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乙酰唑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乙酰唑胺
Remove ads

乙酰唑胺(英语:Acetazolamide),商品名丹木斯(Diamox),是一种用于治疗青光眼癫痫、急性高山症周期性瘫痪英语periodic paralysis特发性颅内高压英语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原因不明的脑压升高)、心脏衰竭和碱化尿液的药物。[2][3]它可长期用于治疗开放角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短期用于治疗急性隅角闭锁青光眼(于进行手术之前)。[4]经由口服静脉注射给药。[2]乙酰唑胺是第一代碳酸酐酶抑制剂英语Carbonic anhydrase inhibitor,可降低眼液和眼内渗透压,而将眼内压降低。[5][6]

事实速览 临床资料, 商品名(英语:Drug nomenclature) ...

使用后常见的副作用有麻木、耳鸣、食欲不振、呕吐嗜睡[2]不建议有严重肾功能衰竭肝病或对磺胺类药物过敏的人使用。[2][4]乙酰唑胺属于利尿剂和碳酸酐酶抑制剂药物家族。[2]它的作用是减少二氧化碳和水形成氢离子碳酸氢盐[2]

Remove ads

医疗用途

乙酰唑胺用于治疗青光眼、药物引起的水肿、心脏衰竭引起的水肿、癫痫以及手术后降低眼内压。[7][8]此药物也被用于治疗高山症、[9]梅尼尔氏症、颅内压升高和神经肌肉疾病英语neuromuscular disease[10]乙酰唑胺也在重症医学环境中作仿单标示外使用,以刺激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动力。[11]

乙酰唑胺于治疗癫痫,主要是针对月经相关性癫痫,以及作为难治性癫痫治疗的补充药物。[7][12]虽然网络上流传乙酰唑胺可用于治疗马凡氏症候群患者的硬脊膜扩张英语dural ectasia,但支持此论点的唯一证据来自一项针对14名患者的小型研究,而该研究结果未经同行评审或发表过报告。[13][14]多篇发表的案例报告指出,除非有明确治疗适应,否则应谨慎使用乙酰唑胺,原因是此药物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力,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15]于2012年所做的一项审查和统合分析发现对马凡氏症候群患者使用乙酰唑胺的"支持证据不足",但"可考虑"将此药物用于治疗中枢性(而非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16]

乙酰唑胺可增加氨甲蝶呤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以加速其排泄,被用于预防因碱化尿液而造成氨甲蝶呤引起的肾脏损伤。[10][17]有一些证据支持其可用于预防偏瘫性偏头痛英语hemiplegic migraine[18]

Remove ads

开放角青光眼

乙酰唑胺用于治疗开放角青光眼。药物所具碳酸酐酶抑制特性能够降低眼液和眼体液中的渗透压,而降低眼内压力。

高山症

乙酰唑胺也可用于治疗急性高山症。此时乙酰唑胺会抑制肾脏重新吸收碳酸氢盐(碳酸的共轭碱)的能力。尿液中增加碳酸氢盐排出量会导致血液酸化。[19][20]由于身体透过血液pH值间接感知二氧化碳浓度,而pH值降低被当作是二氧化碳增加的结果,反过来会导致身体增加每分钟通气量(每分钟呼吸的空气量),以"呼吸排出"二氧化碳,因而增加血液中的氧气量。[19][20]乙酰唑胺无法达成立即治愈急性高山症的作用,反而是它会加速(在旅行前服用时,迫使身体尽早开始)部分的适应过程,有助于缓解症状。[21]如果在高山症早期发作时使用乙酰唑胺仍会有效。最好是在前往高海拔地区的前一天即开始,并持续在高海拔地区逗留的头两天中使用。[22]

怀孕与哺乳期

乙酰唑胺在澳大利亚属于妊娠类别B3,表示在大鼠属小鼠子身上进行的研究,给予乙酰唑胺(静脉注射或口服给药)会将胎儿致畸(包括四肢缺陷)的风险升高。[8]但在对人类的研究中没足够的证据来支持或否定这项证据。[8]

关于为婴儿做母乳哺育的个体,服用乙酰唑胺后所分泌乳汁中的含药量甚低,预计不会对婴儿造成问题。[23]

副作用

乙酰唑胺的常见不良反应有:感觉异常、疲倦、嗜睡、忧郁、性欲下降、口中感觉有苦味或金属味、恶心、呕吐、腹部绞痛、腹泻、黑便、多尿症肾结石代谢性酸中毒英语metabolic acidosis和电解质变化(低血钾低血钠症)。[7]而较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史蒂芬斯-强森症候群过敏性休克和血液不明疾病。[7]

禁忌症

有下列状况的个体有使用此药物的禁忌:[8]

作用机转

于治疗高山症,乙酰唑胺可抑制肾脏重吸收碳酸氢盐(碳酸的共轭碱)的能力。尿液中增加碳酸氢盐排出量会导致血液酸化,促使身体增加每分钟通气量,以排出二氧化碳,而增加血液中的氧气量。

于眼睛治疗,此药物可降低眼液和眼内渗透压,而将眼内压降低。

于利尿作用,可促进肾脏制造更多的尿液,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出,进而达到以下主要的效果:低血容量、改善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水肿、降低颅内压。[24]

历史

乙酰唑胺合成物于1951年在美国取得专利。[25]

Mann和Kellin于1940年发现乙酰唑胺,并确认其具有抗癫痫特性,可用于治疗局灶性和全身性癫痫发作。[26]

乙酰唑胺于1952年进入医疗用途。[27]于1953年首度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核准。它被列入世界卫生组织基本药物标准清单之中。[28]市面上有此药物的通用名药物销售。[2]

研究

从1990开始,使用乙酰唑胺针对正常压力脑积水英语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 (NPH) 所做的小型临床试验治疗方面也显示有令人乐观的结果。.[29][30][31][32][33]

参考文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