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米特里达梯二世 (安息帝国)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米特里达梯二世,(安息语:𐭌𐭄𐭓𐭃𐭕,罗马化:Mihrdāt),或译写成米特拉达梯二世(Mithradates II)或梅赫达德二世(Mihrdad II),是安息帝国的万王之王,在位于公元前124年至前91年。他被认为是该王朝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统治者之一,被后人尊称为米特里达梯大帝[1][2]。
在其前任安息君主阿尔达班一世突然去世后,米特里达梯二世加冕为国王,但他所继承的帝国却在东、西部边境面临军事压力下,国力日渐衰落。他借由取得查拉塞尼王国效忠、降伏叛乱的埃利迈斯王国、击败长期袭扰巴比伦尼亚地区的阿拉伯人等措施,迅速稳定了帝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局势。米特里达梯二世是第一位将安息帝国的疆域扩展到高加索地区的统治者,该区域的亚美尼亚王国、伊比利亚王国、可能还有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都成为了帝国的附庸国。在东方,之前肆掠巴克特里亚并击杀安息前任国王的游牧部落被米特里达梯二世所击败,他还收复塞迦斯坦行省,并把该地转封给苏伦家族作为封地。公元前114或113年,他从塞琉古王国手中夺取了大叙利亚地区要地杜拉-欧罗普斯。公元前95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的阿迪亚贝尼王国、戈尔蒂耶尼王国和奥斯若恩王国皆承认了安息帝国的宗主权。在米特里达梯二世的统治下,鼎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从叙利亚和高加索延伸到中亚和印度。他的安息帝国也与当时正在崛起的罗马共和国、以及东方的汉帝国首次建立了外交关系。
作为古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传统文化的拥护者,米特里达梯二世强调了安息阿尔萨息王室与阿契美尼德帝国之间的关联。 他是第一位常规化使用“万王之王”称号的安息君主。在安息钱币上与前几任安息统治者的所戴的希腊化式王权头带不同,米特里达梯的钱币正面肖像国王头戴伊朗风格的箍冠。在钱币背面上,他取代了希腊风格的翁法洛斯石座图像,改用起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高背王座。
Remove ads
身世
“米特里达梯”是伊朗语名字“Mihrdāt”的希腊化版本,而名字含意为“古伊朗太阳神米特拉神的恩赐”[3],由古伊朗语的“Miθra-dāta-”演化而成[4]。米特拉神在祆教中属于重要角色,是古波斯君权神授象征卡瓦勒那赫(王权圣光)的守护者[5]。米特拉神在阿契美尼德王朝晚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且在希腊化时代塞琉古帝国时期继续壮大,与希腊神话的阿波罗神、赫利俄斯神或巴比伦神祇的纳布神有所连结[6]。米特拉神在安息帝国治下地位达到顶峰,现代历史学家马雷克·扬·奥尔布里希特(Marek Jan Olbrycht)认为“这似乎希腊化时代祆教与非本土信仰传播斗争的结果”[6]。
米特里达梯二世的父亲是谁不是很确定,传统学术界根据二世纪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的说法,米特里达梯二世是前任君王阿尔达班一世之子[7],阿尔达班因与东北方游牧民族作战阵亡,王位传为给米特里达梯。然而从一份前119年的楔形文字泥板却显示米特里达梯二世如此记载:“那些库提人杀了我的兄弟阿尔达班,我发起军队来抵抗他们,并在那与他们战斗,我让他们横尸遍野,仅剩两名逃脱。[7]”,因此米特里达梯二世身世产生两种说法。
- 阿尔达班一世之子:学者马雷克·扬·奥尔布里希特(Marek Jan Olbrycht)于2010年的论点,认为米特里达梯二世是阿尔达班一世的儿子。他认为弗里阿帕提乌斯逝世时为前176年,因此当米特里达梯二世继位时应该是中年人[8]。依据奥尔布里希特的说法,他认为“虽然这并非不可能,但从历史上看,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发生(指另一个推论),因为米特里达梯二世的王位自然竞争者应该是弗拉特斯二世和米特里达梯一世的儿子[8]”。与身为弗里阿帕提乌斯之子的弗拉特斯二世、米特里达梯一世那样不同,米特里达梯二世并没有使用“父为神者”(Theopatoros)这个崇拜称号[8][9],且楔形泥板记载名为阿尔达班的王室成员,他可能仅是一位阵亡于战场上的将军而不是安息君王[8]。
即位

在米特里达梯二世登基之时,安息帝国边境正受到西方和东方的军事压力。因东方游牧民族侵袭而数次惨败,削弱了帝国的力量和威望[10]。米特里达梯二世继位后很快得到查拉塞尼王国统治者希斯鲍西尼斯的效忠,希斯鲍西尼斯他原先与安息帝国敌对,甚至在前127年一度攻占了巴比伦.[11]。作为友好,希斯鲍西尼斯归还敌对时期掠夺来的木制王座,送给柏尔神庙作为贡于帝国的礼物[12]。米特里达梯二世再把目光转向了叛变自立的埃利迈斯王国,埃利迈斯原本臣属于帝国,在阿尔达班一世逝世时其国王匹地(Pittit)叛变自立[13]。米特里达梯二世入侵埃利迈斯并攻占了都城苏萨[14],接着米特里达梯二世率军在最终战役中对决埃利迈斯国王匹地,击败了他并征服了整个埃利迈斯王国[15]。大约在同一时间,查拉塞尼王国国王希斯鲍西尼斯去世,安息帝国任命将军辛达特斯(Sindates)为查拉塞尼总督[16]。
米特里达梯二世是安息帝国首位将疆域扩展到高加索地区的君主[17],他注意到亚美尼亚王国地处于小亚细亚、高加索山区和伊朗高原之间的战略位置[17]。约前120年左右,米特里达梯二世入侵亚美尼亚,并迫使其国王阿尔塔瓦兹德一世承认安息帝国的宗主权[17]。阿尔塔瓦兹德一世被迫将王室成员提格兰送往安息作为人质,提格兰可能是阿尔塔瓦兹德的儿子或是侄子[17][18]。直到帝国灭亡,控制整个亚美尼亚一直是安息帝国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17],而其他高加索地区弱小的诸国,如伊比利亚王国和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王国很可能也成为了帝国的附庸国[19]。帝国也对伊比利亚、亚美尼亚和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等王国产生很大的影响,安息帝国大量的钱币流入这些小国[20]。根据巴比伦文献记载,巴比伦尼亚地区经常遭受到阿拉伯人劫掠,这大大激怒了米特里达梯二世[21]。前119年春,一支安息军队击败了阿拉伯人,使他们在一段时间之内都无力发起新一波劫掠[22]。目前尚不清楚这支军队是由米特里达梯二世亲自率领还是某一位安息将军领导[22],随后安息的大军前往米底亚地区集结,似乎是为了展开对东方游牧民族的远征而准备[22]。
安息帝国同样对叙利亚地区感有兴趣,自从安息弗拉特斯二世在前129年击败塞琉古巴西琉斯安条克七世之后,对该地区开始索取宣称[17]。塞琉古王国此时十分衰弱,国家陷入无止尽的内乱和权力斗争之中,并与纳巴泰人、犹太人、国内各地本土豪强、甚至叙利亚和腓尼基的希腊城邦一同争权夺势[17]。前114/113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趁机夺取塞琉古重要的边境城市幼发拉底河畔杜拉欧罗普斯[17]。
Remove ads
征服
根据查士丁的记载,米特里达梯二世对“父母或祖先”(ultor iniuriae parentum)之死报了仇,意味着他与那些曾经杀了阿尔达班一世和弗拉特斯二世的吐火罗人交战,并击败他们[8][23]。米特里达梯二世也从斯基泰人手中收复了巴克特里亚的西部[8]。而从安息钱币和零星的记载暗示米特里达梯二世曾经统治巴克特拉、卡姆佩尔丘和帖尔米兹,这意味着他收复了同名前任君主米特里达梯一世所征服的土地[24]。对安息帝国来说,控制包括阿摩勒在内的阿姆河中游地区至关重要,这样他们才能阻止来自河中地区,尤其是粟特的游牧民族的入侵[25]。安息钱币在巴克特里亚西部和阿姆河中游一带继续制造,直到古达尔兹二世统治时期才中止[25]。
游牧民族的入侵深入到安息帝国东部德兰吉亚那行省,这些游牧民族很可能在帝国东北方先后受到阿尔达班一世和米特里达梯二世的军事压力,进而转往南方迁移至此地[26],强大的塞迦人在这里开始定居并统治该地[27],因此后来该地区更名为塞迦斯坦,即“塞迦人的土地”之意[28][29]。前124年至115年之间某一时间,米特里达梯二世派遣一位出身苏伦家族的将军,率领着一支军队重新征服该地区[30],随着塞迦斯坦重新并入安息帝国后,米特里达梯二世将该区域分封给这位将军作为采邑[30]。在米特里达梯二世将统治时期,帝国东边疆域远达阿拉霍西亚地区[26]。
Remove ads
亚美尼亚王室成员提格兰一直留在安息帝国宫廷中作为人质,直到前96/95年左右,米特里达梯二世放他回国,并任命他为亚美尼亚国王,是为提格兰二世[31][32]。提格兰二世将卡斯皮恩地区一片被称为“七十豁谷”的地方割让给米特里达梯二世,这可能是获取王位的交换承诺,也可能是米特里达梯二世所要求的[33]。提格兰二世的女儿阿莉亚札特也嫁给米特里达梯二世之子为妻,现代历史学者爱德华·丹布罗瓦认为这件事发生在提格兰二世即位前不久,作为效忠帝国的保证[32]。提格兰二世一直维持安息帝国的附庸,直到前80年代末为止[34]。前95年以后数年,米特里达梯二世进攻了阿迪亚贝尼王国、戈尔蒂耶尼王国、奥斯若恩王国,收服了这些小邦国,把帝国西部边界推进到幼发拉底河[35],首度与罗马共和国边界接邻。
对外接触
在先前,随着罗马人的力量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安息帝国寻求与罗马共和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希望达成两国相互尊重的和平协议[36]。前96年时,米特里达梯二世派遣他的一名官员奥罗巴祖斯作为使节,前往会见罗马高层领导人之一的苏拉。但在协商谈判中,苏拉显然占了上风,这使得帝国代表奥罗巴祖斯沦为哀求方,加上会谈座位上米特里达梯二世不满意这种排序,这导致奥罗巴祖斯后来被处死[37][36]。

汉朝汉武帝为了击败北方游牧民族匈奴,派遣使节张骞远去巴克特里亚联络迁徙的大月支,首开东西交流的丝路[39]。当张骞从中亚回到长安,向皇帝介绍了安息帝国,张骞这样描述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下的状况,显示帝国的强大和富饶: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条枝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瓮。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
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 234–235[40]
随着中国击败了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大举向西扩张并发动了汉攻大宛之战,当汉人来到费尔干纳地区,进入了安息帝国的影响力范围,双方衍生更多交流。汉朝曾派使团前往安息帝国宫廷,汉使受到当时安息的热烈欢迎,安息亦派使者前去中国晋见汉武帝。
钱币及帝国意识形态

自前2世纪初开始,安息帝国就在王朝的意识形态宣传之中,植入明显地象征,来强调其与古代阿契美尼德帝国遗产的联系,在这些象征之中也包括一些杜撰的宣传案例,如第一位安息统治者阿尔沙克一世(统治时期前247年至217年)宣传是阿契美尼德王朝万王之王阿尔塔薛西斯二世(统治时期前404年至358年)的后裔[41]。阿契美尼德王朝头衔也被阿尔萨息王朝所采用,其中包括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1年-前132年)的“万王之王”称号。然而事实上,米特里达梯一世很少使用这个头衔,而它第一次出现在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时期是大约在前109/8年左右,在这之后该头衔才成为一种常规的称呼使用[41][39]。新头衔不仅出现在钱币和雕刻上,被写为希腊文“BAΣIΛEΥΣ BAΣIΛEΩN”,该头衔也出现在巴比伦人的文献中,为“šar šarrāni”[17]。相比他的前任安息君主,米特里达梯二世对于阿契美尼德王朝遗产的继承人和守护者之表现更加坚定[17]。


米特里达梯二世曾在统治初期时,短暂使用过希腊式的王室崇拜称号“Soter”,即“救主”之义,该头衔出现在埃克巴坦那和拉格斯制币厂所生产的钱币上[42]。他使用这个头衔的原因尚不清楚,学者格雷内(Grenet)在2006年认为,从伊朗人的角度来看Soter可以被视为密特拉神的称号,因密特拉在琐罗亚斯德教中作为救世主的角色有关。然而,另一位学者奥尔布吕希特(Olbrycht)在2010年提出另一观点,认为米特里达梯二世采用这个头衔是因为他战胜了北方的游牧民族[42]。

早期安息帝国的钱币正面上,其君主的形象是头戴着一种被称为巴什里克帽的平顶软帽,这种帽子曾出现在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总督形象上[41]。从米特里达梯一世起阿尔萨息王朝的君主们就开始使用希腊化的王权头带,起初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早期也使用这种王权头带,直到后来他开始使用镶有宝石的王权高帽(tiara或kolah)[43]。这顶王权高帽起源于米底亚地区,而米底亚是伊朗中部一个地区,与帕提亚地区相邻,在米特里达梯二世时期是安息帝国组成的重要部分[44]。在之前阿契美尼德时代之米底人高级军官就戴着这种高高的圆顶头饰,该帽属于米底人传统民族服饰[45]。
根据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的记载,帕提亚语与米底语有许多共同之处[44],帕提亚人赞赏米底人的风俗[45],似乎借由传承米底亚风俗来继承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文化遗产[44]。许多安息帝国的统治者们也都曾戴过米底亚式的王权高帽,尤其是在安息帝国晚期之时[46],这种王权高帽后来也被安息帝国的属国君主使用,例如波西斯诸王[41][47],而萨珊帝国的建立者阿尔达希尔一世(统治时期 224–242 AD)也曾使用过这种王冕[48]。另外米特拉达梯二世在其钱币的正面与阿尔达班一世一样描绘成伊朗骑士,身着帕提亚长裤套装[7]。
在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时期,他的钱币背面图形也发生重大改变,自从阿尔萨息王朝开始钱币背面通常是雕塑著一位头戴巴什里克帽的弓箭手坐姿,该形象与阿契美尼德时期总督达塔美斯(卒于前362年)的钱币设计很像[49][48]。弓箭手一开始坐在一种折叠凳“蒂夫罗斯凳”上,而后米特里达梯二世把它改成坐在翁法洛斯石上[50][48],如米特里达梯二世在塞琉西亚、苏萨打制的四德拉克马钱币以及他早期在伊朗中部和马尔吉亚纳(Margiana)梅尔夫所生产的钱币,都是相同的设计[48]。然而在埃克巴坦那和拉格斯制币厂所生产的钱币,其弓箭手背后的衣服增长了布料,使其垂落如尾巴一般[48]。在前117-前111年钱币上的翁法洛斯石被高背王座所取代,该王座最初在阿契美尼德时代所使用[48],而弓箭手背后的长尾式布料也被取消[48]。在钱币描绘军事征战的形象中,米特里达梯二世钱币背面就会刻上一匹战马或一种称为戈里托斯袋的箭箙弓袋[51]。
Remove ads
逝世与继任者
从米特里达梯二世晚期统治最后几年开始,是历史学界中称之为“帕提亚黑暗时代”,这段时期从从米特里达梯二世去世或最后几年开始起算延续三十余年,之所以称之为“黑暗时代”,是因为除了几项明确的事件年份或顺序外,这段时期几乎缺乏相关的帝国统治记录,甚至还有部分君主统治年份记录相互重叠[52]。直到大约前57年奥罗德斯二世继位开始,安息帝国的统治谱系才得以有效追溯确定[53]。从帝国的钱币、当时的浮雕和巴比伦天文日志都把古达尔兹一世视为米特里达梯二世之子与继承者[1][2],在米特里达梯二世于前91年逝世后,古达尔兹一世在巴比伦被拥立为帝国统治者[54]。

根据伊朗西部贝希斯敦山上一座受损严重的岩石浮雕,雕塑了四位显贵人物向第五位人物致敬行礼的场景[55],这被认为是米特里达梯二世所建造。这座浮雕及其希腊文铭文已经严重受损,德国考古学家恩斯特·赫斯菲尔德(卒于1948年)对其进行了部分重建,显示古达尔兹曾在其父亲统治时担任“众总督之总督”[1],其铭文内容如下[56]:
"科法萨特斯(Kophasates)、米特里达梯、[...]众总督之总督古达尔兹以及大王米特里达梯二世"
学者M·拉希姆·沙耶甘在2011年提出与其他学者相反的观点,认为这座岩石浮雕并非建于米特里达梯二世时期,而是建于其子兼王位继承者古达尔兹一世(Gotarzes)统治时期,或许是为了表达他古达尔兹本人及其官员在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时期就具有显赫地位,来强调其统治的合法性[57]。学者沙耶甘他认为浮雕第一位人物是帝国总督科法萨德 (Kofzad)[58],第二位人物是帝国将军米特拉图 (Mitratu),他在古达尔兹一世期间晋升到显赫的地位[59],第三位人物是古达尔兹的儿子兼继承人奥罗德斯[57],第四位就是古达尔兹本人,他在父亲手下担任“众总督之总督”[60]。
评价

古代和现代历史学家对于米特里达梯二世统治时期给予了正面评价,他们认为他是安息帝国最伟大、最成功的君主之一[61]。 罗马历史学家查士丁对他有以下评价:
他(阿尔达班一世)的儿子米特里达梯继承了他的王位,米特里达梯因其成就而获得了“大帝”的称号;因为他心中燃起效仿祖先功绩的渴望,他强大的心灵力量使他能够超越祖先的名声。他英勇地与邻国进行了多次战争,为帕提亚王国吞并了许多省份。他也多次与斯基泰人作战,并取得了胜利,为他的祖先所遭受的伤害报了仇。
现代学者维斯塔·萨克霍什·柯提斯同样也认为米特里达梯二世是位强大的统治者[63],学者玛丽亚·布罗修斯(Maria Brosius)认为米特里达梯二世时期标志着安息帝国第三次扩张,他巩固了帝国的统治力量[64]。而尼古劳斯·莱奥·奥维汤姆(Nikolaus Leo Overtoom)认为米特里达梯二世的统治不仅把国家从毁灭中拯救出来,还一段时间内让安息成为当时无可匹敌的帝国。他的统治方式和政策,成为之后三百年安息帝国重要的基本方针[65]。
家族树
|
安息帝国王中之王 |
|
安息帝国国王 |
|
安息帝国国王(争位者) |
注脚
参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