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神舟二十一号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神舟二十一号(简称神二十一)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二十一次任务,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十六次载人飞行任务,太空人乘组由张陆、武飞和张洪章组成,于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1]任务将持续约6个月,预计于2026年上半年返回地球。神舟二十一号也是神舟十六号同一批次6艘飞船中的最后一艘。
Remove ads
任务亮点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实施工作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总指挥部-任务指挥所-场区指挥部”三级组织指挥体系中的任务总指挥部改为由任务指挥所具体负责,并将在此后的任务延用。该优化调整举措是基于当前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建设需要以及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任务特点做出的,旨在进一步提高组织管理效率,推动任务指挥链条扁平化、高效化。[2]太空人出征仪式时出席的首长也由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改为任务指挥所指挥长。
发射神舟二十一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遥二十一)有16项技术改进,最重要的一项是全面升级光学导航系统(使用产品化双十表光学惯组),惯性测量组合的冗余度全面提升,显著提高火箭飞行可靠性。[3]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采用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与中国空间站交会对接,耗时较以往与其对接的神舟飞船缩短了3个小时,创造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这得益于上述的火箭技术改进,让遥二十一箭能够通过更精确的发射和入轨控制,使飞船进入一条初始相位差更小的轨道,绕飞更少的圈数即可完成交会对接。此外还缩短了近程导引段的初始距离,并对远程导引的末段和近程导引的初段进行了统一优化。亦有参考天舟七号验证的3小时方案经验。[4]
空间应用系统货物方面,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携带6项科学实验至中国空间站,上行样品及装置总重量63.2千克。这6项试验包括由载荷专家张洪章主持的“面向空间应用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为后续太空任务中锂离子电池研制和高可靠应用提供重要理论支撑[5];3项生命科学领域研究,包括“空间动物品系筛选与饲养关键技术验证”、“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等,涉及小鼠、向日葵、地黄等试验生物;2项流体科学领域研究,包括“微重力环境下活性胶体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等。[6]
“空间动物品系筛选与饲养关键技术验证”实验由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负责,首次将哺乳动物小鼠送入中国空间站,旨在建立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和研究技术体系。两雄两雌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C57BL/6实验小鼠进入太空后,按雌雄配对方式,饲养在此前由天舟九号上行的动物培养装置,有机会进行繁殖,最终随神舟二十号太空人返回地面。[7][8][9][10]
此外,神舟二十一号为空间站送去了一台热风烘烤机,能对新鲜蔬菜、坚果、蛋糕、肉类等食材进行在轨烹饪、烘焙加工。[11]为此,太空人科研中心需要克服油烟催化问题以及安全问题、热度均匀与固定的解决方案等,并设计菜谱进行有关研究,于是在11月初,与神二十人员一起进行了两项无重力试验,分别是烤鸡翅与煎牛排,据太空人的报告,第一代太空烘烤机运作良好,而按摄氏180度加热28分钟的默认条件操作也取得初步成功,这次实验成果是“很好吃”,这亦是人类首次实现了食材在轨起到理化反应(产生焦香味)[12]。
Remove ads
任务时间轴
- 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展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方案征集活动。[13]
- 2024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处于即将出厂状态[14],配套的长二F遥二十一火箭开始总装。[15]
- 2025年1月15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顺利完成测试,进入出厂准备阶段。[15]
- 2025年1月20日,根据央视报道,第四批太空人可能执行神舟二十一号任务。[16]
- 2025年2月,神舟二十一号太空人乘组完成选定,正在开展相关训练。[17]
- 2025年3月18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完成装车出厂,运往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15]
- 2025年4月24日,长征二号F遥二十火箭发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火箭完成准备工作,进入应急救援值班状态;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完成准备,具备快速发射和应急救援能力。
- 2025年10月24日上午,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火箭组合体由垂直总装厂房转运至921发射工位。
- 2025年10月30日,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宣布发射时间为10月31日23时44分,太空人乘组由张陆、武飞和张洪章组成。[18][19]
- 2025年10月31日23时44分46.441秒,搭载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二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本次发射任务代号为“TGZR10/SZ-21”。
- 2025年11月1日3时22分,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前向交会对接,耗时约3.5小时,创造了神舟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的最快纪录。[20]
- 2025年11月1日4时58分,天和核心舱舱门开启,神舟二十一号与神舟二十号太空人乘组实现第7次“太空会师”,两名指令长张陆和陈冬继三年前首次“太空会师”后再度相聚“天宫”[a]。
- 2025年11月4日,神舟二十号和神舟二十一号太空人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共同生活期间,两个乘组使用神舟二十一号送来的热风烘烤机制作了烤鸡翅和黑椒牛排。[11]
Remove ads
太空人
神舟二十一号的乘组人员继承保持“一位第二批太空人+两位第三批太空人”的模式,由第二批太空人张陆(指令长)和第三批太空人武飞、张洪章组成,其中张陆是航天驾驶员,武飞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张洪章是载荷专家,这也是继神舟十六号任务后第二个由三种不同类型的太空人组成的乘组。张陆曾执行过神舟十五号任务,武飞和张洪章都是首次执行任务。武飞(32岁)是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航天员。张洪章是继桂海潮(神舟十六号任务载荷专家)后第二位非军籍平民、第二位载荷专家、第二位戴眼镜的中国航天员。[21]
任务标识
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标识在2024年10月29日至11月30日面向全社会征集[13],12月22日至年12月29日对10个候选方案开展网络投票[22],2025年1月20日选定方案。神舟二十一号任务标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批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之一。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由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研究生董恬、视觉传达设计系教授顾欣设计。该标识设计巧妙,以太空人头盔为视角,凸显“人”作为宇宙探索的主体。太空人形象代表中国航天人的奋斗与奉献,与载人航天任务紧密相连。头盔球形设计,顶部镌刻“2025”,彰显任务年份。面窗上方,神舟二十一号与空间站于星光中成功对接,组合体下方映照祖国大地,寓意家国情怀。环绕头盔的两圆环,既似古代天仪,又象征宇宙星体,传递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永恒追求。标识简洁而富有深意,融合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航天人的勇气与决心,以及对宇宙无限奥秘的永恒探索精神。[23][24][25]
Remove ads
注释
参考文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