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刘海蟾

道教祖師,常見伴以或騎行蟾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劉海蟾
Remove ads

刘海蟾(?—?),名,字宗成,道号海蟾子五代燕山人,是全真道全真五祖之一。

事实速览 刘操, 字 ...

传说

依照《神仙通鉴》,刘海蟾原名“刘操”,字“宗成”,后梁燕山人,遇到正阳祖师而学金丹,之后遇到吕洞宾而改名“刘玄英”、号“海蟾子”。

刘海蟾有《还丹破迷歌》、《还金篇》、《黄帝阴符经集解》等著作,与张无梦种云溪陈希夷等为道友,弟子有张紫阳董凝阳等。

刘海蟾的生平事迹,记载于道教典籍如《有象列仙全传》、《吕帝圣迹纪要》,以及野史传奇戏剧民间文学小说等之中。

吕帝圣迹纪要》记载: 刘海蟾,初名操,字宗臣,燕山人。以明经擢甲第,仕辽为卢龙司马,累迁至相位。平昔好谈性命,钦崇黄老。及刘守光僭称燕帝,解印绶去,作诗曰:‘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百万家。’遂改名玄英,号海蟾子,遍游访道。遇吕帝,授以金液还丹之要,乃遁迹修真,得成仙道。游行尘市,远汎秦川,陶真太华,溷形靑城。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 刘玄英,字宗成,号海蟾子。初名操,字昭远,后得道改称焉。燕地广陵人也一云大辽人。以明经擢第,仕燕主刘守光为相,素喜性命之说,钦崇黄老之教。一日忽有道人来谒,海蟾乃邀坐堂上,待以宾礼。问其氏族名字,俱不对,但自称正阳子。海蟾顺风请益,道人为演清静无为之宗、金夜还丹之要。既竟,乃索鹦卵十枚,金钱十文。以一文置之几上,累十卵于钱,若浮图之状。海蟾惊异之,叹曰:危哉。道人曰:人居荣禄之场,履忧患之地,其危有甚于此者。复以尽其钱擘破为二,掷之,遂辞而去。海蟾因此大悟。是夜命家人设宴,弃掷金玉。翌早解印辞朝,易服从道,有诗云:抛离火宅三千指,屏去门兵十万家。纪当时之实也。一日一遽辞燕地,远泛秦川,陶真于泰华之前,遁迩于终南之下,韬光隐晦,人莫测其所以然。一云为燕丞相,一旦遽悟,弃官学道。后遇吕洞宾,得金丹之秘旨。自此往来终南泰华问。复结张无梦、种放,访陈希夷先生,为方外友。亦问作诗,有诗集行于世。其咏修炼,则有还金篇行于世。后隐代州之凤凰山。宋仁宗天圣九年,游历名山,所至多有遗迩。一日于州寿宁观题古诗十出,云:醉走白云来,倒提铜尾秉。引个碧眼奴,担着独壶瘦。自言秦世事,家住葛洪井。不读黄庭经,岂烧龙虎鼎。独立都市中,不受俗人请。欲携霹雳琴,去上芙蓉顶。昊牛买十个,溪田耕半顷。种林酿白酝,总是仙家境。醉卧松阴下,闲过白云岭。要去即便去,直入秋霞影。仍自写真其傍,撮襟书龟鹤齐寿四字,题云:广陵闲民刘某书。至凤凰山来仪观,亦自写真,飞白清安福寿四字。所画五星,惟土宿尚存。其所写真,幅巾黄衣,右肩挑酒瓢,左肩提布囊,破绽处补之,气钧言澹,人望之知为有道者。又尝于成都府青羊宫泼墨成寿山福海四字。二处相隔地里,寿宁至来仪仅两舍,西蜀至代数千里,皆同日时而书之,以示分形散景、神变无方之妙。丹成尸解,有白气自顶门出,化而为鹤,飞而冲天。《全真传》云:十二月二十四日降世,十一月二十七日上升。不记何年。大元至元六年正月,褒赠海蟾明悟弘道真君。

元武宗加封“海阳嗣派九天扶正帝君”。

民间则因“刘海戏金蟾”之传说称其为刘海

Remove ads

著作

还丹破迷歌》等。

轶事

浏海

道教全真派全真五祖之一的刘海蟾喜欢将头发梳至额前,长度齐眉,故称此种头发为“刘海”,后为了区别,改称“浏海”。

刘海戏金蟾

俗有“刘海戏金蟾,一步一吐钱”之说。 神话中,刘海蟾之亲人为官甚贪,但因尚知修,死后未被贬入地狱,被化作三足金蟾投入东海之中,归龙王管辖。刘海蟾得道后,想要解救金蟾,以一串金钱钓三足蟾出海,(盖因三足蟾性贪,见金钱便咬)负于肩上,是为“刘海戏金蟾”,而这金蟾(传说中三足的蟾蜍名叫“金蟾”),走一步,能吐一枚铜钱。刘海蟾走到哪,就把钱撒到哪,周济穷人,而刘海蟾也被视为有财神的能力。

据湖南常德的周新国考证,刘海戏金蟾这个故事,人物原型出自后梁燕山府的刘海蟾,后人把刘海蟾这个字号一分为二:刘海、蟾,又改为“刘海戏金蟾”。

刘海砍樵

湖南人称刘海是湖南常德人,是个孝顺母亲的樵夫,后感动狐仙,共结连理,并经过一连串的传奇之后才终于得道成仙。其故事经过民间各种演戏说书,版本甚多。

参考文献

  • 《通俗编》
  • 《列仙全传》
  • 《金莲正宗记》
  • 《金莲正宗仙源像传》
  •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