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后突厥汗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后突厥汗国,自称突厥(古突厥语:𐱅𐰇𐰼𐰜:𐰃𐰠,罗马化:Türük el,直译:“众突厥国”[2]),又称突厥第二汗国,是东突厥汗国灭亡半个世纪后突厥阿史那家族在蒙古高原重新建立的政权,存在于682年至744年,其前身为东突厥汗国(552年至630年)及唐朝的安北都护府(630年至682年)。后突厥汗国的首都是鄂尔浑河上游的东突厥旧都于都斤。[3]
![]() | |||
---|---|---|---|
匈奴 | 东胡 | ||
南匈奴 | 北匈奴 | 鲜卑 | |
鲜卑 | 丁零 | ||
柔然 | 高车 | ||
突厥汗国 | 铁勒 | ||
东突厥 | |||
薛延陀 | |||
唐朝(单于都护府·安北都护府) | |||
后突厥汗国 | |||
回鹘汗国 | |||
契丹 | 阻卜 | 黠戛斯 | |
辽朝 | 克烈 | 乃蛮 | |
蒙兀 | |||
蒙古帝国(诸汗国) | |||
元朝(岭北等处行中书省) | |||
北元与后蒙古帝国时期 | |||
鞑靼(东蒙古) | 瓦剌(西蒙古) | ||
喀尔喀 | (四卫拉特) | ||
清朝(清代蒙古)·准噶尔汗国 | |||
内属蒙古·外藩蒙古(内札萨克·外札萨克) | |||
中华民国境内盟旗 (塞北四省) |
博克多蒙古国 | ||
外蒙古(地方) | |||
蒙古人民共和国 | |||
中国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 | |||
蒙古国 | |||
民族 · 文化 · 地理 · 漠南 · 漠北 | |||
泛蒙古主义 | |||
公元8世纪,在与唐朝的战争中,其附属九姓乌古斯部族联盟逐渐继承了其地位,该联盟后来推翻突厥统治,建立回鹘汗国。[4][5]
Remove ads
兴起和鼎盛
630年东突厥汗国覆灭后,数十年间突厥人的复国运动持续不断,阿史那泥熟匐于679年被拥立为可汗,不久便反叛唐朝。[6]680年,他被裴行俭击败。不久之后,泥熟匐又被其部下杀害。[6]泥熟匐死后,另一位宗室后裔阿史那伏念被拥立为可汗,东突厥人再次反叛唐朝统治。[7]叛乱初期,伏念取得了一些胜利。然而,他们最终再次被裴行俭击败。[7]根据暾欲谷的说法,反叛唐朝并拥立可汗登基的企图是合法的。突厥人的过错在于他们废黜并杀害了泥熟匐,并再次臣服于唐朝。[8]
颉利可汗的族人、当时的突厥吐屯啜骨咄禄于681年纠众七百人反抗唐朝,并在682年占领黑沙城(今呼和浩特西北达茂旗境内),建牙帐于此,自号颉跌利施可汗,宣告突厥复国。并得谋臣阿史德元珍。在阴山山脉扎根后,骨咄禄与其弟默啜、以及其最亲近的大臣暾欲谷成功赢得大多数突厥人的支持,突厥军队在682-687年间多次击败蔚州(今山西境内)等地的唐军,连年入犯武周,势力趋于壮大。687年,颉跌利施可汗率部离开阴山,经戈壁沙漠北上,其久经战阵的军队轻易的攻占了漠北的突厥腹地(今蒙古国中部和北部)。687-691年间,原来盘据在这些地区的九姓乌古斯和回鹘均被后突厥征服,他们的首领阿布思可汗也战死沙场。后突厥汗国的中心转移到杭爱山脉以及鄂尔浑河、色楞格河和土拉河一带,建都于都斤。[9]
691年,骨咄禄去世,其子年幼,其弟默啜继承可汗位。696年,女皇武则天寻求突厥人的帮助打击反叛的契丹人,派阎知微册封默啜为迁善可汗,默啜帮助武周攻击李尽忠、孙万荣,并获胜。武则天再派阎知微持节册默啜为特进、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696-697年,默啜征服了契丹,并与库莫奚结盟,阻止了唐朝军队向东北推进至大兴安岭,巩固了汗国的东部边境。698年九月,默啜率兵侵犯赵州、定州(今河北境内),掠男女八九万,重建东到渤海湾,西到天山的突厥帝国。698-701年间,后突厥汗国的北部和西部以唐努乌拉山脉、阿尔泰山脉和塔尔巴哈台山为界。706-707年,突厥人击败拔野古部落后,占领了从克鲁伦河上游到贝加尔湖的土地。709-710年,后突厥征服了阿孜人和奇克人,越过萨彦岭(突厥文献称为Kögmen yïš),并彻底击败了黠戛斯人。黠戛斯统治者巴尔斯别克在战斗中阵亡,他的后人成为后突厥的附庸,持续数代。711年,暾欲谷率领的突厥军队翻越阿尔泰山,在准噶尔盆地博鲁楚河(可能是今乌伦古河)与突骑施交战,并大获全胜。暾欲谷强行渡过锡尔河追击撤退的突骑施军队,率领他的军队来到吐火罗斯坦边境。然而,在撒马尔罕附近与白衣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倭玛亚王朝)的战斗中,突厥军队与后方的联系被阿拉伯人切断,损失惨重;713-714年,他们艰难地撤回阿尔泰山。在那里他们增援了准备围攻别失八里(庭州)的军队。但围城战失败,突厥人在六次小规模战斗中失利后,最终解除了围城。[10]
Remove ads
危机
716年,默啜出征时被拔野古部落溃兵颉质略伏击并被杀,默啜的儿子拓西小可汗继立大可汗,骨咄禄的儿子、时任“左设”的阙特勤不服,在得到众多突厥家族支持后将其击杀。阙特勤奉兄长默棘连即位,称毗伽可汗(716-734年)。[11]
毗伽可汗登基之际,父亲创立的后突厥帝国正濒临崩溃。西部地区彻底脱离了突厥统治,突骑施首领苏禄自立为可汗。契丹和奚部落拒绝纳贡,回鹘经常叛乱,甚至突厥部落也开始反叛。毗伽可汗感到无力控制局势,便将王位让给了其兄阙特勤。然而,后者不愿违背法定的继承顺序。默棘连继位后,阙特勤被任命为军队统帅,并任用老臣暾欲谷为谋臣,招纳离散的部众,突厥再度兴盛。
720年,唐玄宗派兵进攻后突厥,但暾欲谷击败了唐朝的征讨大军和拔悉密援兵,突厥人还攻入河西走廊(今甘肃境内)。在重振突厥汗国之后。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不可为敌,毗伽可汗遂在大胜之后向唐求和,“请父事天子”,暾欲谷的智慧受到了唐朝宰相张说的赞扬。通过与唐朝的朝贡贸易,他以30匹马的“贡品”获得了10万匹丝绸,在和平环境下获得突厥需要的大量物资。
727年,吐蕃约毗伽可汗合攻唐朝,被他拒绝,后突厥还将这一情报及时通知唐朝。731年,阙特勤死,唐玄宗派专使吊唁,并派画师协助突厥立碑。
Remove ads
内乱和衰落
此后突厥势力因内乱而再次衰退,726年暾欲谷和731年阙特勤的先后去世导致毗伽可汗最优秀的顾问们纷纷离去。734年,毗伽可汗为权臣梅录啜毒杀,在毒发之前成功复仇杀死梅录啜。毗伽可汗的长子继承了汗位,号伊然可汗,不过没多久就死了,其弟登利可汗继位。登利可汗从叔二人,分掌兵马,号左、右设。登利可汗害怕两设专权,与其母合谋,诱斩右设,自统其众。741年七月,左设判阙特勤发兵攻杀设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随即被骨咄叶护所杀,改立其弟;随后又杀其弟,骨咄叶护自立为可汗。突厥人自相残杀,致使其统治下的各部也开始混战。唐玄宗获知突厥内乱,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谕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部落一同出兵。742年八月,骨咄叶护可汗被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所杀,拔悉蜜酋长自立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葛逻禄自为左、右叶护。突厥余部共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
灭亡
唐玄宗派人招降乌苏米施可汗,可汗不理,唐朝于是派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联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进攻乌苏米施可汗。此时的回鹘首领骨力裴罗在葛逻禄人和拔悉密人的支援下,击败了后突厥汗国。744年八月,后突厥首都于都斤被攻占,拔悉密人斩首了突厥乌苏米施可汗,他的首级被骨力裴罗送往唐朝的首都长安。[12]骨力裴罗于同年建立回鹘汗国,号怀仁可汗,并在几年之内征服了内亚大部分地区,成为草原上新的统治者。
而在乌苏米施可汗被杀后,突厥残众拥立其弟白眉可汗即位,此时漠北诸部内乱,回纥、葛逻禄共杀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为了消灭突厥残余势力,唐玄宗再派王忠嗣领兵进攻突厥。[13]王忠嗣击败了由阿勒普达尔罕率领的突厥军队。尽管白眉可汗试图逃跑,但他还是被回鹘人俘获,并于745年正月像他哥哥一样被斩首,首级也被送给唐朝朝廷。后突厥至此彻底灭亡,阿史那家族完全丧失了草原的统治权。大多数突厥人逃往拔悉蜜汗国等其他突厥部落。然而,包括毗伽可汗的遗孀骨咄禄娑匐可敦和暾欲谷的女儿在内的一群人投奔了唐朝。唐玄宗册封她为公主,并任命她统领其族人。[14]
Remove ads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