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玩具兵团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玩具兵团》[2](又译:玩具兵[3],英语:"Like Toy Soldiers")是美国饶舌歌手阿姆的歌曲,于2005年3月15日作为第四首单曲收录于他第五张专辑《安可秀》,并于同年12月6日选录进他首张精选辑《精采大结局—精选+新歌》。歌曲由阿姆、路易斯·雷斯托、玛蒂卡、麦可·杰·马古尔斯谱写,而制作则由阿姆和雷斯托负责。其副歌采样自玛蒂卡1989年的单曲《Toy Soldiers》。
这首歌获得乐评人的普遍好评,并在美国《Billboard》百大单曲榜排名第34位。在其他国家,《玩具兵团》在英国单曲榜取得冠军,亦在包括澳洲、丹麦、德国和新西兰在内的12个国家/地区的音乐排行榜上名列前茅。2018年2月28日,这首歌获得美国唱片业协会3倍白金认证。
Remove ads
词曲
《玩具兵团》以降A小调创作,时长4分56秒,速度约为每分钟82拍[4][5],歌词阐述阿姆试图化解嘻哈圈内众多过节与纠纷的想法。他在其中公开谈论《The Source》杂志及前编辑Benzino的问题,以及50 Cent和Ja Rule与他的音乐厂牌谋杀唱片之间的关系,阿姆认为这远远超出了杰斯与纳斯间的争执[6]。此外,这首歌还透漏阿姆曾企图阻止50 Cent和Ja Rule冲突的爆发,但当他听到Ja Rule在名为《Loose Change》的歌曲中取笑他的女儿就失去了理智[注 1][7][8][6]。
评价
总结
视角
HipHopDX的J-23对这首歌给出正面的评价:“《玩具兵团》是他在这里最好的作品之一,从他的制作(结合了玛蒂卡《Toy Soldiers》一曲的样本后),到他对Benzino和谋杀唱片间扣人心弦的叙述、评估及最后的结论。”[9]Pitchfork的史考特·普拉根霍夫(Scott Plagenhoef)也对此表示肯定,称之为“这首作品揭示了阿姆和50 Cent的争执所带来的焦虑、后果,及──最重要的是──他们在身体和情感上付上的巨大代价。”[10]。史考特也指出歌曲的“军队节拍声有点重,但它被玛蒂卡舒畅惊喜的副歌样本《Toy Soldiers》抵销了,这也许是对肯伊的氦声样本或00年代流行的80年代出神流行趋势的致敬。”[10]
新音乐快递写了一篇好评:
《玩具兵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是这张专辑的最佳曲目,也可能是今年所有专辑的最佳曲目,本应是骇人听闻的。它将副歌插入到(我们的意思是“窃取”)一首早已被遗忘的80年代玛蒂卡强力谣曲,这在任何其他人手中,都只会变成灾难。然而,凭借其军鼓鼓点、无耻的大规模软摇滚力度以及类似的整体式副歌,它可能是嘻哈的黑夜明灯、第一首真正的体育场颂歌。尽管如此,它依旧可能是专辑中最私人的曲目……因为阿姆试图在他和同伙卷入的各种过节中划清界限。“即便我赢了这场战争/我还是觉得我们输了/我花了太多精力在那上面/老实说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注 2],他承认道。如果《玩具兵团》音量之大、谈及范围之广是对这种疲惫的掩饰,那么它肯定成功了[11]。
《滚石》杂志描述:“歌曲真的很成熟。这可从《玩具兵团》公开拒绝了饶舌战争及其致命的后果看出来[12]。《今日美国》指出:“军鼓声驱动了《玩具兵团》,其中阿姆解释了他与谋杀唱片饶舌帮、与《The Source》杂志及其饶舌歌手/所有者Benzino之间的争执,以及他在50 Cent和Ja Rule间所扮演的角色。他似乎希望这一切都没发生,并且已准备好继续前进了。”[13]《卫报》很高兴采样的结果,形容它辉煌精彩:“为专辑布置一段真正美妙的背景音乐,包括军鼓和来自玛蒂卡被遗忘的1980年代热歌《Toy Soldiers》的样本,它的歌词从呼吁和平到好战的愤慨,然后又在同一行反复循环。”[14]《波士顿凤凰报》称之为“自知的反颂歌”[15]。《纽约时报》描述:“《玩具兵团》是阿姆计划推出的下一首单曲。它重用了1980年代玛蒂卡的流行歌曲,这样阿姆就可以与再次与Ja Rule和 《The Source》起口角。但主要的尖酸讽刺消失了,他听起来悲伤而目光清晰,以提议休战结束押韵。”[16]
《唱针杂志》抱持负面看法:“也许你不介意阿姆将玛蒂卡插入在《玩具兵团》中,从而破坏了唱片中最好的音乐时刻,只是为了让他能再次重复他那可怜的n字争议的细节(并以某种方式间接地将他的年少轻狂归咎于非洲中心主义)”[17]《娱乐周刊》评述说:“他没有选择将目光投向身边小圈子以外的其他问题,而是浪费时间攻击他的死敌。”[18]
Remove ads
音乐录影带

这首歌的音乐录影带于2004年12月3日释出[19]。视频以两个坐在房间地板上的小男孩开始,一个是白人,一个是黑人,可能暗指阿姆和Bugz。他们正阅读一本名为《玩具士兵》(Toy Soldiers)的书,书上写着这首歌的歌词。接着镜头显示阿姆到达医院,绝望地看着医生们试图抢救D12成员Bugz(由D12成员普鲁夫饰演)。在一系列场景中可以看到阿姆在一条废弃的小巷里唱这首歌,中间又穿插歌曲中提到的各种争执与不和,包括新闻画面、在录音室里打架以及街头的偶遇。接近尾声时,阿姆震惊不已的目睹Bugz被枪杀。画面再度切换回医院,Bugz躺在病床上不治身亡。视频最后以Bugz的葬礼作结,那里有一个由黑人和白人儿童组成的合唱团随着副歌齐唱着。
客串在视频中的角色包括50 Cent、路易斯·雷斯托、Dr. Dre、奥比·特里斯以及D12成员。已故的饶舌歌手图派克·夏库尔、声名狼藉先生、大L和Bugz也在视频的结尾以动画形式展示,以警惕世人饶舌战争的致命后果。
2006年4月11日,普罗夫在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的一家夜总会里因与人发生口角而被枪杀身亡。在普罗夫死亡的一年后,阿姆在他的回忆录《我行我素》中说,“我会盯着天花板思考那个视频。真是因果报应造成的吗?是我(导致的)吗?当这种事发生,你总是想把错怪在别人身上,你懂吗?”[20]
曲目清单
- 备注
- ^[a] 表示额外制作人
Remove ads
榜单与认证
Remove ads
备注
参考资料
外部链接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