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在台复校
某些中國大陸學校於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在臺灣復辦學校的歷史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在台复校是指1949年国共内战导致两岸分治后,中国大陆部分学校或其教职员工、校友等,在台湾依照原本所属之学校的名义或组织,来重新开办学校,从中学到大学均有,其中又以大专院校为主。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14年5月19日) |
历史
1949年中华民国因国共内战失利退守台湾后,初期抱有“反攻大陆”的意图,考量内战战事失利原因部分来自于中国共产党所策动的“学潮”,故除了已先行迁至台湾的军事院校外,禁止任何其他的高等院校以“复校”的名义在台湾重新开办、招生。1949年至1954年时,台湾已经有国立台湾大学、台湾省立农学院、台湾省立工学院、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以及台湾省立台北工业专科学校、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台湾省立海事专科学校、台湾省立护理专科学校、台湾省立农业专科学校、淡江英语专科学校,共1所大学、3所学院及6所专科学校,负责进行高等教育之推展及专业人才之培养。
1954年起,由于当时台湾社会亦用才孔急,故借由原先在中国大陆的高校校友,利用其社经影响力、对母校教学及其组织之认识,进而在台“复校”,以快速移植原中华民国大陆时期之学术实力。第一批获准复校的包括了前身为中国国民党干部养成单位的国立政治大学、以及有基督新教色彩的东吴大学,随后国立清华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国立中央大学、辅仁大学等才陆续在台复校。
除了大学之外,不少高中也相继在台复校,如上海徐汇中学,该校在台复校于台北县芦洲市(今新北市芦洲区)中山一路。而部分大学申请复校时间较晚,由于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已经冻结大学成立,所以上海圣约翰大学在台湾仅能成立专科学校(新埔工专),2005年才升格为科技大学:圣约翰科技大学;而复旦大学也以相同原因在桃园县平镇乡(今桃园市平镇区)成立中等学校:复旦中学。1956年由上海沪江大学校友筹组“创办人会”,推举吴嵩庆将军担任主席,蒋彦士先生、周联华牧师、钱杰夫先生和阮维扬先生等人为常务委员,积极推动复校事宜。迨至1958年奉台湾省教育厅核准立案,定名为“台北县私立沪江高中”,九月正式招生,订定十一月五日为校庆。
中华民国政府的海军军官学校、空军军官学校、国防医学院等军事院校,因为国共内战战争影响,所以相继在1949年前后,藉海运及空运陆续撤退并迁至台湾高雄、台北等地授课,因当时政府治理台湾是为了做反攻基地,故其校务、教学均无任何间断;另陆军军官学校校本部配合中华民国政府迁校至陪都成都后,遭中国人民解放军瓦解,其校印、仪器及学员生资料均无携出至台湾[1];后续于1950年,中华民国政府于高雄县凤山镇陆军军官学校第四军官训练班位址重建陆军官校。
早期复校的校址,因土地因素多选在大都市郊区的空旷地。但随着市区扩张,今校址多已经位于闹区中。另外,学校的设立本身亦带动周边相关行业的繁荣。
一些学校在台湾复校,但在中国大陆的校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继续使用,包括沿用原名的学校,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徐汇中学,也有保留校名、学校主体迁址的学校,如北京大学,以及使用新名的学校,如国立中央大学改名南京大学,因此也出现了“一边一校”与“一老一新”的情况。
学校一览
Remove ads
Remove ads
备考
参考文献
参见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