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桥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神橋map
Remove ads

神桥(日语:神橋しんきょう Shinkyō */?)位于日本栃木县日光市,是一座横跨大谷川日语大谷川 (日光市)朱红色木造反桥[注 1][1],为世界遗产日光的神社与寺院”的组成遗产之一[2][16][17],亦为日本重要文化财二荒山神社”的组成文化财之一[注 3][1][3]。神桥不仅是日光神社与寺院的入口,也被认为是日光的前门与象征[7][19],更有栃木县最美桥梁的美称[12]

事实速览 神桥, 坐标 ...
Thumb
冬季覆盖薄雪的神桥
Remove ads

背景

在日语中,现在一般将神桥读作“しんきょう Shinkyō[1][4][20],但在石仓重继于1901年出版的《日光名所图会》中记载的读音是“みはし Mihashi[19],而有些书籍亦会以“みはし”所对应的汉字写作“御桥”[4][21]

神桥东南侧有主祀明星天子的磐裂神社(或称岩裂神社),西北侧则有主祀深沙大王的深沙王堂或称(深沙王祠)。[1][12]东南侧还有一块刻有“下乘”、“下乘石”字样的下马碑[22],即便是将军也必须在此下马[23];神桥北侧则有“日光杉并木寄进碑”[24],记载松平正纲日语松平正綱及其子松平正信日语松平正信日光杉木街道日语日光杉並木所做的贡献[25],此碑与日光杉并木一同以“日光杉并木街道 附 并木寄进碑”之名被列为日本特别史迹特别天然记念物[26]

虽然神桥连接着日光东照宫参道[7],但神桥实际上属于景观桥,并非用于渡河。[12]过去只有将军日光例币使日语奉幣#日光例幣使山伏可以走过神桥[19][20],其他则须由神桥下游的日光桥渡河[8];到了1973年(昭和48年),才向公众开放付费上桥[19],但走到桥梁的另一端后必须折返,并不能渡河[3]

当今的神桥主要由木制桥桁、石制桥墩构成,这些埋入两岸并斜向外伸出的桥桁被称为“乳木”,伸出的部分再由桥墩支撑,此一工法在所有被指定为重要文化财的桥梁中也仅有神桥采用,相当罕见。[16]在翻修或重建神桥时,与神社社殿相同,都需要举行严谨的神事;其中拔除乳木的仪式被称为“外迁宫日语遷宮”,而埋入新乳木的仪式则称为“正迁宫”,且在竣工后会先让灰马过桥[27],由此也可见神桥具有一定的特殊地位[27]

神桥位处于日光二荒山神社的神域内[3],并由该神社管理[2];每至年末日语年末,神社的神职巫女会持3米的竹扫帚至神桥上进行扫除工作。[2]另外,神桥也是祭祀结缘之神桥姫明神的场所,于日光二荒山神社举行的婚礼亦有让新人渡过神桥的仪式。[28]

一般认为的日本三大奇桥(或称日本三奇桥)是锦带桥猿桥日语猿橋爱本桥日语愛本橋[29],但也有以神桥代替爱本桥作为日本三大奇桥的说法[16][20][29]

Remove ads

传说

传说日光的开山圣者胜道日语勝道上人7岁时为了实践明星天子(虚空藏菩萨)所下的神谕,于766年(天平神护2年)朝着补陀落山男体山)前行,却在渡大谷川时受阻[1][9][10],胜道护摩以祈求神佛庇佑[9]。此时,深沙大王蛇王权现日语蛇王権現)显灵丢下了一条赤、一条青蛇跨越河川并铺上山菅架起了桥梁,还有一说是蛇的背后长出了山菅[30][31],帮助胜道顺利渡河。因此,神桥又有“山菅蛇桥”之称。[10][12]

解释

神桥的传说记载于《补陀落山建立修行日记》之中,其底页记载该书是由胜道的四位弟子于818年(弘仁9年)胜道去世后所撰写,实际上该书大约是在平安时代末期到镰仓时代才成书[32]。大部分的日光旅游指南都会介绍这一传说,相当广为人知。[10]既然称之为传说,自然并不真实,但其中可能也反映了部分现实[33];关于传说的解读,需考虑神桥建于现在位置的原因[注 4],以及深沙大王、蛇、桥各自所象征的意涵[32]

藤井万喜多认为,传说所要表达的寓意是佛教徒与日光原住民(猎人、又鬼)之间和睦的互动关系。[33]日光东照宫祢宜日语禰宜高藤晴俊补充了藤井的说法,高藤认为传说中的“胜道”实为刚入佛门的佛教徒,在得到当地祭祀大谷川水神的人们认可后,得以进入日光[34]。对于藤井未解释的象征意涵与神桥选址[35],高藤进一步指出,桥梁是连结神圣与世俗、神界与人界的地方,同时也是祭祀的场所。[36]高藤提到《古事记》中的誉津别命日语誉津別命以及《太平记》中的藤原秀郷,两个渡河传说也都有水神化身为蛇出现在桥上的相似描写,可以认为深沙大王与蛇就是大谷川的水神,而神桥即是祭祀大谷川水神的场所[37];另外,在神桥上游8至9间(约15米)处有一块“高座石”[注 5],如果把这块岩石视为是大谷川水神的神体,那么在此处建桥作为祭祀场所就显得合理[38],不过并没有文献记载神桥曾举办过相关的祭祀仪式[39]。高藤认为,在神事日语神事中会用铺成草席,而草席在神道之中又具有特殊意义,因此“山菅蛇桥”中的“山菅”一词也由此而来。[27]

历史

宽永重建以前

据传于808年(大同3年),下野国司橘利远受,令山崎太夫长兵卫(俗称桥挂长兵卫[27])在此地建桥,之后每隔16年重建一次。[11][19][20]最初的桥梁可能是编的吊桥[16],在镰仓时代的《八云御抄日语八雲御抄》中也有记载“下野的山菅桥”[19]。得以确定该桥确实存在的文献记录出现在室町时代[4][40][41],当时的庶民甚至是牛马都可以自由通行[19];而桥梁形式为刎桥日语刎橋[注 6][11][20],据说右岸(南岸)侧的刎木[注 7]是直接埋在自然洞穴之中[41]

宽永重建后至幕末

1629年(宽永6年),该桥梁配合日光东照宫的兴建工程重建。[4][41]1636年(宽永13年),日光东照宫大规模重建,桥梁再次重建,使之适合作为日光山的入口。[20][41]这次重建后正式将该桥定名为“神桥”,其外观与现代所见的桥梁已无太大差异。[11]重建工程总共动员了45,000名木匠及136,000名杂工,造价约6,000两。[10]11根长7间(约12.7米)的桥桁为小百(现日光市小百)及船生(现盐谷町船生)两地所出产的榉木,平均每根花费500两。[10]重建神桥时所使用的切石补强桥墩工法,是当时才刚运用在京都三条大桥等建筑物上的先进土木技术。[41]

此后[11],只有日光社参日语日光社参[注 8]的德川将军与日光修验日语日光修験的山伏[注 9]才可以经由神桥渡河[1],桥梁两端平时都设有栏杆限制进入[19]。庶民只能从神桥下游紧邻的桥梁渡河[1][19][41],据传其形式同为刎桥[10][41];该桥原是改建工程中的便桥[10][6],后来改成永久桥[4][47][41],以下称其为“便桥”。仅在江户时代,神桥就被改建了14次[4][6][41],而便桥亦有进行多次维护及修缮[6]

Remove ads

明治时代

Thumb
1898年德国画家卡尔·伍特克英语Carl Wuttke所描绘的神桥
Thumb
1902年遭冲毁后的神桥遗迹

1881年(明治14年),神桥修缮工程完工。[4][6]1893年(明治26年)9月1日,连接细尾至日光停车场间的马车铁道日语足尾銅山馬車鉄道开通,用以将足尾铜山生产的粗铜运往东京,该铁道于便桥下游架桥跨越大谷川[48]。该桥在不同资料中的名称各异,主要有朝日桥、青桥、古河铜山桥三者[49],以下称之为“朝日桥”。1900年(明治33年)发行的“日光山两社新图”中,就有以朱红色、白色、青色分别标示出神桥、便桥、朝日桥,在桥梁数量尚少的当时,三桥跨河的景象可能已成名胜。[40]

1902年(明治35年)9月28日,神桥遭足尾台风日语足尾台風[40]引发的洪水冲毁[9][11],1904年(明治37年)[注 2]才进行重建[9][11][12],造价37,951圆75钱8厘[14]。当时被冲毁的不只有神桥,其下游的便桥与朝日桥也无一幸免。便桥重建采钢结构,并正式命名为“日光桥”,1905年(明治38年)12月10日举行开通仪式。[50]但朝日桥并未重建,取而代之在日光桥上铺设马车铁道[51],也因此日光桥的建设费用是由足尾铜山与栃木县厅日语栃木県庁共同分摊[52]。1908年(明治41年)依据《古社寺保存法》,神桥被列为“特别保护建造物”。[13]1910年(明治43年)马车铁道废止,日光桥上改铺设日光轨道线日语東武日光軌道線[注 10][54]

Remove ads

大正时代至今

1918年(大正7年)神桥重新上漆[55]。1944年(昭和19年)基于国宝保存法日语国宝保存法[41],神桥被指定为国宝(现称旧国宝)[3][41],同年神桥与日光桥间新建的日光轨道线桥梁完工[53]

由于神桥的木材部分严重腐蚀[41],日光2社1寺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受日光二荒山神社委托,于1950年(昭和25年)4月1日将神桥拆解整修[4],该工程替换了除乳木以外的所有木材[55]。1956年(昭和31年)完工[55],隔年3月31日竣工[4],造价2340万7千日圆[4]。1962年(昭和37年)12月,第二代日光桥完工。[53]1968年(昭和43年)2月25日,日光轨道线废止。[54]自1973年(昭和48年)起,作为男体山顶镇座1200年祭(1982年〔昭和57年〕)的赞助项目之一,开放一般民众渡过神桥。[16]

Thumb
夜间的神桥(2010年)

1990年(平成2年)6月15日县民日日语都道府県民の日,神桥与大谷川以“神桥周边的大谷川”之名入选“栃木的道路与河川百选”[56]。神桥在长年的风吹雨淋之下,栏杆、桥板涂装剥落,外观状况不佳。[4]故于1997年(平成9年)开始整修,至2005年(平成17年)完工。[3]1999年(平成11年)12月,神桥于整修期间被登录为世界遗产。[16]

2018年(平成30年),作为栃木县地方旅游活动的特别企划,在夜间开放渡河[17]。2019年(平成31年/令和元年),日光二荒山神社被选为了“恋人的圣地日语恋人の聖地 Satellite”,并于5月7日在神桥举行典礼与纪念活动。[57][58]2020年(令和2年)9月16日,神桥旁设置了“恋人的圣地 Satellite”的象徴“良缘之铃”。[28]

Remove ads

结构

宽永重建以前

1636年(宽永13年)重建前,神桥是由多根刎木埋入大谷川两岸所搭建而成的补强刎桥[16][20],其中右岸是利用天然洞穴埋入刎木[41]。神桥并无另外装饰,仅将原木建材涂上朱漆。[41]据说神桥的建造工法被视为是“秘法”,为了避开人们的视线,重建工程会在夜间进行。[31]

宽永重建以后

Thumb
东侧的桥墩,其上搭著3条被称为“乳木”的桥桁。

1636年(宽永13年),神桥被重建为反桥,由桥桁搭配切石桥墩支撑整座桥梁跨越大谷川[16][59],此工法是当时最为先进的土木技术[20][41]。相较于过去的刎桥,总重较轻、体积较小,其中的构件亦更易于组装,但设置桥墩也增加了桥梁被洪水冲毁的风险。[16]

装饰金具与和风栏杆在宽永以后才添加[41],当时神桥使用的是未涂装的原木,直至1792年(宽政4年)后才上漆[16],桥桁涂黑漆,其他的木材部分涂朱漆[10]。据《日光名所图会》记载,神桥在未被洪水冲毁前长13间5尺余(约28.8米),宽3间4尺余(约6.67米),共有10个拟宝珠,金饰为镀金的斜子雕。[19]

明治时代至今

现在的桥梁竣工于1904年(明治37年)[注 2],除了在洪水中幸存的1个拟宝珠沿用外[注 11],其他部分均使用新材料重建[60]。其中,桥桁所使用的木材来自栃木县及茨城县真壁郡日语真壁郡,桥墩的石材则来自大谷川及其支流稻荷川沿岸。[60]但在1950年(昭和25年)开工的修缮工程中,除了桥桁以外的所有木材均已被替换,故现在所见的样貌与明治时代重建后有所不同。[55]

神桥的榉木制桥桁称“乳木”,是一端固定于河岸的悬臂梁,共有3根。[5]乳木于大谷川两岸的固定方式并不相同,右岸(南岸)端的乳木全长3分之1埋于土中固定;[31]而左岸(北岸)端紧邻道路,乳木直接固定在混凝土桥台之中。[31]另外,每根乳木上另搭有小屋顶以挡风雨,于其上再铺设桥面,凭借小屋顶保护也让乳木在过去的整修工程中从未更换。[5]

根据2003年(平成15年)发行的《栃木的土木遗产》,神桥桥长26.42米,宽6.00米,栏杆高2.27米;[4]而日光二荒山神社官方记载,桥长28米,宽7.4米,距水面高10.6米。[8]

注释

参考来源

参考文献

参见

外部链接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