電影配樂[2]其他影響源於該時代的藝術和電子遊戲[3]合成器浪潮音樂家通常推崇對1980年代文化的懷舊英語1980s nostalgia,並試圖捕捉和歌頌那個時代的氛圍。[9]

快速預覽 合成器浪潮 Synthwave, 其他名稱 ...

該流派在2000年代中後期通過法國浩室製作人以及受2002年電子遊戲《俠盜獵車手:罪惡城市》啟發的年輕藝術家發展起來。其他參考點包括作曲家約翰·卡本特讓-米歇爾·雅爾范吉利斯(尤其是他為1982年電影《2020》創作的配樂)和橘夢樂團。合成器浪潮在2011年電影《極速罪駕》(其中包括該流派一些最著名的歌曲)、2012年電子遊戲《邁阿密熱線英語Hotline Miami》及其2015年續作英語Hotline Miami 2: Wrong Number、2017年電影《雷神奇俠3:諸神黃昏》以及Netflix劇集《怪奇物語》的原聲大碟中出現後,獲得了更廣泛的流行。[10]

Remove ads

特點與相關術語

合成器浪潮是電子音樂[1]的一個分支[11][12],主要借鑑1980年代的電影、電子遊戲和卡通片[13],以及約翰·卡本特、讓-米歇爾·雅爾、范吉利斯和橘夢樂團等作曲家。[14][15]其他參考點包括電子舞曲類型,包括浩室、合成器和新的士高。[16]它主要是一種器樂流派,儘管偶爾也有例外。[17]常見節奏介於80至118 BPM之間,而更歡快的曲目可能介於128至140 BPM之間。[18]

Thumb
合成器浪潮的常見視覺元素

「Outrun」是合成器浪潮的一個子流派,後來更廣泛地用於指代1980年代的復古美學,例如VHS跟蹤偽影、洋紅色霓虹燈和格線[17]該術語源自1986年的街機競速遊戲《Out Run》,該遊戲以其可在遊戲中選擇的配樂和1980年代美學而聞名。[15][19]據音樂家Perturbator英語Perturbator(James Kent)稱,Outrun也是一個獨立的子流派,主要是器樂,並且經常包含1980年代電子裝置聲音中的常見元素,例如電子鼓門限混響英語Gated reverb以及模擬合成器英語Analog synthesizer的低音和主旋律,這些都是為了模仿那個時期的音樂。[20]合成器浪潮的專輯封面和音樂視頻也具有視覺元素。據《PC Gamer》稱,Outrun視覺的精髓是「提取千禧一代覺得極具感染力的80年代時期的元素,並對其進行現代化改編,使其剛好可辨認。」[21]

其他子流派包括夢幻浪潮(Dreamwave)、黑暗合成器浪潮(Darksynth)和科幻浪潮(Scifiwave)。[7]記者Julia Neuman將「Outrun」、「Futuresynth」和「Retrowave」列為合成器浪潮的替代術語[5],而作家Nicholas Diak則寫道,「Retrowave」是一個總稱,涵蓋了1980年代復興流派,如合成器浪潮和蒸汽波。[17]黑暗合成器浪潮受到恐怖電影的影響。[22]Invisible Oranges英語Invisible Oranges》寫道,黑暗合成器浪潮的特點主要是從明亮的「《邁阿密風暴》氛圍」和「法國電音浩室影響」轉向「恐怖電影大師作曲家約翰·卡朋特和哥布林樂隊英語Goblin (band)的更黑暗的電子領域」,並融入了後龐克工業音樂EBM英語Electronic body music的聲音。[23]

Remove ads

合成器浪潮的起源

Thumb
Kavinsky英語Kavinsky正在演出(攝於2007年)

合成器浪潮起源於2000年代中後期[24][4]。迪亞克(Diak)將這一流派追溯到一種更廣泛的趨勢,其中年輕藝術家從他們在1980年代的童年經歷中汲取靈感。他認為2002年電子遊戲《俠盜獵車手:罪惡城市》的成功,將「對80年代的態度……從戲仿和矛盾轉變為致敬和崇敬」,並直接促成了合成器浪潮和蒸汽波等流派的誕生[17]。《MusicRadar》也提到了《罪惡城市》的影響[11]。《MTV》的莫莉·蘭伯特指出,電影《乖仔也瘋狂》(1983年)中橘夢樂團的歌曲《Love on a Real Train英語Love on a Real Train》產生了重大影響,其特點是「華麗重複的合成器模式、催眠般的鐘聲和敲擊樂般的轟鳴鼓機」。[15]

2000年代中期的法國浩室藝人David Grellier英語David Grellier(College)和Kavinsky英語Kavinsky,他們創作了1980年代電影配樂風格的音樂,是合成器浪潮興起最早的藝術家之一。[5] 早期合成器浪潮的關鍵參考點包括1982年電影《2020》(其配樂英語Blade Runner (soundtrack)和電影本身)、8bit和16bit的電子遊戲、1980年代VHS製作公司的廣告歌曲,以及那個時代的電視新聞廣播和廣告。[4] 據《新音樂快遞》和《MusicRadar》報道,2011年電影《極速罪駕》對合成器浪潮產生了重大影響,該電影的原聲大碟中收錄了Kavinsky的歌曲《Nightcall英語Nightcall (song)[25][11],以及David Grellier、Johnny Jewel英語Johnny JewelCliff Martinez英語Cliff Martinez的幾首歌曲。[11]《EDM.com》將Kavinsky描述為「合成器浪潮先驅」[26],而恐怖網誌網站「Bloody Disgusting英語Bloody Disgusting」則將Carpenter Brut英語Carpenter Brut描述為「合成器浪潮偶像」。[27]

Remove ads

人氣及影響力

在2010年代早期,電影《極速罪駕》和《創戰紀》的合成器浪潮配樂為該流派吸引了新的粉絲和藝術家。[7]《極速罪駕》收錄了Kavinsky的作品《Nightcall》以及College和Electric Youth英語Electric Youth (band)的作品《A Real Hero英語A Real Hero》,這些歌曲將合成器浪潮推向了大眾的視野中,並鞏固了其作為音樂流派的地位。[4]2019年,該流派的普及度通過其在電子遊戲《極地戰嚎3:血龍》和《邁阿密熱線》的原聲大碟中,以及Netflix劇集《怪奇物語》中的出現而進一步提升,後者採用了合成器浪潮的音樂來配合劇集1980年代的背景設定。[4][28]《Nerdglow》的Christopher Higgins將Electric Youth和Kavinsky列為2014年合成器浪潮中最受歡迎的兩位藝術家。[13]

2016年,英國樂隊1975樂團發行了一首受合成器浪潮影響的歌曲《別人》。這首歌是他們第二張專輯《突襲美夢(我喜歡你熟睡時,美麗而不自知)》的第三首單曲。[29]

在2010年代,合成器浪潮仍是一個小眾流派。2017年,《PC Gamer》指出,合成器浪潮的影響力在2010年代早期的遊戲發行中有所體現,主要是「Outrun」子流派的遊戲,包括《邁阿密熱線》和《極地戰嚎3:血龍》。[21]2019年,《PopMatters》的記者普雷斯頓·克拉姆(Preston Cram)寫道:「儘管合成器浪潮擁有較高的存在感和高度的熱情,但其完整形式仍然是一種主要是地下的音樂形式。」[4] 他補充說,《Nightcall》和《A Real Hero》仍然是「迄今為止製作的少數幾首在流派追隨者之外廣為人知的合成器浪潮歌曲中的兩首」。[4]

2019年的虛擬實境遊戲《Boneworks英語Boneworks》的配樂大量採用合成器浪潮風格[30],該配樂由Michael Wyckoff英語Michael Wyckoff創作。

2020年,R&B藝人威肯受合成器浪潮影響的歌曲《奪目光芒[31][32]登上美國唱片排行榜榜首,成為COVID-19大流行期間第一首達到此成就的歌曲。[33]2021年,《Metal Hammer英語Metal Hammer》的馬特·米爾斯(Matt Mills)寫道,該流派「迅速打入主流,不僅風靡舞池,還成為多部大片的配樂。」[34]

參見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